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铜炼丹炉
明代铜炼丹炉,高32厘米,口径11.3厘米。炉盖项部有一大圆孔,盛坩埚用。四周为排列整齐的十六个半月圆孔。盖边饰云纹,中有二龙戏珠。炉体沿口饰云纹,下有孔丁纹,两侧置铺首街环。腹部麒麟张口为火门。炉脚为三兽足。
起源于中国的炼丹术,是制药化学的前身。中国炼丹术始于秦汉。当时,一些“方士”为了迎合统治者追求“长生不死”的需要,从事炼制“长生不死”的“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炼丹术达到鼎盛。炼丹家发现了一些化学现象,并从炼丹过程中制备了一些化合物,为古代化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汉代,道家人物魏伯阳所著《周易参问契》一书,有不少炼丹术的记载,其中谈到了氧化铅被碳还原为金属铅的化学反应。晋代葛洪,即抱朴子,是炼丹家中一位代表人物。他在《抱朴子·内篇》里,记载了许多炼丹方法,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就是说,硫化汞受热后,分解出水银,而水银和硫黄加热后又变成硫化汞。由于“仙丹”的主要成分是汞和汞化合物,所以,吃了“仙丹”的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汞中毒。因此,到了宋代以后,奢望“服丹成仙”的人日渐减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水银》中说:“本经言其久服神仙……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炼丹术促进了中国火药的发明,促进了中医认识、研制和使用矿物药于外科医疗。炼丹术于唐代传至阿拉伯,衍生为炼金术,后经阿拉伯传至欧洲,成为欧洲近代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1995)将炼丹术列入中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之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