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故居今何在(2)·曹操老家安徽亳州,故居尚存两棵树

曹操故乡沛国谯县,故居尚存两棵白果树

在三国刘备阵营中,刘备、关羽、张飞和子龙将军的故乡,都属于黄河流域,而魏武帝曹操的老家在淮河流域,东吴孙权一派则多出自长江流域。三块不同地域成就了三种管理模式,刘备集团多出自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以结义兄弟起家;曹操集团注重管理,不遗余力的聚拢人才;东吴集团重伦理家庭,上层人物多以家族联系,动不动就登堂拜母。
《三国志·武帝纪》里说:“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沛国谯县就是现在安徽亳州谯城区,曹操从小在这里长大,十九岁举孝廉进入洛阳,十年后天下大乱,他又回到故乡招兵买马拉起了队伍。可以说曹操前半生的活动轨迹大都在老家谯县,在此留下了大量遗迹。

河蚌绘·曹操老家安徽亳州。

如今在亳州城东的白果树街,有一处标注为魏武故里的遗迹,为曹操故宅,其子曹丕也出生在这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特意来谯县探寻曹操遗迹,后来他在《水经注》中翔实记载了有关曹操故居、曹氏家庙、家族墓冢的情况。书中说:“谯东有曹太祖旧宅,负郭对廛,侧隍临水。后文帝延康元年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坛前树碑,碑题云《大飨之碑》。

亳州魏武故里贾店村。

魏武故居位于涡河南岸的后贾店村,现在这里属于城乡结合部,市井喧嚣,人口密集。曹丕在《临涡赋》中写到他家老宅:“荫高树兮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可以想象这里当年诗画般的秀丽景色。老宅地面建筑早已不存,只有曹操种下的两棵白果树还屹立至今。这两棵白果树被民房包围在两个小空场内,其中一株已经枯死,另一株树前立有一石碑,上书“魏武故里”。两棵树间相隔百米,可见当时宅邸的面积之大。

曹操家门前的两棵白果树,现仅存活一例。

贾店村大约形成于清代,起初只是一个很小的村落,村民以种田和种药材为主。此前的一千七百年间,这两棵白果树作为曹操故里的标志,一直悠闲地生长在涡河岸边的田地里,顺风顺水、枝繁叶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城区的扩大,贾店村人口激增,白果树周围开始被成片的民房包围,生存环境岌岌可危。位于前贾店村的那棵树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幸去世,目前位于后贾店村的一棵也危在旦夕,仅剩一个枝条还活着。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棵白果树还枝繁叶茂。

观稼台与八角台以及曹操的运兵地道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京作乱,曹操响应袁绍号召起兵声讨,这就是著名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兵败后返乡整军备战。为恢复社会经济,保障部队供给,曹操在其控制地区推广屯田。如今在亳州城东西,还留存有两处观稼台遗迹,当年每逢庄稼播种、生长、收割时节,曹操经常登台瞭望,关心农事。

河蚌绘·亳州东观稼台。

今日的亳州东观稼台。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这一年他率众回到家乡,在城南三里筑起八角台,台上设大飨堂,犒赏随军将士及家乡父老。八角台遗址位于亳州城南建安路西侧,如今台子边缘虽已模糊不清,但主体仍高于地面五米左右,距离很远就可望见。当日曹操曾在八角台上颁布了著名的《军谯令》:“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短短数字,言简意深,坦诚亲切,与野史中那个“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曹操判若两人。

亳州八角台遗址。

除了募兵屯田、恢复经济之外,曹操还在亳州修筑了巧妙坚固的防御工事,其中亳州运兵道保存至今。《三国志》中曾多次记载曹操“凿险为地道,悉过轴重”,可见地道战是曹操最为驾轻就熟的战术之一。现存的亳州地下运兵道总长度约12公里,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曹操当年通过这些四通八达的暗道把数量不多的士兵精心调配,每每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河蚌绘·曹操运兵道图解。

魏晋之后,这条运兵道一直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和扩展,唐宋时期仍作为军事战道使用。直到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黄河决口,亳州城被淹,运兵道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余年。1969年当地开挖防空洞时,先后在老城区地下大范围发现古地下道。地道内出土了东汉以降的弹丸、战刀、战灯、铜镜、陶器、瓷器、砚台等各时期文物,印证了《三国志》中对于曹操地道作战的描述。

亳州地下运兵道中央指挥中心。
亳州地下运兵道,线路是弯曲的,可以加强防御。

一代名医华佗故居,亳州华祖庵

亳州的另外一位三国名人是神医华佗,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华佗一生四处行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曹操晚年患上了头风,谋士华歆举荐华佗来医治,华佗借治病为由想谋得一官半职,多次暗示未果后便借口妻子有病辞曹而去。曹操以欺君和不从征两罪将华佗害死,老乡之间也掰面儿了。

亳州华祖庵。

华佗故居华祖庵位于位于亳州永安街北,始建于唐天佑元年(904年),是祭祀华佗的庙祠。庵内的元华草堂即为华佗故宅遗址,后院药圃为华佗当日培育草药的地方。华佗把野生的草药引入田间种植开辟了药圃,大大提高了产量,回廊一侧的洗药池相传是华佗洗涤药材的地方。华祖庵历代多有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修缮,由山门、耳房、大殿、东西殿、禅房、元化草堂、存珍斋等建筑组成。

华祖庵核心建筑元化草堂,为当年的华佗故居旧址。

凭借一代名医华佗的影响,亳州种药之风绵延不绝,仅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药材就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等。清人刘开曾题诗曰:“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描述了当地农人种药的盛况。到明、清时期,亳州发展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华佗故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前面所有人,他为后代的亳州开辟了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可谓利在千秋。

河蚌绘·华佗与五禽戏。

华祖庵西面一条胡同名为夏侯巷,人们口传从前是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的住处。不过该巷清代叫夏家巷,民国以后才改名,显然是后人附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