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撒币,最为致命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403篇原创

1

据路边社报道,有一天,小马在和教授聊天。

小马问教授,他说,老师,现在的青年科学家都在研究什么问题。

教授说,这要看你想听假话还是真话了。

小马表示,你先说说看假话。

教授正色道,当然是废寝忘食醉心科研,为全人类都能死在火星上而奋斗。

小马说,您可别饶舌了,而且这是马斯克的活儿。

教授说,不要紧,反正都是假话。

小马说,那真话是什么呢?

教授说,大家都在研究哪里的房子自己买得起,如果买不起的话,要转到什么行当才能买得起。

如果都买不起,要如何和师兄弟挤一挤。

小马说,这也太不科学了,一点都没有想象力。

教授笑了,和房价比起来,科学还是太缺乏想象力了。

你知道生物专业向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吧,主要原因就是房价太高,继续死磕生物,多半还不起房贷,结不了婚,生不起小孩。

繁衍后代是生物本能。

连生物本能都实现不了,还研究个锤子的生物。

对了,听说你们公司员工工资高,人人还得起房贷。

你钱多,我学生多,你看是不是天作之合。

要不我把最优秀的学生输送给你,他们在实验室都是没日没夜的,加起班来肯定行。

你们互联网行业还是太年轻,肯定卷不过我们搞科研的,我们都卷了几百年了,人人号称卷心菜。

小马说,那怎么样才能让青年科学家不内卷,而是安心搞科研呢。

教授说,很简单,先解决房子的问题。

好多青年科学家觉得买房无望,都准备和实验室里的师兄凑合过了,要么你出钱给他们发点钱?

以上谈话发生在德云社还是路边社不得而知,现实中,2018年,马化腾和饶毅确实有过一段同题对话,发生在腾讯总部38楼。

对话结束后,很快就就有了腾讯科学探索奖。

顶层设计只有一个。

给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发钱,发钱,还是发钱。

2

一个科研基金的发起当然不是拍拍大腿就能解决的,还需要跑断腿。

发钱也是一个技术活,对于擅长赚钱的腾讯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接下来的时间里,腾讯和饶毅一起请来了杨振宁,潘建伟等14位行业顶级的科学家,作为科学探索奖的发起人和评审组组长。

让他们来做发起人和评审组组长,不光公信力和专业度足,而且大家都认。

发钱发给谁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规则不能服众,那就是花钱讨骂。

挨不挨骂的可能还无所谓,反正腾讯没少挨骂。

但我不能既出了钱,办了好事,还被戳脊梁骨,这种事谁都不能忍。

骂我可以,但要分清楚场合。

而且腾讯支持的不是一个小数目——科学探索奖的启动资金,是十个亿。

对腾讯来说,花了这么多钱,固然是有想要一个好名声,但肯定也是希望这笔钱能真的产生价值,真的推动科学哪怕微小的一步。

腾讯有私心,但肯定也有公心,而且私心和公心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想把钱花出效果。

如果不需要效果,只想买名声,那只需要两个步骤。

一,出钱;二,买水军,往死里吹。

有时候甚至可以省略第一步。

但如果真的想做点事,那就必须要考虑到更多。

企业肯资助,当然是好事,但对科学来说,给钱只是最基础的。

给钱的下一步,是怎么分钱。

钱怎么用,给谁用,谁来决定,这些才是问题的核心。

如果不想把钱花出反作用,就一定要设计一个高效合理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价值取向。

我把钱发给什么样的人,说明我喜欢并且鼓励这样的人,并且希望大家都去这样做。

科研工作者也是凡人,为了拿到钱、并且拿到更多的钱,他们必然会受到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甚至是主动去迎合这种取向。

而很多时候,拿经费的标准是什么,不是看你的研究有没有长远意义,而是看谁更会吹牛X,谁更会完成kpi,甚至是谁更会混圈子。

科学界有个“万能的石墨烯”的笑话,就是吐槽一些人往石墨烯里面加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水论文,从奥利给到口水什么都能加。

这种所谓的科研毫无技术含量和创新性,但是有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没什么办法。

学生总要毕业吧,导师总要让他的学生毕业吧,博导总要拿几篇论文证明一下我今年有出成绩,好去要一下明年的经费吧。

很多人不是不想干一些有意义的研究,但是他们真正想做的研究不一定能发得出论文,发不出论文就无法符合分配制度的考核标准,就拿不到钱。

那他们能怎么办,还不就只能拿容易水论文的课题对付一下。

如果造假、水论文、刷数据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那么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规则,甚至从规则中取利。

规则不合理,就等于没有规则,甚至还不如没有规则。

没有规则大家均分,还没有造假的动力。

如果规则不合理,大家在造假这件事情上,可以干出五花八门。

不光是石墨烯的掺杂实验,还有某p图造假的诺奖得主,水论文水成世界第一的某高校。

这些荒诞的故事背后,是由荒诞的价值取向,但更是人间真实。

如果没有钱,科学会走不动路。

但如果只有钱,科学会走弯路。

3

对科研来说,钱就意味着资源。

没有钱,做个屁科研。

但只有钱,也没用。

资源摆在那里,要有一套高效且合理的分配制度,才能将资源最大化利用。

这里的有效率,不是说短期内就能产生商业价值,也并非一定要做出多大的科研突破。

前者太不理想,后者太不现实。

正确的思路,是分门别类地给这几类人发钱。

第一,做的是成熟领域的研究,但是前置研究非常清晰,已经明确了坚持下去肯定能做出成果来,并且缺钱的。

第二,做的是新领域的探索,确实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成果,但是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开拓新方向,成功了做奠基人,失败了也能给后来者铺路,并且缺钱的。

第三,领域过于高深复杂,外行人看不懂也讲不清,但是可以打动顶级科学家,同行专家也认为可行,并且缺钱的。

科学探索奖的整套规则设计,就是为了把这些人尽可能地挖掘出来,然后给他们发钱,让他们能够继续干下去,不用为了还房贷被迫转行,把自己输送到社会上去。

为了最大范围的找到这样的青年科学家,科学探索奖用了两套并行的申报体系。

其一,是提名,也就是由一些大家普遍认可的科学家联名推荐。

其二,是针对一些在圈子里不太熟,但确实符合条件的年轻科学家,他们也可以自主申报,只要有三个正教授给他做推荐就可以了,也能进入到下一步的环节。

有了候选人以后,就要开始评审。

这个环节不能给普通人票选。

我们又不懂科研,肯定是谁名气大投谁,谁的项目看起来酷炫投谁,谁发的论文多投谁。

如果都没听说过,就投给最帅/最漂亮的那一个。

让腾讯内部的人来定吧?也不合适。

按理说,腾讯资助了这么一大笔钱,好像是应该强调一下自己的话语权,刷一下存在感。

但问题是普通人不懂的科研,腾讯的人多半也看不懂。

然后最帅的人和最漂亮的人又笑了。

自己不懂,然后强行上,不叫勇敢,叫莽。

万一有人胡说八道骗奖金怎么办?

万一有人真的在研究很有前途的东西,但是听不懂,以为是来骗奖金的怎么办?

科研这种事情,别说普通人看不懂了,即使同样是科研界的同行也不一定看得懂你的研究。

很可能换一个专业领域,就完全两眼一抹黑了。

所以腾讯请来了那些泰斗级大犇做发起人和评审组组长。

一方面是拉重量级科学家站台,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是真的懂。

你是胡说八道还是真有两把刷子,在这些大犇眼底都是无所遁形。

我一个搞基础物理研究的,想在杨振宁面前造假,还想忽悠他,我是疯了吗?

人的名,树的影。

这些顶级科学家把名字摆出来,就是最高效的震慑和监督。

科学探索奖的评审分四个环节,其中三个都是由评委主导,但是第二个环节,也就是“初审”,是交给和候选人做同一个领域研究的“同行专家”来进行的。

首先,这是为了公平。

加这么一道没有利益相关的关卡,就堵住了万一有评委想“保送”自己的弟子拿奖的可能性。

不是说真的有人这么干,而是要从制度上防止出现漏洞。

先小人,才能后君子。

其次,这是为评委的评审查漏补缺。

科研有大量的细分领域,大犇不一定知道这个方向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但是同行专家一定知道。

让顶级科学家做评委,让同行专家来初审。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这也是一种科学。

其实对一家商业公司来说,资助科学本来就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事情,再把这个事情弄得很复杂,设计一套复杂的规则,这是在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干。

最简单的分配方式是什么,是我内部大手一挥,给这个高校分两斤猪肉,给那个大学发三个大饼。

但如果真的玩成了这样,这个奖也就废了,变成了拿来利益交换的工具。

至少在这一点上,腾讯弃易从难,选择了做更困难的事。

去联系顶级科学家,去寻找和每一个候选者对应的同行专家,把评审分四步,周期绵延几个月,这些事情都非常麻烦,执行起来肯定是很累的。

给钱很重要,但科学地给钱,更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做,才是在用科学的方式去培养科学。

而不是玄学。

4

腾讯科学探索奖的资助范围,是九个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领域。

这里的“基础科学”,是需要专门圈出来的。

和那些能商业化的技术研究相比,做基础科研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很多从事基础科研的工作者,每天用非常昂贵的仪器,做着门槛极高的工作,但身价还不如仪器贵。

这种时候还能安心做科研的,要么是家里不愁钱,不好好干科研就只能回家继承家业,要么就是真正的理想主义。

其实要说理想主义,会去做基础科研的人,哪个在最开始的时候不是满怀激情,一身的理想主义呢?

但逐渐他们会发现,命运不会因为你有理想就对你垂青。

说不定命运会觉得这个小人竟然还相信理想,真有意思,看我来捏死他。

科研这种东西并非努力了就一定有成果,尤其是基础科研,很多时候靠的就是灵光一闪。

灵光来了,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但它也有可能永远都不会来。

一个科学家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最后发现此路不通的情况比比皆是。

谁来承担这个成本?谁来支持这些科学家的“无用之用”?

现代金融市场喜欢看盈利报告,资本喜欢听吹牛和讲故事。

而基础科研最大的问题就是,做出来以后或许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在做出来之前,你确实不知道能有什么用,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

比越过山丘更困难的,是山丘后面可能什么都没有。

基础科研很难出成果是现实。

出了成果,在商业化上仍然困难重重,也是现实。

但科学探索奖的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尝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今年获奖的一个青年科学家黄志伟,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了两个观点,非常有意思。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两点,第一,科学并不是唯结果论的,即使没有出成果,但敢于去挑战高难度的工作,本身就值得鼓励。

过去大部分奖项,是对科学家既有成果的“奖励”,是对过去成就的盖棺定论。

而科学探索奖的区别在于,它不但奖励过去的成果,并且会侧重于一个青年科学家未来的可能性。

第二,应用很重要,商业化也很重要,但那些真正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科学发现,并不是为了商业化而去做的。

基础科研没有那么多目的性,但是在未来很多年,它的影响会慢慢展现出来。

麦克斯韦的电子理论和电子方程,他到死都没有搞明白自己的发现有什么用,但是不要紧,他的理论成为了近代电磁学的奠基,后续由其他科学家和工程学家衍生出了无数实用化的应用。

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时候,也只是出于好奇,没有说我一定要拿来做什么用,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

科学探索奖不强求出成果,出成果以后不强求“有用”,这就是对那些基础科研工作者来说最美好的价值取向,就是正道的光。

而且,科学探索奖给他们的不光是理念上的精神鼓励,还有物质层面的——不但真的给钱,并且给的还不少。

当那些青年科学家被经费和生活折腾得死去活来,觉得我在基础科研领域可能要干不下去了,随时准备提桶跑路的时候。忽然有这么一个科学探索奖站出来,说我来支持你们,给你们发钱,每人300万,分五年发。

而且不用怕我忽然垮了,不用怕明年就发不起了。

因为我的启动资金是十个亿,可以够我发很多年,我背后是腾讯和大犇,钱花完了还可以找他们要,肯定不好意思不给。

关键是,这些钱我们不规定用途哦,你可以拿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个时候这些青年科学家们都傻了,说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种好事。

奖金怎么花?很多人拿来还房贷了。

什么,你问剩下的?

剩下的慢慢还。

300万,这笔钱当然不能让一个青年科学家财务自由,在一线城市还不还得清房贷还得看地段。

但不说别的,至少拿到钱的这些年轻科学家,这五年里,他们做科研的时候确实可以更自在一点,不用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做一些很无聊的工作了。

他可以直接说,我这个工作就是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我就是想先做出来看看。

今年有个获奖者,大家问你做的那个研究有什么用?

他说他也不知道,但就是想做一做。

做一项研究,能够不去问有什么用,是需要底气的。

拿到这个奖以后,起码在未来五年里,他不必再为生活焦头烂额,这就是他底气的来源。

当你有底气的时候,你做事情就是不一样。

5

至于腾讯联合发起这个奖是不是为了换取名声,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别傻了。

就算是,又如何?

就是拿钱换名声,只要不给假钱,只要没有乱来,有何不可?

首先,腾讯确实出钱了,其次,还愿意把钱投给基础科研这种无法利益最大化的领域。

至少因为这笔钱,可以有更多基础科研领域的科学家可以生活得更轻松一些,做科研的时候更心无旁骛一些。

那这就是一件好事,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好事。

科学确实不是功利的,但科学家离不开经济支持,科学研究更离不开物质基础。

所以,就更要做好资源优化和资产配置,把钱给到有需要的人,让能出成果的人去出成果,出不了成果的,也足以为后人奠基。

这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支持科研。

这种思维方式一点都不热血,却很实用。

不光是腾讯,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大企业,花钱去资助科研。

只要是抱着支持科学的目的,那就都应该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做好资源的分配。

因为这不是玄学,而是科学。

星辰大海听起来很燃。

但最后能实现它的,往往是最冷静的头脑,以及最理智的思考。

心要热,手要冷,路要野。

(0)

相关推荐

  • ''诺奖又没有中国科学家,要以平常心看待''

    ► 文 经济日报 佘惠敏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里,诺贝尔奖的三大科学奖项次第公布.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发现了人体感知温度.压力及疼痛的分子机制的2位科学家,物理奖授予在理解复杂物理系统方面有开 ...

  • 科学大奖如何影响基础科研?

    腾讯举办的科学脱口秀:X-Talk 本刊记者 | 罗凯 2020年11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脱口秀"X-Talk"在北京举行.总计线上和线下的观众,有上百万人参与了这场&qu ...

  • 现实的科学国界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迪迪埃·奎洛兹 201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詹姆斯·皮布尔斯 与其他奖项相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学界内具有极高的公信度与权威性,其获奖者代表着在该领域内的最高水平.加之诺 ...

  • 唯一可以虐金牛的星座,作茧自缚最为致命

    自私是金牛座的盾牌,是他们用来保护自己的强有力的武器,但凡事具有两面性,自私既然能帮助金牛座抵挡外界的入侵,自然也能从内部瓦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说,唯一可以虐金牛的星座就是金牛座本身,换言之,就是他 ...

  • 云缨上线一天,弊端尽显,若不解决把把负战绩,大招前摇最为致命

    大家好我是指尖,云缨上线之后立马热度飙升,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话题,指尖也在体验服进行了多方位测试,感觉这个英雄虽然机制很新颖,但是弱点也是很明显的,本文就来说说这个英雄存在的问题. 云缨存在的问题 装 ...

  • 这样喝茶对心脏和肾脏最为致命!

    茶被誉为"最理想的饮料",因为茶叶中含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常饮茶可预防多种疾病.相信有一部分人喝茶也是为了茶的健康功效.不过有一种喝茶方式,却和我们的健康追求背道而驰. 但 ...

  • 你以为对的交易,可能是错的,第四种情况最为致命

    进行期货交易,每位投资者每天都在对与错之间穿梭,面对对与错对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不过,什么交易才是对的,什么交易是错的呢?盈利的单子就是对的,亏损的单子就是错的吗? 比如说打架,上来的感觉就是这是错 ...

  • 撒币113万增粉1700万,王思聪不仅破了微博纪录,还搅了天猫双11的营销

    万能的大叔 的 第1011篇原创文章 王思聪的营销套路,解读!   阿里为双十一苦心营销了一个月的锦鲤热度,直接被王思聪这波抽奖搅局了. 这是大叔的好朋友@数据化管理 刚刚发的一个评论,恰如其分地描述 ...

  • 清朝统治中原几百年,为啥满语一直没能替代汉语这一点最为致命!

    当年顺治和多尔衮统率大军入主中原时,肯定没想到,满清统治中国200多年,到最后基本上被汉族同化了.不但满文没多少人认识,满语没有几人会说,就连姓氏也几乎全改成了汉姓.这些满族的祖先们如果地下有知,不知 ...

  • 神广告:无形脚气,最为致命

    猜中了开头,我却没猜中这结尾,日本广告人的脑洞真是神奇,大家一起感受下~ 日本的广告真是越来越卖力了,上次看到有一个粘蟑螂板的广告,竟然找到相扑选手把他粘在地上,看他能不能脱离,看胖子们皮都快被扯烂了 ...

  • 拜登13万亿天量撒币

    每次有小伙伴问怎么看美股的时候,我都会扔过去一句话,百试不爽:美股还用看?醒来又是一顿新高. 昨晚新高是因为拜登的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个刺激计划真是太,大大大大了. 具体应用方向就不细说了,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