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私访
私访
■骈国华
刚上任的吴县长,五大三粗,浓眉大眼,一脸的络腮胡子,四十刚出头,看上去五十也不止
一大早,他吃了几口点心,连胡子也没刮,就戴上一顶旧草帽匆匆向公交车站赶去。他上身穿件半旧白色圆领衫,下身穿件灰色纤维大脚裤,脚踏一双黑色塑料凉鞋,乍看,典型的老农民一个。
七八天前,他收到了A村几个村民的联名信,反映在小康村验收时,村干部弄虚作假,欺骗验收组。今天是星期天,他既没跟政府办打招呼,也没跟镇、村干部打招呼,就一个人独自前往A村微服私访。
八点多鈡,他就到了A村。在村办公楼前,他仔细打量着这栋装潢很漂亮的两层小楼,一楼从左往右依次挂着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农民技能培训室、民事调解室等牌子,楼上依次是书记室、村长室、会计室等。楼上楼下空无一人。他到路边寻到一位老大爷:“老人家,这村部怎么一个人也没有?”“不开会,干部不来。”“这图书室平时开不开?”“上面没来检查开什么!”“里面有书吗?”“有,两大间四周都是新打的书架新买的书。”“这么多书,借人看不?”“跟管理的人关系好,也许能借。”“不借又不开,那有什么用?”“聋子的耳朵——摆设,给上面看呗!”“村里搞技术培训吗?”“培过一回,那也是应付上面的。那天上午,村里把没外出打工的初高中毕业生都集中起来,请县织校的老师来上课。检查组走后,再也没培过。”“你是?”“我是来看看龙虾行情的。”“那你顺路往东走,河边有卖有收的,大概也就七八块钱一斤吧。”
他谢过老人,又来到路边一村民家门前。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剥毛豆。“大妈,向你讨口水喝。”“有,有!”老人顺手递过一只小方凳,“你坐,你坐!”她去锅上热水瓶里倒了一大碗热水说:“凉凉喝。”“准备中午吃吗?”“嗯,辣椒炒青豆。”小男孩嚷嚷道:“奶奶,我还要吃小公鸡!”老人笑着说:“妈妈的,那有那么多的白食给你吃!”吴副县长不解的问:“大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老人笑说“前阵子,上面要来验收小康村,村干部送来一百多元生活补贴,要求我们那几天中午都要有荤菜,就买了小公鸡给他吃,把他吃成小馋猫了。“就补你一家?”“不,靠路边住楼的几家都补的,上面来检查,他们时间紧,多数在路边找几家问问。”“村干部带到那家就查那家吗?”“这次不是。听说是到了村里后才摇号确定。不过,村干部身边跟着眼线,号摇出来了,眼线马上就用手机通知有关组长,让有关人家做好准备。”“组长是干什么的?”“就是原来的生产队长。上面要求撤消生产队,村里就把队变成了组。”“组长拿不拿补贴呢?”“没钱那个愿做?和原来的队长一样,听说村里一年补助好几千块呢!”“村里哪来的这笔钱啊?”“村里把淮河滩地租给村民种,租金收入归村里所有。地亩不在帐,上面是不知道的。”
快中午的时候,吴县长来到另一个庄子,又走访了一户村民。这家的儿子媳妇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老爷子一个人在家。以前小孙子丢在家里由老爷子带,今年也带到打工的地方上学了。儿子在家时承包的鱼塘转让给别人了,但承包权还属于他,什么时候想收,他还可以收回来。老爷子说,这个法子好,老百姓喜欢。吴副县长提到小康村验收的事,老人说,我们老百姓不懂这个指标那个指标,我们只知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你看,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了,自来水装到了各家各户,多数人家都盖上小洋楼了,有线电视家家通,烧饭用的都是煤气灶,这都是实打实的。不过,也许还差点,要不村干部怎能当着我的面对验收组的人说瞎话呢?事情是这样的:那天,验收组有人来到我家问我收入情况。我说,总共三亩多地,一麦一稻,除了自家吃的,一年还能有三千多块钱收入。副村长马上接过话说,他家还有六亩鱼塘,还能收入一万多。那六亩鱼塘转让给人家好几年了。哪来的一万多?打人不打脸,我怎好意思当着验收组的面揭他说假话呢?人均收入也有水分,一个承包大户承包了1000多亩滩地,年收入好几十万,这个数字平摊到每户头上,户均收入不就虚增了吗?
傍晚,吴县长搭上了回县城的公共汽车。这一天,他看到了,听到了,摸到了简报上、汇报会上看不到、听不到的许多真情况、新情况。他努力梳理着这一天的走访情况,准备在县常委会上作一个专题汇报发言。
作者简介:骈国华,一个退休十多年的省农垦系统老同志。退休后,书香文字伴流年。在《淮安日报》《淮海晚报》《老年周报》《大江晚报》《江苏农垦人报》《智慧》《思维与智慧》《银潮》等报刊以及网络公众号《洪泽湖文学》《目耕缘读书网》《里运河》上发表千字左右的短散文4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