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欲上门劫掠,反被忽悠送钱:清代“骗子被骗案”笑谈

清代,旧传燕南一带有位老妇人,不知何许人,家境非常富有。附近有伙大盗,聚集十几人,觊觎老妇人的财产,趁夜闯入她家。当时老妇已经就寝,她素闻盗首和自已同乡,且年幼父母身故,因此坦然无惧,披衣起身,打算亲自迎接。她聆听盗贼的脚步声,心知他们已到门外,便操起一口乡里土话呼喊自己的儿子:“这些孩子何以如此贪睡,你们舅舅来了,竟不起来迎接?”盗首闻言大惊,正半信半疑之际,老妇出门涕泣道:“数年不见,弟弟变成了魁梧的男子汉,奈何不念姐姐,直到今晚才来探望?”说完掩面唏嘘,悲不自胜,俨然很像一副骨肉重聚的样子。

盗首不禁动容道:“弟弟少时不肖,早年失去父母,不知有姐,不敢漠然相忘。”老妇又说:“弟弟年幼时,我还常回娘家省亲,后从你姐夫远道来此,无法回家,哪能想到父母都已离开人世,弟弟也已长大成人!”说完显得非常悲痛。盗首竟然信以为真,再三安慰老妇,随她进屋。老妇吩咐婢女点燃蜡烛,盗首又出门告诫约束同伙:“这是我姐姐家,并非没关系的路人,千万莫要骚扰。”命他们尽数待在外面(尽屯于外)。老妇内心窃喜,呼儿子出来拜见舅舅。众子心知他是江洋大盗,两股战栗,不得已只好行礼。

盗首笑道:“外甥都已长大成人,姐姐真是有福之人。”老妇又唤儿媳出来相见。当时她二儿媳刚过门,“新妆出拜”,仿佛一家人。盗首顿时忘记自己的身份,满怀歉意道:“不知我外甥娶亲,舅舅也未备礼物,如之奈何?”随后让随从同伙拿来一套新衣,探囊掏出十颗珍珠,作为见面礼。老妇反复推辞,最后无奈命媳妇收下,又急令儿子设宴款待舅舅,犒劳其随从。儿子内心的惊恐早已平复,兼之家境本就富裕,不大一会,几桌宴席迅速备妥。老妇和盗首相对畅饮,絮谈乡俗,无不切中要点。盗首越发坚信她确是自己的亲姐,酒足饭饱后才离开。

临行前,老妇依依不舍:“幸好姐姐家略有积余,弟弟倘若手头匮乏,不妨拿数百两银子去。”盗首大笑道:“弟弟白手闲游四海,哪能耗费姐姐的家财?”说完径直离开。老妇和儿子送到门外,长啸而返。这天,老妇家中除了费些置办酒宴的食材外,未曾有丝毫的钱财损失,全家深感庆幸,亦不敢告知旁人。数日后的夜里,盗首又来,取出千两银子置于老妇的床榻上:“这是给姐姐的寿礼,略表小弟的一点心意。”老妇不再推辞。盗首又送外甥和甥媳妇金币及钗钿首饰,价值大约数百贯钱,且厚赏仆人婢女许多东西,挥霍无度,又和外甥们通宵欢饮,直到天亮才去。

从此盗首习以为常,每次登门,总要带些东西馈赠,老妇家由此越发富裕,旁人根本不知,或者料想不到有这样的事。老妇又嘱咐盗首庇护自家,盗首给她一把剑:“绿林豪杰只要见了它,自当秋毫无犯。”老妇大悦。后一年有余,盗首远行劫掠,老妇和儿子谋划迁居山西,主要担忧受盗贼牵累。搬到河东后,老妇人将剑悬于卧室,有小盗夜闯家门,一见此剑,咂舌不已,不敢肆虐。自此数年,老妇人家没有遭受半点抢掠。不得不服,她的智慧真是超乎寻常,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作者文末留言:让凶残而难以对付的盗贼变成同胞手足(指鹰隼为鹡鸰,化荆棘为棠棣),并非仅凭一副涕泣的面孔就能做到,实是以天性去打动他们。想来盗贼必定非常狡猾,岂会甘愿受老妇人的笼络?而老妇人的笼络,完全是出自人性和感情,盗贼即便察觉她非亲非故,也断然不忍拉下脸皮打击报复。更何况老妇人事先了解盗首的身世,谈论切中要点。所以老妇人的智慧,常人不能及;而她运用智慧的方法,常人更比不上。

此案译自《萤窗异草》中【智媪】一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