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选刊 || 江西新余诗人专辑
汉 诗 选 刊
Han Shi Xuan Kan
万物葳蕤,不舍昼夜。近年来,在新余市作协、《后花园诗刊》和有关部门的强劲推动下,新余诗歌空前繁荣,引起诗坛广泛关注。“后花园诗群”常年不断开展线上线下“名家讲座”“一日一诗”“两日一诗”及各种主题诗赛,并通过《新余日报·后花园诗刊》月刊及《诗刊》《诗探索》《诗歌月刊》《诗潮》《鸭绿江》《星火》《江西日报》等名刊大刊推出“江西新余诗歌专刊(专辑)”等形式,积极推介本土诗人和诗作,为新余诗人打造了囊括学习、训练、发表的全过程一体式培养平台,极大提高了诗人们的创作热情和诗歌作品质量。迄今为止,激发了大批老作者重出江湖,尤其可喜的是,推动了大批80·90后优秀作者脱颖而出,快步走向成熟、走进诗坛,被许多重要媒体誉为“新余诗歌现象”。今本人特别在《汉诗选刊》平台推出一组新余诗人专辑予以集体亮相,涵盖了老中青35位诗人作品,其中或有瑕疵、或有不足,但总体瑕难掩瑜,诗中自显黄金屋。
——《汉诗选刊》编辑:吴红铁
2021年10月3日
江西新余诗人专辑
| 肖春香 | 刘琴 | 郭海清 | 何兰英 |
| 唐璟怡 | 唐冰炎 | 林宁 | 刘春梅 |
| 周亚凡 | 孙自立 |袁飞燕 | 澄江 |
| 未央 | 马不梦 | 龚杰 | 彭晓斌 |
| 紫玉 | 陈振 | 张玲云 |彭小明 |
| 简冬梅 | 吴惠强 | 廖世剑 | 刘淑静 |
| 黄文媛 | 廖志刚 | 景全德 | 肖水岗 |
| 罗贤良 |何海波 | 李佩文 | 灵川 |
| 白海 | 陈岗 | 敏言 |
(按照选稿时间先后为序)
——选稿:夜康桥 编辑:吴红铁——
(赐稿邮箱:245187136@qq.com)
肖春香,江西永新人,高校教师,江西省作协会员,中诗网签约作家。
瘦 笔
* 肖春香
一个握笔太久的人
他会把一江满溢的春水,写成一方
枯瘦的荷塘。他会抛弃花朵、泥沙
抛弃臃肿的身躯和奔涌的流速
留下满塘鱼虾,和微苦的内心
他会把春江潮水连海平的壮阔
写成一阙枯藤瘦马的苍凉,他会抛弃思念
留下荒原落日的孤独
一个人握笔太久了,他会不断把自己写瘦
直到把自己写成一支笔,直到把一支笔
写成一幅石刻的仿宋,横撇竖捺
都纤细而坚定
刘琴,江西省作协会员,有诗歌或散文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星火》《诗歌月刊》《诗潮》等刊物。
莲蓬记
* 刘 琴
残荷落尽
莲蓬浮出季节的水面
像一种美,代替了另一种美
每一支,仍是娉婷而饱满的词句
等你采摘,等你剥开心头的莲子
剥出蝉鸣,稻花,流萤与繁星
在夏风中荡漾啊,不去想绿肥红瘦的事
不去想秋风,就是下一个卷帘人
郭海清,80后,有作品发表于《诗潮》《鸭绿江.华夏诗歌》《星火》《浙江诗人》《诗歌月刊》等。
凤凰湾,在山的那边
* 郭海清
越过一座山,迈进凤凰湾
易家桥民俗博物馆
回到那个打着赤脚的女孩
祖母接过我满满的背篓
祖父已经把柴火点燃
我铺开作业本的时候
祖母已扯亮了灯
祖父刚好铲起热腾腾的空心菜
门开着
下雨也不关
好像年轻的父亲随时会走进来
何兰英,有作品发表于《诗潮》《中国诗影响》《江西日报》《星火》《长江诗歌报》《新余日报》等。
闭上眼睛看黑夜
* 何兰英
许多事物,需要我
在白天,闭上眼睛
让我在黑夜里,做一只蝙蝠
关起门来,用耳朵修行
丈量各色声音的尺寸
以便逃过猎杀
唐璟怡,女,1994年盛夏生。江西省作协会员。
海岸线
* 唐璟怡
海鸥离开,海水还在延伸
一勺夕阳融在云端
大海比人生更深邃
苦思的人,越来越少
风,在海面上种满浪花
一声海鸣
惹出远处的合奏
声音连起来,就是海岸线的独白
我揣着三两心事,平躺岸边
像食草动物般寡言
又像海鸥一样无畏
唐冰炎,高校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诗评散见于《扬子江诗刊》《诗探索》《星星诗刊》等,入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20卷》等诗歌选本。
逃 离
* 唐冰炎
你把疼痛的刀锋折弯
和着药丸吞下
用隐忍打磨出古玉的温润
而我赤足披发,横生枝蔓
噩梦里,被一柄硕斧追杀
终于把自己削成木楔
潜入破冰船隐秘的破绽
海水诞出火焰,至暗娩出光芒
我尚存棱角的骨骼
用残缺与荒诞反讽命运
林宁,曾笔名阿楠、佳木,籍江西新余分宜,发表作品若干。
草木之心
* 林 宁
大女儿油菜花
二女儿豌豆花
三女儿篱笆花
最不经看的女儿,她叫她牛屎花
我的二嫂,有一颗草木之心
她给孩子们取名都离土地很近
刘春梅,网名天堂鸟。江西新余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哲山村
* 刘春梅
如果一生只做个村妇
守着一口古井
打水,洗菜,很少说话
等夜幕降临
在月光中
神圣地擦洗自己
我也会一生在田野里
……种菜,汲水,收割庄稼
让一条忠实的狗
陪伴左右
我们在青石板上
搓洗,在斑驳的老墙下
抽着土烟儿
等我们老了
和满天的星辰一起
慢慢拱起苍穹的脊背
周亚凡,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见于《诗潮》《星火》《创作评谭》《浙江诗人》等刊物。
秋天的嘴唇
* 周亚凡
我喜欢此时午后的宁静
所有车辆不约而同地
停在乡间小路上
一所小学刚刚放学
孩子们笑容灿烂。
在等待的间隙
我看见许多老房子
躺在田野里。
在它们身旁
新房子正在建起。
它们平静地享受着
新一天的太阳。
几簇野花从
它们斑驳的手臂里流出
秋天张开了紫色的嘴唇。
孙自立,江西省作协会员。诗作散见于《诗潮》《诗歌月刊》《星火》《浙江诗人》等,并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盲 山
* 孙自立
那是一个闭塞荒凉的世界
你已被囚禁——
那是一座双脚走不出的大山
野草遮蔽了万物的出走和渴望
窗外,唢呐和鞭炮织成的牢笼异常坚固
秋天的浓雾。铁链紧锁住蠕动的身子
你躺在角落。闭上眼,澄澈的液体已风干
屋里静置的木桶里几条活物在游动
你必须停止挣扎。省去无力的动弹
和它们一样,蜷缩在枯草覆盖的偏僻村庄
继续对这世间默不作声,浑然未觉
袁飞燕,女,江西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星火》《诗歌月刊》等。
炊 烟
* 袁飞燕
外婆走了以后
家里的灶台就冷清下来
没有了女人
一个家就是一个人
什么都无所谓
三餐并作一餐做
只图省事
青山脚下
那一缕孤零零的炊烟
再牵不起谁的目光
悄然升起
又悄然消散
澄江,本名陈满生,江西省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扬子江诗刊》《诗词月刊》《江西诗苑》《中国诗影响》《长江诗歌报》等各大报刊杂志。
致女儿
* 澄 江
一
趁月色尚低
正好拾掇这 些许星光
我该如何期许呢
这鲜活般的璀灿
二
既使岁月变得如此黯淡荒芜
请安然相对
既使河流变得如此枯竭无声
请安然相对
总有一粒种子在黎明来临前喁喁发芽
总有一朵莲花在佛陀入定时傲然绽放。
如果你情愿
请收集这如水年华的芬芳
三
记得涉江时采下那朵芙蓉
赠与这柔和的舟上清风
记得打马时佩戴那枚琼琚
趁白云徜徉 趁芳草萋萋
因为
生命本该如此
幸福啜茗
宁静写诗
未央,本名胡志军。江西省作协、评协会员。作品见于《文学报》《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星火》《创作评谭》等报刊。
皮影戏
* 未 央
半透明的幕布前
念白和锣鼓密集急促
它和它用举手投足
来契合即将家喻户晓的剧情
也有犯规的瞬间
把《三打白骨精》翻转成了
《西厢记》
一双布满皱纹的手常在角落浑浑噩噩
翻山越岭地寻觅年轻时似有的一桩爱情
垂手而回
只在把它们收回或拎出时才显得踌躇满志
一月打扫一回箱子
对箱底的粉末
却从来未曾多想
古稀之人的耳朵,固然听不见
夤夜的摩擦
一声接一声的“叽叽”
直至把自己挤进对方的身体
马不梦,曾用笔名马梦,80后,非著名伪先锋诗人,著有长篇小说《呕吐》。现居新余。
和白纸一样干净的母亲
* 马不梦
说起来可怜
母亲没读过一天书
认识的花草树木比字多
不认识字
有不认识字的好处
在肿瘤科住院两个月
“肿瘤”两个字认识母亲
母亲一直把“肿瘤”当做空气
那些印在传单上的虚假医疗广告
墙壁上七十二变的宣传标语
网络上按吨制造的垃圾文字
从未污染过母亲的眼睛
一直到去世,母亲
始终和白纸一样干净
从未写过一行违心的话
龚杰,男,1976年9月生,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鸭绿江》《浙江诗人》《诗潮》《江西日报》《星火》等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秋雨敲心窗》。
柜台前的笑容
* 龚 杰
柜台前,那个女孩的笑容
像森林深处的清风,足可让一个炎夏凉爽
我除了工作,就喜欢往柜台前跑
像极了另一份工作
买一颗泡泡糖,她掬出笑
她的笑粘粘的,像潮了的糖
买一支毛笔,她笑出酒窝
她的酒窝是最好的砚台
买一本书,她还在笑,嘟着俏嘴
瞬间被一朵绣球花佛面而过
我每次只买一样东西
只买不超过十块的
那些东西有野草的馨香
都是被她的笑洗过的
被她洗过的,还有我的青春
彭晓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记住彭家园》《乡村的100张面孔》,诗集《借一颗眼泪的力量想你》。
从高速过仙女湖
* 彭晓斌
云朵被风催着聚集,千万束阳光
是我从心里供献的礼花
它们居高临下,要把一个湖泊笼罩
我看不到羽衣的传说。只有山和水
在保持沉默,像是守着一个千年不变的承诺
守着一盏灯火,在等待熟悉的人回来
高速度,是要把一年当一日过的节奏
比鹊桥相会的心情更急切
情深意长,我仿佛看到了爱情的火焰在燃烧
烟火人间,需要的温度正好,渴望的温柔
不要太多。闪过的房子,是一个个爱情的小巢
我理解的羽衣传说,在人世,被一代代传唱
我喜欢的那些鳞状云朵,被天空收藏
就像一个湖泊,以清澈的水,收藏一个个岛屿
收藏百鸟的鸣唱,和百花的芬芳
紫玉,本名任红举,原国企员工,热爱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播音与主持爱好者并偶尔信手涂鸦写点诗词随笔,兼职网络主持及配音工作。
那年中秋
* 紫 玉
爸爸是地质勘探队员
长期驻野外
一年一度的探亲假
才能见到他
那时候,我不喜欢他
拒绝他的怀抱
这个陌生人皮肤黝黑
头发蓬乱,粗砺的大手一把把我
抱起,举过头顶
大笑着用胡子拉碴的下巴
蹭我的脸
我吓得大哭
在他怀里扭动挣扎
希望他快点离开
这一年,他又来了
背着一轮月亮
从大山里走来
那个月亮啊是桔子的颜色
又圆又大,
像极了初升的太阳
跟着他
他像是画报上的那个巨人
大步流星,笑容
是他脸上盛开的花
不知道为什么
这一次,我没有躲避
站在门前,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
陈振,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诗人》《诗歌月刊》《诗潮》《鸭绿江》和入选《中国诗歌精选》等,著有《草花集》。
中华龙脊
* 陈 振
这个金秋满怀谦虚和俯身耕读
有灵山的割裂,然后有支撑
有草花的护佑,然后有革命
有信江的怀抱
待如树木消灭了阶段
你把碎石踩在脚下
石头是有灵性的
中午快结束时
一个龙脊爱上另一个龙脊
我站在自古华山的一条道上
牵着薄凉的西风,静看龙门
你耸立在一带一路上
龙腾虎跃的雄姿
和眼睛多么迷人
此刻,我就是那个
半山腰推敲石头抚摸山河的人
把你高举成一面春天的旗帜
张玲云,笔名芷若,江西分宜人,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散文诗》《诗潮》《星火》《江西日报》等报刊。
想念一株水稻
* 张玲云
离开田野很久了
忆念中的那株水稻总是在梦中醒来
它,谷雨后播下
随季节分蘖,扬花,结穗,收割
春天葱郁想到秋天的饱满
便一寸一寸呼啦啦地向上长
秋天结粒想到归仓的踏实
便低下羞涩而又谦逊的头颅
稻粒金黄想到有朝一日
将露出珠玉的光泽
虽然要遭受被脱去壳衣的疼痛
但被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心里
便洁净无比,香甜无比
我把思念化作餐桌上的絮叨
不识乡野沟渠的孩子
他们怎么能够理解稻子的一生
彭小明,江西省民俗研究学会会员。有新诗、散文等作品发表于《江西日报》《西藏日报》《星火》《诗潮》《诗歌月刊》《诗词月刊》等报刊。
凤凰湾女红军
* 彭小明
我看见,你脸上的皱纹
倒映在仙女湖,泛起一圈圈涟漪
14岁那年,你不甘做土豪的小媳妇
为信仰,为浮游的苍生
义无反顾加入红军的队伍
你那双迷人的大眼睛
蓄积凤凰湾的山山水水
在那山那水不歇勾勒。柔美
舞姿恰似春天的钥匙
打开战友如炬的目光,点燃黑夜
飘动的彩带,擦拭战火灼伤的痛
退色的红军帽,你戴过百年
成为山村深藏的秘密
你望了望我,眼神依然清澈
无论我怎么贴近你
都不足以表达,你秀美的江山
简冬梅,农村金融工作者。有诗作刊于《诗探索》《新余日报》等刊物。
西西弗斯和巨石
* 简冬梅
西西弗斯沿着山脊,专注向上推着巨石
没有多余的眼神在意
沿途的荒漠和沃土
有时风吹过,把沙石卷下山谷
有时雨打来,带着山顶野花的芬芳
西西弗斯
仿佛隐藏起了他的目光
周而复始
演绎着不知何时才会结束的姿势
每天都这样,推着石头上山
每天都这样,石头又落到山脚
经过荒漠和沃土,挣扎和希望
日复一日
巨石长在西西弗斯的心上
吴惠强,祖籍福建泉州,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新余市作协常务理事。
怀揣一座城的火焰
* 吴惠强
有些背影适合自己看
没有人能懂将要去何方
老旧的牌楼不说话
虬髯老树的疤痕半睁半闭
树根伸植源土,风一吹会笑出芽
无视蚀骨宠爱,一片片从墙表剥落
山就在那里,水总侵蚀柔软的地方
啃食的牛不知道,山那边的辽阔
也想不透有花鸟水草,飘香瓜果
怎就眸子紧盯的镜头,只框着山脊
披着苦颜色的衣衫
怀揣一座城给的火焰
引燃莲的白,以及苦黄的芯
廖世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仰望中秋月
* 廖世剑
岁月易得,两鬓己白
时光的撕裂声在耳边回响
我不敢仰望天上永恒的月亮
中秋月升起
越来越圆,越来越圆
挂在故乡的树梢
清辉如水
把我的身影拉得又瘦又长
落叶一地,山风吹面
人生如歌,何必惆怅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忽明忽暗
嫦娥仙子,有时会重温沙漏的爱
有时也会痛哭一场
望着时近时远月亮的脸庞
思念着渐渐远去又挥不去的故乡
要倾诉的话太多
寄语月亮,放逐日益衰老的容颜
不要徒自咀嚼忧伤
刘淑静,江西九江人,作品散见于《新余日报》等刊物。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 刘淑静
疾驰时,只有风声
停下来,才听到心跳
越过冰雪
来到花海
拥抱春天
算不算赴约
我把我的热情拿出来
倾其所有
只为了看到你最绚烂的色彩
我把我的时间拿出来
耗尽生命
只为了见证你撒播的希望
我把我的记忆放出来
回忆陪你过的每个春
一年又一年
直到我终究消失的日子
与你的约会
不间断
你会在我坟头长出小草,野花
伴着碑前的三杯酒
黄文媛,小学教师,爱古诗词,亦爱新诗。
那场雨
* 黄文媛
那场雨下得很薄
把翻飞的白鹭
羞赧的桃花
脉脉的流水
相思的鳜鱼
斜斜地织进
水墨中国
烟波江上
蓑衣人
一钓就是千年
廖志刚,笔名清音,江西新余人,作品散见于《诗潮》《长江诗歌》《新余文艺》《广西日报》《新余日报》等。
两只手
* 廖志刚
低丘,戈壁,边境线
极目远望,杳无人烟
战士一手牵着马
一手紧扣着枪背带
脚印,一串串伸展远方
写给家里的平安信
父母看了又念
寄回家的边关照
父母两手抚摸
翻来覆去地摆弄,观赏
沉思着,照片背后的空白
仿佛,要看透边关风景
景全德,国网供电退休员工。
活 着
* 景全德
第四天了
困在矿井工作面的他们躺在地上
有人说
谁要能活着出去
给各家传个话,叫她们别太难过,要好好活着
第五天
救援队向指挥部报告
找到了!全都活着
地震废墟下
一位母亲用最后的力气撑起身体
对怀里的孩子说
你要活着,活着,活着
当被抬出时
孩子哭着喊妈妈
灾难
使红尘中芸芸众生懂得了
活着
是对亲人最大的爱
肖水岗,原名傅明生,今年在纸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16篇,现居广东省东莞市。
想不到
* 肖水岗
凌晨雷鸣电闪,下午又是雨绵绵
想不到今年的国庆节,湿润如泪
秋风忘了带翅膀,树梢一动不动
红灯笼,中国结,沉默的笑声
挂在四点半的分针上,闷得出奇
想不到,我坐在灯光下写诗
省略了黄昏,月亮也被秋雨吓跑
秋叶开始大面积患上炎症
面黄肌瘦的植物,不应叫绿植
雨声滴落在街道上,没有回声
秋意渐凉,父亲的病又加重了
中午父亲的电话落在方向盘上
油门不由自主地升了上去
差一点忘记我还在他乡
是该回去为父亲添秋衣了
还有,听天由命的续命添寿
我的影子很柔弱,想到国庆
我热泪盈眶,想到癌症晚期的
老父亲,我的影子软如秋风
涨潮的泪腺,完全失去了作用
罗贤良,渝水一小教师,文学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写作、剪纸。
代课老师
* 罗贤良
是候鸟,在路过的每一个花园鸣啭
为每一朵花蕾歌唱,也歌唱自己的年华
是流星,在童真的天空飞过
留下的不止是光痕,还有梦的种子
一张青涩的脸孔,严肃成一种忍俊不禁
不为吓唬,是自己的想象
一双澄澈的眼眸,隐藏不住的赞许
所有的举手发言,烘托出由衷的热爱
玩起来和孩子一样是孩子,站上讲台像老师一样做老师
童声中清脆的幸福,流淌进伏案的背影,荡漾成嘴角的涟漪
有一样的衷肠,期待每一个早晨开张
有一样的辛劳,细数每一个黄昏进账
也许,缺少的是经验、技巧、岗位
但,从不缺热情、才华、创新
用时间积淀,将成长拓印在作业簿中,渴望成为黑板的耕耘者
用汗水浸染,将收获高举在红笔的笔尖,期待走进田字格的内心
于是,小树在一天天长高,谷穗在一天天饱满
于是,在大地写下心愿:
我们将不会快乐成长,在61分、在25时、在星期八、在十三月
何海波,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新余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每鸣叫一声,都想说出爱。作品散见《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等。
说起旧衣服
* 何海波
说起旧衣服,就会说起上湖村村前
女人洗衣服的那条湖
湖水浑浊,像曾经一村人都倒不出的苦水
就会说起梁床边,煤油灯下,针尖在头发上划过
委屈的针脚会一直延伸到天亮
仿佛生活的漏洞,永远缝补不完
还会说起现在,比如新盖的楼房
比如小孩在城里上学,背双肩包,说普通话
穿破洞的牛仔裤……
——话语里,农村把城市又攻陷了一次
李佩文,男,60后,江西新余人,供职于新余日报。新余市作协副主席,江西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所 见
* 李佩文
我见过雪邀约风
从北奔到南
我见过鱼交欢于水
不起一丝涟漪
我见过灯闭上眼
委身于床
我相信我所见的
我又不相信
灵川,原名邱荣根,江西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西临川人,《仙女湖》杂志·诗歌“江西卷”主编。
日 子
* 灵 川
日子像一副挑在肩上的担子
一会沉重一会儿轻盈
忙碌的总是那些与生命有关的细节
所有的种植与饲养,收藏与放生
包括绿色与生态,自然与和谐
都是生活里的花朵
把沉沦和陶醉拴在目光里
日子在时光的轻翔中匆匆地走失
花开花落是一种生活的展示
所有的季节都潜藏着日子的唱词
柴米油盐,甜酸苦辣,五味杂陈
是日子的肖像画
白海,江西新余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诗刊》《星星》等刊,著有诗集《食指与中指之间》《负手望秋》。
记忆里,剩下绿叶满坡
* 白 海
秋风起。盛夏的果实,早已远走他乡
记忆里剩下叶子,葱茏欲滴,铺满了山坡
果叶层层叠叠,试图爬出山坳。它们
要把囤积的心绪,化为流云
而有些叶子,开始脱落。曲曲折折飘下
像是抽刀断水,又像一步一回头
陈岗,男,辍笔二十年后重拾诗心。已在《诗刊》《星星》《诗神》《诗歌报》《散文诗》《绿风》《诗潮》等发表诗歌数百首,作品多次获奖。
记忆中的货郎
* 陈 岗
这个年纪,再不会盲目生恨
但也不会轻易,把爱当作例子
我们更习惯依偎一些记忆取暖
比如四十年前,积攒鸡毛、废纸、牙膏皮
交换一点再也回不来的甜
喊着线的针,奔赴剪刀的布,叫苦的盐
今天的我们不再有耐心
等一个人,一声吆喝,
等一个结果或过程
孩子们也不想与我们为伍
被生活的大雨淋透之前
孤独的殇、他乡的疼、奔波的痛
还不如一场游戏来得成全
他们不问,我亦不答
这世间终有那么多的事物,无法交换
童年、爱情、亲人、内心的嘘吁
已知天命,人事渐稀
旁边的仰天岗为我寥寥故友
登高吹一吹风,念一念旧
总觉得那穿林而过的,似叹息
是一声拨浪鼓,为另一声拨浪鼓
送行
敏言,本名周敏生,江西吉安县人,新余市作协主席,出版诗集《情浓于血》,散文集《感悟良知》《心灵之浴》等,百余篇文学、教育、新闻作品在全国、省、市评比中获奖。
稻米的恩赐
* 敏 言
一页厚重的历史
覆盖水北的拾年山
贴近红褐色的泥土
隐约听见新石器时期
瓦钵陶片相叩的声响
依稀闻到远古稻米的清香
发掘出的千余件文物,十余处土灶、灰坑
残留稻杆燃烬的余温
这块水乳浆育的土地
新新不已,年年有余
先民们以一粒稻米的延续
滋养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部爱的经典
诞生在一汪水田,一堆禾垛
那件七仙女的羽衣上书写着天人合一的传奇
一座城市的发育史
以及文明基因
蕴藏在一粒稻米里
//选稿:夜康桥
//编辑:吴红铁
//制作:计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