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游大运河“玉河故道”遗址
积水潭,即什刹海(西海、后海、前海的统称)原为京杭大运河终点港。走在后海乃至前海,会看到多处标有大运河--什刹海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8月17日那天,走到金锭桥,我们便不再转前海南岸行走,好奇心驱使,东向走上了万宁桥乃至大运河“玉河故道”遗址路段。
万宁桥在京城的中轴线上,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其不凡处正是在于它横跨什刹海入玉河口处,是元代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始点。万宁桥为单孔微拱桥,长宽皆为十余米。桥下即是忽必烈赐名的“澄清上闸”,是元代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为调节积水潭水位、满足漕运需要而建造的水工建筑物,是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闸口。其闸槽、绞关石等原物还在,还有精雕细刻的“分水兽”(下图铁网中的石雕物)。
过万宁桥我们顺“玉河”前行。显然没有机动车打扰,环境幽静。眼前所见,田田荷叶后的河水清澈,河边芦苇昌盛;河道二旁垂柳依依,各种绿植齐整有序;沿河水榭古朴大方,木栈道平整新颖;隔段距离便有连通二岸的仿古小桥。河岸二边的建筑可不寻常,大都是老北京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不乏王侯将相或大家的规制建筑。一段路走下来,感觉到环境优美,有着浓厚的老北京风味。当然,没有烟火气,这只是风景区,而且是重见天日的玉河!
“玉河”又叫“御河”,有其不一般的前生今世。它是郭守敬于1293年主持修建的由通州至积水潭的通惠河在元大都城(即什刹海到前三门)的一段河道,已有七百余年历史。以至于忽必烈曾有感,积水潭到西湖再无阻隔!殊不知到了明代,上源水量剧减,支持不了玉河的的漕运船只,成了景观河。至民国终因水源枯竭,被逐段改造成了排水系统。1956年全部被埋入地下,成了暗渠。玉河从此消失。2006年北京开启了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即挖掘、恢复了玉河故道北段的遗址以及二岸衙署、贵胄人家聚集的历史典盛风貌。我们才有幸看到今天的玉河故道风景区。
(恢复后的玉河风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玉河故道)
所恢复的玉河故道遗址分南北二区,全长1.1公里。我们观赏的万宁桥至“东不压桥”这段,是北区,480米长。“东不压桥”在地安门东大街上,这里是“澄清中闸”,还有一段未通水的玉河故道河床,似在向游人述说着几百年前的过往。
玉河漕运始于元,也红火于元;衰于明、清,却形成京城特有地域的历史文化风貌。玉河是大运河重要的人类活动遗产,现恢复如初,也是文明传承之需。
特记下。
作于20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