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2杜甫五古《北征》读记
杜甫五古《北征》读记
(小河西)
这是一首140句的五古长篇,作于至德二载(757)闰八月。这年五月,杜甫为房琯罢相事上疏,惹皇上震怒。虽因张镐出手相救暂未失官,但皇上终以“墨制”诏杜甫探亲。在“朝野少暇日”时,杜甫不情愿地离开凤翔。先是徒步,后在邠州借马,途中还参观了九成宫和玉华宫。“征”本意远行,但也有“追究”意。本诗题目耐人寻味。【墨制:墨敕。指未钤中书、门下印的皇帝敕令。《翰林志》(唐-李肇):“贞元三年,陆贽上疏曰:'伏详旧式及国朝典故,凡有诏令,合由于中书,如或墨制施行,所司不须承受。’”】
北征(杜甫)
题注: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初吉:朔日,即阴历初一日。《小明》(诗经):“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苍茫:迷茫,怅惘。《拟咏怀》(北周-庾信):“倏忽市朝变,苍茫人事非。”《乐游园歌》(杜甫):“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维时:是时,斯时。艰虞:艰难忧患。《郊居赋》(梁-沈约):“逮有晋之隆安,集艰虞于天步。”《安平公》(唐-李商隐):“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
顾惭:自顾惭愧。《命子》(东晋-陶潜):“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顾惭华鬓,负影只立。”《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唐-李白):“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恩私:恩宠,恩惠。
蓬荜:蓬门荜户。《早夏寄元校书》(唐-司空曙):“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阙下:帝王所居的宫廷。《咏史》(汉-班固):“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怵惕(chù-tì):戒惧;惊惧。《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qiān)。”《赠嵇康》(魏-郭遐叔):“心之忧矣,将以怵惕。怵惕惟何,惟思惟忧。展转反侧,寤寐追求。”
密勿:勤勉努力。《迪志》(汉-傅毅):“密勿朝夕,聿同始卒。”《赠崔司户文昆季》(李白):“布衣侍丹墀,密勿草丝纶。”
疮痍:创伤;喻灾害困苦。《盐铁论-国疾》(汉-桓宽):“然其祸累世不复,疮痍至今未息。”《乱离》(唐-孟郊):“天下无义剑,中原多疮痍。”
忧虞:忧虑。《雉子游原泽篇》(南北朝-何承天):“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秋园卧病呈晖上人》(唐-陈子昂):“怀挟(jiā)万古情,忧虞百年疾。”
大意:至德二载(757)秋,闰八月初一。俺将北征鄜州羌村,迷茫惆怅中探访家室。此时国家正遭忧患,朝野少有闲暇日。很惭愧俺被皇帝恩宠,墨制许俺回到“蓬荜”。俺到阙下向皇上拜辞,因惊惧久未退出。俺虽缺少谏诤才质,却真心担心皇上有过失。皇上确实是中兴之君,治理国家勤勉谨慎。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正是小臣俺愤慨之所在。俺恋恋不舍挥泪告别,一路上还是心神恍惚。神州大地处处疮痍,何时才能不再忧虑?
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靡靡:《王风-黍离》(诗经):“行迈靡靡,心中摇摇。”传:“靡靡,犹迟迟也。”《己酉岁九月九日》(东晋-陶潜):“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眇:通“渺”。渺茫。渺无人烟。
寒山:寒天之山;冷落寂静之山。《送齐山人归长白山》(唐-韩翃):“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饮马窟:《通俗文》:“兽穴曰窟。”《饮马长城窟行》(汉-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邠郊:邠州郊区。《元和郡县图志》卷3:“邠州,新平。……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乾元元年复为邠州。”“新平县,……泾水,西北自宜禄县界流入。”
荡潏(jué):水动荡涌腾。《海赋》(齐-张融):“沙屿相接,洲岛相连,东西荡潏,如满于天。”《感遇》(唐-陈子昂):“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宁?”
大意:俺慢慢走过田间小路,到处人烟稀少一片寂寥。遇到的多是受伤的人,口里呻吟身上流血。回望凤翔县,军旗在夕阳中忽明忽暗。向前登上冷寂的重重山峰,经常碰到饮马之洞窟。邠州郊原在大地的低凹处,泾河从中动荡涌出。猛虎立在俺的面前,一声大吼,苍翠的山崖似要断裂。
菊垂今秋花,石带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琐细:琐碎,细小。《史通-杂说》(唐-刘知几):“夫所谓直笔者,……非谓丝毫必录,琐细无遗者也。”《读老子次前韵》(宋-陆游):“平生好大忽琐细,焚香读书户常闭。”
罗生:罗列生长。《九歌-少司命》(屈原):“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独酌》(李白):“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
橡栎(lì):栎树果实,也叫橡实、橡子、橡果。《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
点漆:乌黑光亮貌。《晋书-杜乂传》:“肤若凝脂,眼如点漆。”《宋书-谢晦传》:“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
濡(rú):沾湿。《礼记-祭义》:“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缅思:遥想。《画鹘行》(杜甫):“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拙(zhuō):笨拙。运拙:时运不佳,倒霉。《述志诗》(魏-嵇康):“恨自用身拙,任意多永思。”
大意:今秋的菊花朵朵垂挂,石道上还有古时车辙。天上的青云激起俺的兴致,清幽的景致也让人喜悦。山中野果琐碎细小,罗列生长夹杂着橡实。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乌黑发亮如漆。都是雨露滋润,有苦有甜都会结实。遥想陶渊明的桃花源中,感叹自己时运不济。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坡陀:山势起伏貌;山坡。《次晚洲》(杜甫):“参错云石稠,坡陀风涛壮。”《桥陵》(杜甫):“坡陀因厚地,却略罗峻屏。”
鄜畤(zhì):畤是祭祀天地祖宗之地。《史记-封禅书》:“秦文公东猎汧(qiān)渭之间(凤翔附近),卜居之而吉。……于是作鄜畤。”“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据此,鄜畤应在凤翔附近。《史记-秦本纪》:“十年,初为鄜畤。”司马贞《索隐》:“于鄜地作畤,故曰鄜畤”。“鄜,地名,后为县,属冯翊。”此“鄜畤”或指鄜州。
木末:树梢。《九歌-湘君》(屈原):“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辛夷坞》(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鸱(chī)鸟:一种凶猛的鸟。鹞鹰。
潼关:潼关之战。详参《旧唐书-哥舒翰传》。
卒(cù):同“猝”。《吁嗟篇》(魏-曹植):“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异物:指已死者。《鵩(fú)鸟赋》(汉-贾谊):“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过景空寺…》(唐-孟浩然):“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大意:走在山坡上望鄜畤,山势起伏岩谷出没。我已经走到水边,仆人看上去仿佛还在树梢。鹞鹰鸣于黄叶的桑树,野鼠乱拱山上洞穴。深夜经过战场,寒冷的月光照着白骨。去年潼关百万之师,溃退何等仓猝。遂让半数的的秦川百姓,被杀害成为鬼魂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堕:落。沦落或流落。《赠副戎》(唐-南卓):“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
百结:用碎布缀成之衣;形容衣多补缀。《南史-到溉传》:“余衣本百结,闽中徒八蚕。”《送别郑明府》(唐-韩翃):“千金尽去无斗储,双袖破来空百结。”
耶:父亲。《木兰辞》(南北朝):“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兵车行》(杜甫):“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垢腻(nì):垢泥。污垢。《净住子善友劝奖门》(齐-萧子良):“又有尺布不全,垢腻臭杂。”《被弹》(唐-沈佺期):“穷囚多垢腻,愁坐饶虮虱。”
补绽:缝补;补丁。《艳歌行》(汉乐府):“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狂吟》(唐-白居易):“补绽衣裳愧妻女,支持酒肉赖交亲。”
大意:况俺身陷敌营之中,归来时已满头白发。过了一年回到家里,老婆孩子的衣服缀满补丁。哭声在松林中回荡,悲泣与泉水共鸣。俺那一向钟爱的儿子,脸色苍白如雪。看到爸爸转脸就哭,浑身污垢,脚没穿袜。床前两个小女儿,补缀过的旧衣刚能遮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海图:海景之图。《……西亭秋日即事》(唐-姚合):“海图装玉轴,书目记牙签。”《登乌石山……》(宋-刘克庄):“莫忆宫门谢时服,海图尚可补寒衣。”
天吴:水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浩歌》(唐-李贺):“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紫凤:神鸟;衣上凤鸟花纹。《隋王鼓吹曲-钧天曲》(齐-谢朓):“紫凤来参差,玄鹤起凌乱。”
裋褐(shù-hè):粗陋布衣。《列子-力命》:“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粝(zī-lì),居则蓬室,出则徒行。”《过秦论中》(汉-贾谊):“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
凛慄(lǐn-lì):冷得发抖。凛:刺骨的寒冷。《悼亡》(晋-潘岳):“凛凛寒风升。”慄:同“栗”。颤栗。《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苞:同“包”。栉(zhì):梳子;梳。
衾裯(qīn-dāo):卧具。《召南-小星》(诗经):“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shí)命不犹。”《送王昌龄之岭南》(唐-孟浩然):“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大意:海景的波浪已被分坼,在旧绣上变得歪歪斜斜。水神天吴与神鸟紫凤,在粗布衣上东颠西倒。老夫俺心情很坏,连着几天卧床又吐又泻。俺袋子里哪能没一点布帛,让你冬天时不再冷得发抖。解开包袱有搽脸画眉的粉黛,又把被子和床帐罗列。瘦弱的妻子脸上又有光彩,傻女儿自己在用梳子梳头。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移时:过一段时间。《叹庭前甘菊花》(杜甫):“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朱铅:谓胭脂铅粉。《信都公家白兔》(宋-王安石):“水精为宫玉为田,姮娥缟衣洗朱铅。”
狼藉:纵横散乱貌。《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聒(guō):本义吵扰,声音嘈杂。《说文》:“聒,欢语也。”《苍颉篇》:“聒,扰乱耳孔也。”
慰意:使人满意、使人安心。差慰人意。《答何郎》(南北朝-孙擢):“处处多谖草,赖此慰人心。”《东斋杂咏-南窗》(宋-张耒):“只有南窗慰人意,寒灯清夜读离骚。”
大意:女儿什么都模仿妈妈,早上化妆随手乱抹。过了一会儿又乱涂胭脂铅粉,把眉毛画得乱七八糟很粗阔。能够活着回来看到孩子,俺好像忘了饥渴。他们问事争拉俺的胡子,俺哪忍心嗔喝。回想在敌营中的思念牵挂,甘愿随他们乱嚷乱聒。才回来暂且享受慰藉,生计还不知从何处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蒙尘:蒙受风尘;指帝王在外流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蒙尘于外。”《金陵》(唐-胡曾):“侯景长驱十万人,可怜梁武坐蒙尘。”
练卒:精兵;操练兵卒。《孙子兵法逸文》:“简兵练卒,或出或守”。《新安吏》(杜甫):“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坐觉:顿觉。《送崔融》(唐-杜审言):“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妖气:指凶邪之气。比喻凶灾、祸乱。《舟出江陵南浦…》(唐-杜甫):“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平齐行》(唐-刘禹锡):“祅气扫尽河水清,日观杲杲卿云见。”
回纥:《旧唐书-回纥传》至德二载:“九月戊寅……回纥遣其太子叶护领其将帝德等兵马四千余众,助国讨逆,肃宗宴赐甚厚。又命元帅广平王见叶护,约为兄弟,接之颇有恩义。叶护大喜,谓王为兄。戊子,回纥大首领达干等一十三人先至扶风,与朔方将士见仆射郭子仪,留之,宴设三日。叶护太子曰:'国家有难,远来相助,何暇食为!’子仪固留之,宴毕便发。其军每日给羊二百口、牛二十头、米四十石。及元帅广平王率郭子仪等至香积寺东二十里,西临澧水。贼埋精骑于大营东,将袭我军之背。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指回纥驰救之,匹马不归,因收西京。十月,广平王、副元帅郭子仪领回纥兵马,与贼战于陕西。”
助顺:顺应并助长。《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则天之象,因时之序,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顺助元气,含养庶类。”
大意:皇上还在蒙受风尘;何时战争才能结束?仰望苍天天色已改,顿时感觉战争阴云即将消散。一阵阴风从西北吹来,昏暗中来了很多回纥。其国王愿意帮助平叛,其风俗擅长驰骋奔突。送来了五千人和一万匹马。这班人虽少但很珍贵,各方人士服气他们骁勇果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鹰腾:如鹰飞腾。
虚伫(zhù):虚心期待。《……归东都旧居》(唐-权德舆):“南史编年著盛名,东朝侍讲常虚伫。”
时议:当时的舆论。《别卢主簿序》(唐-王勃):“吾侪(chái)服其精博,时议称其典要。”《还自河北应客》(宋-王安石):“北人虽异论,时议或非疏。”
气夺:勇气丧失。《尉缭子-战威》:“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羽猎赋》(汉-王粲):“禽兽振骇,魂亡气夺。”
指掌:喻事情容易办。《礼记-仲尼燕居》:“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三国志-钟会传》:“蜀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今我伐之,如指掌耳。”
不足:不难。《东观汉记-邓禹传》:“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北史-李弼传》:“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青徐:青州、徐州。唐属河南道。
恒碣(jié):恒山与碣石山。恒山在河北道恒州。碣石山在河北道卢龙。这里是安史老巢。
“昊天“句:《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
大意:来的都是如鹰飞腾的战士,击败敌军如射箭一样迅疾。皇帝之意是虚心期待,当时的舆论气势被夺。洛阳很快就可收复,长安也可轻易攻取。政府军队一定要长驱直入,积蓄的精兵可全部出发。要一举开到青州徐州,马上瞻略恒碣敌之巢穴。秋天时节白露降,正是杀敌好时节。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祸转:《战国策》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势成:《道德经》(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皇纲:朝廷的纲纪。《答贾长渊》(晋-陆机):“在汉之季,皇纲幅裂。”《送处士武君》(唐-许浑):“皇纲一日开冤气,青史千年重壮心。”
菹醢(zū-hǎi):肉酱;剁成肉酱;泛指处死。《九章-涉江》(屈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李白):“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
荡析:动荡离散;消灭。《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南齐-王融):“晋氏不纲,关河荡析。”《大哀篇》(李大钊):“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
夏殷:夏、商、西周的省写。
褒妲:褒姒(bāo-sì)、妲(dá)己、妺(mò)喜的省写。这三位在历史记载中都是亡国祸水。褒姒:周幽王王后。《正月》(诗经):“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史记-外戚世家序》:“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妲己:商王帝辛(商纣王)王后。《国语-晋语》:“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史记-殷本纪》:“(帝辛)好酒淫乐,嬖(bì)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听计从。”妺(mò)喜:夏桀的元妃。《国语-晋语》:“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宣光:周宣王和东汉光武帝。
明哲:明智睿哲;明智睿哲者。《墨子-天志中》:“明哲维天,临君下土。”《赠石崇》(魏-曹嘉):“文武应时用,兼才在明哲。”
大意:祸福转换到了胡虏灭亡之年,形势转变到了擒拿胡虏之月。胡人的统治咋能长久?朝廷的命运不会就此断绝。想起初乱时的狼狈奔蜀,与古代先例还是有区别。杨国忠之类奸臣已处死,共同作恶的也被消除净尽。没听说过夏商周衰亡时,自己主动杀过他们的宠妃。周代与汉代再度兴盛,周宣王和光武帝真是“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桓桓:威武貌。《善哉行》(魏-曹睿):“桓桓猛毅,如罴如虎。”
仗钺(yuè):手持黄钺;统帅军队。《三国志-孙坚传》:“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投滑州卢尚书》(唐-张祜):“文翁莫厌分符久,韩信终须仗钺行。”
微尔:不是您。《邶风-柏舟》(诗经):“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左传》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论语》:“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rèn)矣。”
大同殿:唐长安城兴庆宫的宫殿名,是翰林学士的办公之处。《大同殿柱产玉芝……》(唐-王维):“岂知玉殿生三秀,讵有铜池出五云。”
白兽闼:白兽门。汉长安有白虎门。唐时因避太祖李虎讳改。
翠华: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借指御车或帝王。《上林赋》(汉-司马相如):“建翠华之旗,树灵鼉之鼓。”《九日侍宴乐游苑》(梁-沈约):“虹旌迢递,翠华葳蕤。”
佳气:典“南阳佳气”。(略。)
金阙:仙人或天帝所居;天子所居。《神仙篇》(梁-张正见):“鸾歌凤舞集天台。金阙银宫相向开。”
煌煌:明亮;显耀。《东门之杨》(诗经):“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赠妇》(汉-秦嘉):“皎皎明月,煌煌列星。”
大意:英勇威武的陈将军,忠诚刚正手持黄钺。如没您早已人事尽非,到如今国家并未被灭。虽然大同殿还是凄凉,虽然白虎门也还是寂寞,但京都的百姓仰望天子仪仗,祥瑞之气又回到宫阙。帝王陵园自然有神灵,扫洒礼数不曾缺。太宗开创的辉煌事业,还会继续发扬光大。
诗意串述:此诗似是诗体陈情表,似是一位臣子向皇帝汇报自己探亲路上及到家后的见闻感想。全诗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20句。写北征缘由和情怀。时间是“闰八月初吉”,事件是“北征问家室”。“苍茫”有迷茫意。正当“朝野少暇日”,皇上“诏许归蓬荜”,这是皇上的“恩私”吗?杜甫感到迷茫不解。杜甫认为自己的谏诤都是“恐君有遗失”。自己只所以为房琯上疏,完全是因“东胡反未已”,朝廷正是用大臣之际。杜甫挥泪告别行在,一路上神情恍惚。北征之路,杜甫心情相当沉重。
第二部分36句。写北征途中所见所感。一路上,看到“人烟萧瑟”,有时还能看到“被伤流血”。这是战乱年代的大背景。杜甫路经邠州,看到“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猛虎或指真虎或许指虎样的巨石。一路上自然也有美景。“菊垂今秋花,石带古车辙”。“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看到美景杜甫也会“高兴”“可悦”,但也不时有所感慨。都是“雨露之所濡”,而结实有甘苦。杜甫觉得自己是最苦的。尤其是看到美景想到桃花源,尤其感到自己时运不济。杜甫途经“鄜畤”,这儿可能是山区。这儿的景象是“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看到战后荒凉之景,杜甫想到潼关之战。想到了这次战役悲惨的结局。
第三部分36句,写与家人团聚。离家一年,终于回到自己茅屋。家人团聚,悲喜交加。孩子哭声在松林回荡,夫人幽咽与泉水共声。看到儿子,面色苍白。看到两个女儿,补绽过膝。原来的“旧绣”都成了衣服的补丁。当然杜甫毕竟拿了几个月的工资。回家也带了些“粉黛衾裯”。杜甫很享受女儿“施朱铅”也乐于儿子“问事竞挽须”。想想在长安时对家人的思念牵挂,杜甫“甘受杂乱聒”。毕竟是刚回家,首先要天伦之乐,至于以后的生计再说吧。杜甫要等朝廷的通知,如果还能回去任左拾遗的话,生计就有了着落。
第四部分24句写建议。杜甫虽在家,对时局仍非常关心。杜甫觉得“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气豁。”杜甫开始对时局乐观。至少在这首诗中,杜甫对借回纥兵还是肯定的。“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即对回纥兵的评价。由于借兵调兵,朝廷在凤翔一带已聚集大量兵马。对时局的看法,皇帝是“颇虚伫”也就是很谨慎的。而“时议”是“气欲夺”也就是仍然很悲观。但杜甫的建议是“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杜甫认为“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进一步“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杜甫是诗人。寥寥数语,好像可以直捣叛军老巢了。
第五部分24句写时局转折,大唐再兴。先写胡命将尽皇纲未绝。再写原因。虽然长安初陷皇帝奔蜀也很狼狈,但“事与古先别”。有啥区别呢?一是“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此说杨国忠一党。二是“中自诛褒妲”。这是说杨贵妃。因此像“周汉获再兴”一样,大唐也可以“再兴”了。杜甫还特别提到了陈玄礼将军的丰功伟绩。虽然现在还是“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但时移世易,祸福转化,现在是“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何况还有祖宗保佑。太宗奠定的“煌煌”大业一定会发扬光大!
全诗结构自然精当,笔调朴实深沉,充满忧国忧民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北征是不情愿的。但北征的杜甫依然心向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