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财经】欢乐谷到环球影城,差了几个迪士尼?

拆解环球影城吸金术!为什么国产乐园就玩不转IP?

来源|BB财经

编辑|韩小黄

大家好,这里是BB财经,我是BB一时爽,一直BB一直爽的B叔。
最近B叔满朋友圈都是霍格沃茨在逃魔法师,一半人在网易校区,一半人在北京环球影城校区。
上期咱们讲了网易,这期来说说环球。
试运营了半个月,北京环球影城终于开园了。开园首日门票一分钟售罄,半小时连中秋门票和VIP门票都没了,单李佳琦直播间卖出去12万张。
这些门票,最贵的¥748,最便宜的也要¥418,想少排队,买个VIP少说¥1200。好家伙,这得赚多少钱!
有人算了,去一趟北京环球影城,人均消费少则2000,多则上万,按照每天限流一万人计算,那就是日入2000万打底,月入6个亿,年入70亿。
但你要是觉得人家一年只能赚70亿,那就小了,格局小了。
要知道,在疫情之前,NBC环球旗下的3家环球影城2019年一年收入60亿美元,合计388亿人民币,而北京环球影城,比那三家加起来都大,面积顶的上2个好莱坞,6个奥兰多,7个大阪环球影城。
来,发挥你的想象力,告诉我北京环球影城一年能赚多少钱?
上海迪士尼,作为迪士尼集团全球最赚钱的主题乐园,2019年全年营收也能有70亿。北环环南尼尼,堪称国内两大碎钞机。
但是,别看环球影城们这么赚,主题乐园这门生意,似乎并没有看上去这么好做。
对于国内的主题乐园来说,真正盈利的不过刚刚半数,25%的乐园仍处于亏损状态。
拿欢乐谷来说,作为国内TOP3的主题乐园,2019年,北京欢乐谷的营收在5.2亿左右,不到环球影城的零头,是迪士尼的1/13。
凭什么?
今天咱就掰扯掰扯,为什么环球影城笑哈哈,国产乐园苦哈哈?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主题乐园卖的究竟是什么?

欢迎收看本期BB财经,寻找答案。

视频请戳↓↓↓    

 以下是文字完整版↓↓↓     

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非常哲学的问题,什么是主题乐园?
百度百科里说,主题乐园指的是以盈利为目的,占地、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具有特定主题的园区。
也就是我们这期的主角,环球影城、迪士尼、欢乐谷、方特、长隆等等。至于楼下的人民公园、隔壁的动物园、植物园,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在这个范围里,我们简单粗暴的按照商业模式把他们分为两种。
 
第一种乐园的本质是卖票,收入主要靠门票。
 
以欢乐谷为代表,开场一张票,进园随便玩,什么旋转木马过山车,4D电影激流勇进,只要198,快乐带回家,遇上逢年过节的,门票价格还能打骨折。
虽然园区里也有10块一瓶的水,30块一碗的面,但作为资深抠抠子,B叔能背上两百斤干粮,一玩一整天,快活赛神仙……前提是,你没有老婆。
事实证明,大部分人类(都没有老婆)的本质是白嫖。根据公开资料,今年六月,北京欢乐谷的游客接待量近5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8000万元,平均每人消费160,相当于只买了门票。
但天下的乐园各不相通,高质量乐园只觉得图样图森破。
 
对第二种,高质量乐园来说,门票只是开始,真正的赚钱主力,是入园后的二次消费。
 
现实是,欢乐谷十块钱一瓶的水卖不出去,但环球影城40一根的冰激凌、299一根的木棍子、849一件的长袍子有的是人追捧……没办法,那可是哈利波特的啊!
乐园恒久远,一逛就破产。
南尼尼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财报显示,2019年,迪士尼主题公园的营收在262亿美元左右,其中门票收入只有75亿美元,占了总营收的30%不到,剩下的187亿美元,全部来自二次消费,比如园内的零食饮料、酒店邮轮、自营商品等等。
所以即便都是主题乐园,但两者的收入结构明显不同,这也是年级前二能甩开其他同学的原因。
那话说回来了,凭什么西域进贡的环环和尼尼就玩得转二次消费?我国产欢乐谷们就不行呢?是因为不想吗?
不,是因为臣妾做不到啊。
想想你为什么会那么想去环球影城,是因为想去坐过山车、玩漂流吗?
Ofcourse not!
让我看看是谁想去看哈利波特、小黄人、变形金刚、功夫熊猫?被点中的把“是我”打在公屏上。
所以,环球影城们之所以能让人心甘情愿的“先进园,再花钱”,就是因为他有IP,而且能把IP玩出花来。
 
大家都知道IP赚钱,hello kitty 50年收入5500亿,宝可梦20年收入6500亿,但想做好一个IP并不容易。
不像是硬件设施,造房子、造秋千木马摩天轮,只需要买块地,哐哐砸钱就完了。如果想用IP赚钱,首先,你得想办法有一个IP
怎么有?
老方法,要么砸时间,要么砸钱
砸时间,像迪士尼,花一百年的时间发行120多部电影,才有了米老鼠、唐老鸭、辛巴等经典形象;
等不了那么久,就只能砸钱买。比如《哈利波特》的版权属于华纳兄弟,环球影城只要拿到华纳的授权,一样能建造主题乐园。
这笔钱具体是多少我不知道,B叔只知道,20年前,《哈利波特》一部电影的独家联合营销权能卖到1.5亿美元,乐高这种全球顶尖的玩具制造商,想做《哈利波特》的周边,版权费都得千万美元起跳。
但不是所有人都敢花这么多钱买版权,买完你会运营吗?砸手里你赔得起吗?
比如同样是哈利波特主题,有人能做成爆款,有人就非常拉跨。
 
不信你看《哈利波特》的游戏……我说的是2005年美国EA发行的《哈利波特》系列游戏,当时这两款游戏被评价画面粗糙,剧情编排枯燥无聊,没过几年,游戏工作室就关了。
至于主题乐园应该如何运营IP,B叔不是专业的策划,不敢指手画脚。我只能说,作为用户,IP做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能不能让我“沉浸式”体验。
咱们还拿哈利波特来举例,北京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园区,进去就是霍格沃茨城堡、霍格莫德村、禁林……整个一魔法世界本界。更重要的是,只要买上一根“魔杖”,你就能在园区里施法,什么漂浮咒、生长咒、火焰咒,拿上魔杖,你就是园区里最靓的巫师。
But秋豆麻袋,这是你不花钱就能玩的吗?
Ofcourse not!
只要349,快乐跟你走,软妹币不够,麻瓜款来凑,少花50块钱,你就只能带走一个没有魔力、不能互动的收藏款。
说到这,B叔就要大胆开麦了。
园区里给游客玩的基础设施,费用不应该是包含在门票里的吗?明明我买了门票,不买魔法杖还享受不到这些设施,这跟看3D电影不给眼镜,去酒店睡觉不给枕头,去饭店吃饭不给筷子有什么区别?
说到底,这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把完整的东西拆开了卖,想想你平时听歌遇见的VIP中P,看电视遇见的超前点播,是不是同样的道理?生命不息,付费不止。
肯定有人要说了,不想买你可以不玩呀,又没人逼你。
老话说得好,来都来了。大几百的门票我买了,几个小时的队我排了,沉没成本这么高,现在350就能拥有一份快乐,你就说你买不买?买不买?!
但要真买了,事后怎么想怎么亏。
一根木头,最多是加了遥控的木头,卖这么贵,都够B叔吃3个月早饭了,更气人的是它在麻瓜世界根本用不了!!施法范围仅限于园区里!!
虽然但是,逻辑闭环。花钱可以不当麻瓜,但越琢磨越自己越像个傻……幸好,这样的巫(sha)师(gua)不止我,某红书上一抓一把。
所以说,想运营好一个IP,得会“整活”,来都来了,不就图一乐吗?我花钱买高兴,你赚钱你更高兴,大家都开心。
既然这样,那国内的主题乐园能不能复制这个模式?是不是也能这么赚钱? 
可以,但不完全可以。
先不说IP这个事是不是玄学,欢乐谷们能不能把他做好,单说能赚钱的超级IP这个事,中国也就刚刚起步。
别急着反驳,像孙悟空、哪吒、曹操,他们算IP吗?当然算,但他们属于“内容型IP”,价值停留在内容层面,不能及时变现。
更重要的是,这些IP,都没有“版权”一说。今天你拍《大话西游》明天我拍《哪吒闹海》,大家都是“一次性使用”,能赚到的只有票房,没有办法进一步挖掘商业价值。
只有当孙悟空变成《大圣归来》,把大圣做成手办;哪吒变成《魔童降世》,出一批黑眼圈哪吒的盲盒,才算是把“内容型IP”变成“产品型IP”。
一个很窝火的例子是《功夫熊猫》,明明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但这赚来的钱,它就是美国梦工厂的,就是因为他把熊猫这个形象,从内容型IP,变成了产品型IP。中国再想拿他做个什么,还得给人家倒贴钱。
所以说,在修路盖房子这一块,我们基建狂魔不在怕的,但要说运营IP,着实还是差了一点经验。从“欢乐谷”到“环球影城”,还缺了很多个哈利波特。
好在,近年来已经看到了国产IP崛起的趋势,不仅是《大圣归来》《哪吒》等所谓的“国漫崛起”,还有故宫文创这类真正属于中国的商业尝试。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打造出全球知名IP,把“欢乐谷”们做到全球连锁,让世界人民为中国文化排队、抢票、掏腰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