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语》摘录及翻译(四)
《呻吟语》是明代吕坤所著的一部为人处世的奇书,内容广泛,分析透彻,是众多后世名人拜读的经典之作。主要阐述了天地间的生存发展规律,以物喻人,在处世存活之道上,要谨言、慎行、约己、清心寡欲。
【原文】
读书能使人寡过,不犯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乘之。
【译文】
读书能使人少犯错误,也能使人不违犯明白的道理。这是因为,每天心境与道同在,邪思杂念就无机可乘了。
【原文】
凡听言,先要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
【译文】
凡是听他人的言论,首先要了解说话人的人品,又要了解说话人的志向如何,还要了解说话人的见识深浅,还要了解说话人的内在气质,这样就不会出现偏差。
【原文】
厚德之士能掩人过,盛德之士不令人有过。不令有过者,体其不得已之心。知其必至之情,而预遂之者也。
【译文】
德性忠厚的人能够掩饰他人的过失,德性高尚的人能够不让他人有过失。不让他人有过失,是因为体察到他人万不得已的心情。了解到他客观的实际情况,因而加以预防,以免过失的发生。
【原文】
烈士死志,守士死职,任士死怨,忿士死斗,贪士死财,躁士死言。
【译文】
壮烈的人为志向而死,坚定的人以身殉职,放纵的人死于怨 恨,愤怒的人死于争斗,贪婪的人死于敛财,浮躁的人死于不谨 慎的言语上。
【原文】
善为名者,借口以掩真心;不善为名者,无心而受恶名。心迹之间,不可以不辨也。此观人者之所忽也。
【译文】
善于沽名钓誉的人,往往借重名誉来掩饰自己本来面目;而不善于猎取功名的人,往往会无意中背上了坏名声的黑锅。对于他人内心的不同想法,不能不去进行辨别。然而这却是考察别人时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原文】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能使贤人君子无郁心之言,则正气培矣;能使群黎百姓无腹诽之语,则元气固矣。此万世帝王保天下之道也。
【译文】
朝廷之中,首先应该培养正气;四海之内,最为根本的是颐养元气。能够使贤人和君子都没有忧虑的言辞,就表明正气已培养起来了;能够使广大黎民百姓都没有怨怼的言辞,就表明元气已经十分稳固了。正气和元气是历代帝王统治天下的首要方法。
【原文】
圣人治天下,常令天下之人精神奋发,意念敛束。奋发则万民无弃业,而兵食足,义气充,平居可以勤国,有事可以捐躯。敛束则万民无邪行,而身家重名检修。世治则礼法易行,国衰则奸盗不起。
【译文】
圣人治理天下,常常让天下人都精神奋发,思想收敛。精神 奋发,百姓就不会荒废自己的事业,因而国家的军队和粮食有了 充足的保证,意气奋发,太平的时候百姓就能勤奋为国效力,一旦多事之秋就可以为国献身。思想收敛,百姓就没有邪恶的行 为,同时注重自己的名誉,积极修身养性。国家达到大治礼仪法 令就容易推行,即便国势衰败也不会有奸盗出现。
【原文】
能使天下之人者,惟神、惟德、惟惠、惟威。神则无言无为,而妙应如何;德则共尊元共亲,而归附自同;惠则民利其利,威则民畏其法。非是则动众无术矣。
【译文】
能够统治天下人的,惟有精神、道德、恩惠和威严。精神没有言辞和行为,然而对于人们的影响极大;道德是人人都乐意亲近敬重的东西,因而人们的追求目标就一致了;恩惠是让百姓获得应有的利益,威严是让百姓敬畏所制订的法令。除了这四种方法,再也没有统治百姓的方法了。
【原文】
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以济之,流害无穷。君子只怕他无才,无才以行之,斯世何补?
【译文】
小人最可怕的是具有才华,由于有了才华的帮助,小人造成的危害就无穷尽了。君子最可怕的是他没有才华,没有才华去干事,对世界有什么用处呢?
【原文】
权之所在,利之所归也。圣人以权行道,小人以权济私。在上者慎以权与人。
【译文】
有了权力,必然就有利益。圣人利用权力来推行道义,小人则利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要轻易地将权力交予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