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源是在隐的境界,而投影的像是呈现出的现实状态 | 潘晓川&刘丰
潘晓川老师:如果我们以北半球为核心,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然后周而复始,就形成了天气与地气的互动。
古人又给出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什么呢?我称之为“五和六”的模型。什么叫“五和六”呢?天气是以五的形式下来的,地气是以六的形式上升的。那就是说我们中医事实上可以表述为“五和六“的体系。用庄子的话来说叫做“天五地六”。
这还要回到老子的道的一元论的三分法。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我们知道古人在总结天地之间的规律的时候画了两张图,我们暂且叫做河图和洛书。河图是以10为单位的,洛书是以9为单位的。河图就是一个五行的一个圆,木火土金水,土在正中。洛书的奇数和偶数正好形成一个双螺旋,天左旋地右动。这些内容在我的《天道易经》这本书中都有表述。
这里我所说的《天道易经》应该就是卞老师所讲的经前易。什么叫经前易?我理解这个经就是《周易》,《周易》已经形成文字,变成人道哲学体系了。在这之前还有天道易。
天道易就是庄子所说的至道,这是天道的易。如果按照河图和洛书的数的逻辑,找一个阴数,找一个阳数,而且应符合中的这个数,我们看一下1到10的奇数1、3、5、7、9属于阳,奇数为阳。那谁是中数?1、3、5、7、9,看5是不是中数?换句话说,5是阳数的中数。那6呢?2、4、6、8、10,那么6就为阴数的中数。所以中医就采用了“五和六”,建立起了一个模型。
这个五六的模型, 五用河图来表达,六就用洛书来表达。五在天取向,取的是五大行星。五在地取向就是五行。六在天取的是三阴三阳。六在地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六气。我们就可以这样讲了五在天上,我们称之为五蕴;五在地上,我们称之为五行。
大家注意了,在我的教学当中,虽然都是“五”,但是五蕴和五行还是不一样的。五蕴是指天上的,天气的模式。五蕴是天气已经落到了地上。
那六气是地上的,地气上升到了天上,就变成三阴三阳。我们也还知道另外一个问题,中医一般讲阴阳五行,所谓“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如果这样说的话,除了五、六以外还有个二。二是什么呢?二就是阴阳。我们暂且说中医是有个二、五、六的系统。但是这个是阴阳。
阴阳在天地人的表述上又不一样,同样按照老子的一分为三的方式,一阴一阳,这属于天上的。老子本来就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天道易》里边儿说的很清楚:一代表天。所以《易经》上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大家再思考一下,古人写文字,传下来一个字这么困难,为什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呢?它怎么不直接说“阴阳就是道”就完了,这不还简单吗。为什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那我的理解一阴一阳这里强调是天道。
那天道是什么呢?天道,我理解就是天和地的运转模式。一个是上螺旋一个是下螺旋。一阴一阳,一个阳的在上,上螺旋;一个阴的在下,下螺旋。那么一阳一阴之谓道,这就是天道,说的其实就是一个双螺旋。就是刘老师所说的正弦波,不过现在变成立体了。这个东西就可以说是道的一个具体的化身。这个东西大而无外,刘老师说的正弦波很小很小,小到不能再小。那我说,在古人眼中天地之间是最大的。天地之间也是双螺旋,也是这个正弦波的化身。
既然有一阴一阳,那一定有二阴二阳之谓道。那二阴二阳之谓道就应该是地道。如果用我们中医的术语,或者《易经》的术语来说呢,就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是不是?其实就是四季的化身。既然有二阴二阳,那当然有三阴三阳了。
三阴三阳之谓道,当然就是人道了。所以讲人的时候,中医有一个特殊的提法,就叫做三阴三阳。而三阴三阳,在《易经》当中我们不提这个事情。只是到了《内经》的时候,我们强调三阴三阳,是因为阴阳在人体上就一分为三了。
那这三阴三阳是什么呢?大家想想,三阴三阳不就是六吗?换句话说,五蕴是天上的五,那地上的六是什么?地上的六气,对吧?那地气,六气,如果到了天上变成什么呢,不还是变成三阴三阳吗?换句话说五和六搭配,实际上六还是阴阳的化身,只不过是落在人体之上而已。这就是古人为我们建立的模型,这个模型从天地讲,叫做“五蕴六气”。
落在人体,为五藏六腑,然后我们还有五音六律。所以说都是这种五和六的搭配。这个五音六律,实际上就是历法的化身。那立法与什么相关呢?当然与天体的运动相关。那可以看出来,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些内容都脱离不了二、五、六的系统。如果简单的说是二、五系统或者五、六系统,都无所谓,其实都是阴阳五行的化身。
刘丰老师:中医建构在三维空间里面,其实这个五、六不仅仅在三维空间,在四维也符合五、六。五维也符合五、六。每一维度空间能量关系都符合两仪、四象、八卦,二、五、六这样的概念。只是它表达的不是用能量简单叠加的概念,它找到能量综合平衡的这个数术上的关系。
· 气一元论指的是宇宙空间的本质:道
刚才讲到在天叫五蕴,在地叫五行,实际上五蕴、五行它们有相同的能量属性,如果没有用广义的能量来描述它的时候,因为实际上在这个空间里面,我们描述这个宇宙的一切存在,在现代人的语境里面最接近“气”这个字的就是能量,或者反过来,它并不是叫“能量”,它叫“能”。气实际上是“能”。
▲“能”既包括了一切显化的存在,同时也包括了一切显化的内在规律,就是说所有存在的内在规律也是“能”。
▲“量”指的是信息。
所以能量是既有这个“能”又有信息,而这个“能”既可以显化又可以隐。它在高维就是隐的,投影到三维就是显的。这个隐显的递进又是三维和高维之间的递进关系,也就是说低维显,高维隐。
如果这么解释的话,三维是显,四维是隐。四维是显,到五维是隐。就是投影源是在隐的境界,是虚的状态。而投影的像是呈现实的状态。所以最终还虚是还到了高维。还虚也有次第,你还到四维的虚、还是五维的虚、还是六维的虚,你只有还到N维(N趋于无穷大)的虚,那才回归先天。
从这个维度和纵横能量关系里面,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个五蕴六气体系。在高维也符合二、五、六同样属性的分布能量。我们中华智慧,不管高维还是三维,把二、五、六能量的“五”用五行来表达,用了五种能量属性。
我们借用科学属性发现这五种能量属性,它跟四象能量是在同一个级别上,也就刚才后面老师专门讲到了“一阴一阳为之道”,也就是天上螺旋,地下螺旋,形成了一阴一阳。实际上这一阴一阳,比这个螺旋表达更简单的就是一个Sin(x)的波动符号,就像太极图里面那个S形一样,最简单表达阴阳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表达的,实际上在三维它就是用一个螺旋表达。这个表达恰好把阴阳全部表达出来了,最简单分别阴阳的方式就是这样。它把阴阳的互动规律表达了,就是有阴必有阳,所以这个螺旋呈现了一阴一阳。
二阴二阳是什么呢?就是两个正弦波能量波的叠加,这个时候就是a加b括号的平方。a加b括号的平方就是说的地道,这就构成了四象和五行能量分布。所谓天道它是无形的,它就是一个能量波,它不显现的,它不会显化。但是两个能量波互相干涉的时候,它就具备了显化能量的可能性,也就具备了最初始的能量结构,或者说它具备了相对的偏性能量的结构,只是它在整体上是平衡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能量属性,它都带着某种偏性,但是它的综合是平衡的。所以这就是那个四象、五行的表达。因为a加b乘以a加b展开正好是四象,而它对应的恰好是四种能量和它们的中间能量关系。四象能量就是四个分别,而中间就是土行能量。所以它恰好能够在数学模型上跟二阴二阳相对应,正好就是地道。所以天道和地道构成了两个能量结构。
天道的结构就是纯粹的阴阳结构,是无形的。而地道能量,虽然无形,但它有能量分布的一种属性的表达了,也就是先天和后天的差异。恰好先天是没有分别的状态,而到了后天就有了能量属性的分别。所以五行能量平衡就是一个后天的自然,这就是地道的能量属性。而地道的能量属性,观测者的能量再加上去的时候就是三阴三阳,就是人道。就是a加b乘以a加b再乘以a加b, a加b的三次方,你一展开恰好就是八卦。所以这样我们就把这几个逻辑系统全部关联上了。你从二、五、六讲,从阴阳、五行、八卦讲,它的内在关联就是能量波的叠加,或者能量属性的叠加,两个叠加在一起,三个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能量结构的表达。就构成了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这样两个系统的表达,就完全相互打通了。而这种能量它只反映的是能量属性。而这个能量属性叫什么呢?就是能量的结构,这个能量结构它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表达形式,它可以用光的颜色的形式表达,可以用音的形式表达,所以不管是光还是音都是能量波。
▲光的能量因为不同的共振关系,它形成不同的频谱特征。所以光通过不同颜色来表达五行能量的差异。
▲声音也是通过能量不同的共振态可以构成五种音律,这种表达就是五音六律。
▲同时投影出来的像也符合五种能量的特征关系,所以就有五脏六腑。
这样我们就把二、五、六这个系统,也就是阴阳五行系统就可以建立起来。它的背后是极简的科学表达,它不是复杂的科学表达,是极简的科学逻辑表达。因为大道至简,这种极简的逻辑继续延伸跟扩展,就构成了我们现实中看到的一切万事万物,包括三维空间的万事万物,也包括高维空间的万事万物,“物”我们打个引号,“物”代表的是能量的成像的结构,就是能量的像。这个结构在三维空间投影出来的就是物质,就是我们在物质世界看到的一切存在。而它回归到高维的时候,我们在三维是看不见的,它是不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