(胡子宏生命日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最终却“欲盖弥彰”

胡子宏生命日记(658)

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最终却“欲盖弥彰”

文:胡子宏   图:网络

1

在中国,有两个部门的领导很难当。一是管足球的,二是管教育的。中国足球职业化20多年,球迷热情不减,但成绩一塌糊涂。管理者一直在想办法,理想总是与现实差之甚远。

中国教育管理者,总是勾勒出歌舞升平的祥和局面,试图把中国教育秩序弄得像飞机场里的排队安检。可是,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拼高考”是平民阶层实现阶层逆袭的重要途径。

这些年,教育管理部门一直在淡化高考,平民百姓却越来越重视高考。教育部门的各类措施,都在力争绕开高考去执行,但莘莘学子们的眼睛里,就是盯准了高考。

高考过后,孩子们的命运如同吹糠见米。一批考分高的学生,借此踏上了更高的成长平台。毋庸置疑,评价一个学校的良莠,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升学率是唯一的标准。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5月8日,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此前,今年两会期间,陈部长围绕减负等话题侃侃而谈。甚至,他还说了句“外行话”——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实际上,上述现象只是少数家长的主观臆断而已,现实环境下,陈部长提到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

再稍早,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就中小学生减负和规范整顿课外培训机构,出台了相关意见。很快,不少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出台具体措施,推迟中小学生到校时间,同时要求课外培训机构不许超纲教学。

在我印象中,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口号,教育政策减负的声音就不绝入耳。孩子的书包太沉了,这样的感叹,至少喊了20年。教育部有关减负的各类措施,已经见惯不惯。教育部越是喊素质教育,越是减负,家长们越是心慌。

减负,就像时下的房价一样。尽管已经喊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但是各地在去年下半年依然掀起了房价的新一轮上涨。为了减负,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少,不少孩子们回家完成作业后,就是看电视和玩手机,这让家长们越来越心慌。要知道,小升初、中考、高考都是用分数说话的,减负减掉的不少孩子的学习负担,而是考试分数。

于是乎,学校越减负,课外的培训机构越是火爆。至于不许教育培训机构超纲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北大清华等一干名牌大学在自主招生时,都是看中了奥赛成绩,奥赛的胜出都是从娃娃开始抓起的。

总之是,教育部的很多政策,在措施上非常得力,在效果上往往忽略不计。今年再提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恐怕又是一厢情愿。没有任何学校会违规宣传,但是,每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和本地的最高分,会慢慢地向民间渗透。

2

为什么,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像减负一样,很难得到基层教育部门的响应呢?这是因为,状元和升学率,是一个学校的门面,是衡量学校教育成果的指标。因此,今年高考过后,每个学校都不会在校园网和媒体上宣传所谓的升学率,但是,不知不觉,家长们都会逐渐了解到每个学校的升学率。

更何况,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是一个学校的政绩,是一个地方政府的政绩,是一个学校的社会口碑和民间赞誉率高低的标志。每一个家长在陪伴孩子择校时,学校的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是百姓哺育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刚需。

当“刚需”出现在市场上时,任何的“严禁”都只能是表面文章。教育部能“严禁”高考揭晓时那几天的媒体宣传,但是,绝对不会堵住每一所学校进行升学率宣传的民间通道。

同理,减负也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措施。对所有绕不开高考的平民子弟而言,所谓的成长,其实就是在一次次的考试成绩中体现的。任何的升学考试都是用分数说话,任何的升学考试都是一场不进则退的竞争。而减负,则是这种竞争的淡化,任何付出减负“明规则”的学生家长,终究都会在升学竞争的潜规则中吃亏。这就导致了减负雷声大雨点小,谁减谁傻,谁减负谁吃亏。

而“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的综合指标。像人大附中之所以成为北京学生向往的学校,就在于它占了历年来北京市高考的一半以上的状元,并且在清华北大的录取量上,在北京各中学中名列前茅。同样,衡水中学之所以成为全国备受关注的学校,毋庸置疑,升学率是该校赢得学子们青睐的唯一指标。

每一个学校,都在招徕优质生源。吸引优质生源的噱头就是“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教育部的“严禁宣传”顶多只能在高考成绩揭晓的一段时间内奏效,但是在家长微信中,都在疯传着某校的某某学生高考是本地的最高分。

一方面,家长们对高考改变人生命运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教育部的各类措施又都试图转移家长们对高考的关注,以期减轻家长们对孩子应试能力的焦虑。教育部的各类措施,总是与家长们的“刚需”相抵触。这就是教育的很多措施,只能是纸上谈兵的原因。

3

眼下,中国教育披着两张皮,一张是高考是平民子弟成长的刚需,另一张则是素质教育口号下,试图绕过应试教育,去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喊了20多年,但是评价标准依然是无法摆脱“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

一味地抱怨教育部,对教育部而言,就显得不公平。无论教育怎么发展,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教育总是沾染着市场经济的某些功利元素。市场上的商品讲究质优价廉,那么,学生们享受某一种教育资源,就要参与“竞价”,这种竞价,就是高考录取,就是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选择某一所学校。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但是教育部从政策上,不能支持任何激进的应试行为。尽管很多措施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带有“掩耳盗铃”的玩笑色彩,但口号依然要喊,文件依然要发,会议依然要开。暗规则谁都绕不开,明规则依然要继续坚持。

面对各类教育措施和相关文件的“政治准确性”,我们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依然要瞅准了高考。我们理解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的良苦用心,但是在眼下,“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依然是评价任何一个学校的唯一标准。因为,这两个硬指标,是教育实践中谁都绕不开的教育评价标准。

高考之后是中考,用不着执意去打听,慢慢地,我们就会知道,谁是本地中考和高考的最高分,哪所学校的升学率如何。未来的两个月,当分数非常鲜明而残酷地决定一个学生成长的轨迹时,恐怕,再也没有几个家长会感受到减负的轻松,更没有几个家长,离开中高考分数,去谈论自己孩子的素质。

距离中考还有42天,

关于《胡老师推荐:360篇分类范文迎中考》

迄今为止,我做初中作文家教已经10年了。我先后编辑过《胡老师推荐的100篇中考范文》《200篇范文迎中考》《260篇分类范文迎中考》。每次改编,都会删除一些较为“落后”的题材,力争贴近最近两年的中考作文标准。上述中考范文资料编印后,得到了很多语文老师的肯定。

2016年7月,我罹患鼻咽癌住院治疗。2017年,我病休一年,日常在网络上、书籍上留意优秀的中考作文,在电脑上存了近200篇。眼下,我逐渐恢复健康,对《260篇分类范文迎中考》进行了删减,填充进去一批近两年的优秀中考作文,编辑成这本册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