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平用音乐讲述的故事 (第263期)《家乡的荔枝》管惟俊...
一个时代的美音
透过吴小平写于35年前的歌曲《家乡的荔枝》,让我又重温了一个时代的美音。这是由著名歌唱家管惟俊录制于1983年的歌曲,音质虽已严重衰减,但依然有一份心灵穿透力,让我为之动情。从歌声中,我不仅闻到了荔枝甘甜的味道,也触摸到演唱者对作者那份乡愁的诠释。
约从70年代起,“管惟俊”三个字,随着电台的电波,传遍江苏及华东地区的千家万户。他的声音充满了金属般的磁性魅力,他演唱过的《磨车刀》、《家乡的小竹林》、《五月栽秧》、《秋色更比春色稠》等歌曲,不仅给听众留下了长久忘情的记忆,同时也在时代进程中留下了晶亮的标记。
我认识管惟俊老师是在80年代中期,我不仅崇拜他的歌声,而且还由衷感叹他的歌曲也写的好!其中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播出的《秋色更比春色稠》,就是由他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他行腔独特,委婉深情;他音色甘甜,音域宽广;他吐字清晰,声情并茂。总之,他的歌声是一个时代的美音!
“家乡的荔枝红,家乡的荔枝鲜——”。管惟俊老师的歌声,又勾起我对童年味道的追思。岁月已翻过了一代人的历程,重听35年前录制的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衷心祝福管惟俊、吴小平两位老师的艺术青春,永放光华!
阮云松,国家一级编剧,诗人、词作家,资深音乐文学撰稿人。现为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指导。独立担纲全国和省市各种大型文艺晚会,运动会开、闭幕式等演出的方案策划、作品创作和文学撰稿几百台,为电视剧、片,电视晚会、栏目等创作主题歌百余首。先后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阮云松抒情歌词选《弯月情思》;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星光舞台>——文艺演出(晚会)文学台本选集”等。发表的歌词近千首,谱曲演唱的词作歌曲500余首,获国内各级创作奖百余首(次)。其中歌曲《阿炳》、《我的墨香家园》、《美丽的天使》、《我家住在运河边》、《船上人家》、《挑海鲜》、《美丽的雨花石》获省级“五个一工程奖”;大型交响组歌《大运河畅想》获省文华优秀剧目奖等。
作词:孙民强
作曲:吴小平
演唱:管惟俊
管惟俊,演唱者。抒情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国音协会员。曾任数届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曾分别担任江苏省歌舞剧院歌舞团团长、歌剧团团长。
从事声乐专业近六十载,多次在省内外的文艺汇演和声乐比赛中获独唱一等奖,在华东六省一市民歌比赛中获演唱二等奖。其创作的数十首歌曲中,“赞美我的祖国”、“家乡的小竹林”、“歌颂敬爱的周总理”、“燕归来”等均出版发表或录制成音像制品,其中部分作品在省内外获奖,如:“春风盼你返故乡”、“采珍珠”均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二、三等奖。
1980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首届江苏省德艺双馨演员;1999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首届江苏省优秀中青年艺术工作者;2016年获江苏省文联颁发的江苏省艺术贡献奖。先后出访英、法、德、瑞、奥、意、西、葡、匈、俄、日、新、朝等国。
孙民强,词作者。南京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小记者---南京小星星小记者培训中心主任,兼(文化部)首都青少年文化艺术中心教研员,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出版了小学作文教学、小记者培训及教学方面的学术著作、编著数十部,共达几百万字。1995年10月4日,应江苏教育电视台的邀请,编写并参与拍摄了五十集《一学就会---小学作文技法》电视教学系列片。
1974年至今全国各地发表歌词三百多首。合唱《红烛颂》在江苏省教育系统首届“红烛颂”文艺调演中荣获创作一等奖;“祖国,我亲爱的妈妈”同时在江苏省教育系统首届“红烛颂”文艺调演中荣获创作二等奖……
1997年8月,经有关部门推荐并由中外名人研究中心、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香港)严格审定,孙民强被作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士,其工作成就编入大型权威性全球人物志《世界名人录》(中文版),并颁发了《世界名人》铜质证书。
2004年8月,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强国丰碑’上,标题为:“桃李芳菲香满身---教育家孙民强”,详细地介绍了孙民强的事迹。
吴小平,曲作者。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音协、剧协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作曲、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江苏省文化厅原艺术总监。曾获第十届文华音乐创作奖、第十七届群星奖、第七届音乐金钟奖、中国第十届电视剧单项音乐奖,多次获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设计奖。代表作有:歌曲《梅兰芳》、《青衣》、《俏花旦》、《问江南》、《美丽的中国梦》、管弦乐曲《垓下随想》,舞剧《格桑花与茉莉花》、《王羲之》,京剧《西施归越》、《飘逸的红纱巾》、《青衣》,越剧《陆游与唐婉》、《春琴传》、《李清照》、《柳毅传书》、《丁香》、苏剧《红豆祭》、锡剧《江南雨》,晋剧《红高粱》,话剧《韩信》、《此心光明》,木偶剧《嫦娥奔月》,民族歌剧《青春之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