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作对】古句新配:弱柳扶风疑举袂(刘禹锡)

本期收稿 : 罗艳春

图文制作:林看云

● 扫码入群全心作对

全心作对之古句新配

第三十一期

忆江南二首

【唐】刘禹锡

其一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其二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摘自网络: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忆江南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金奁集》入“南吕宫”。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此词约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阳。其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当时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居易词共三首,刘禹锡的和词共两首。

第一首词从春依恋人着笔,通过拟人化手法,抒写了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伤春之情;第二首词写作者的惜春之情,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全词把人情物态糅为一体,构思新颖,手法多变,语言朴实无华,结构紧凑奇巧,充分体现了“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名家点评: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卷三十六:仿佛隋音。

清代沈辰垣《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二十引《古今词话》:刘宾客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曲。

清代沈雄《古今词话》:“春去也”云云,刘宾客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曲。

清代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婉丽。

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唯其出自唐音,故能流而不靡,所谓‘风流高格调’,其在斯乎。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现代龙榆生《词曲概论》上编:这样解散五七言律绝的整齐形式,而又运用它的平仄安排,变化它的韵位,就为后来“倚声填词”家打开了无数法门,把文字上的音乐性和音乐曲调上的节奏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长短句歌词的发展。”

更多忆江南

忆江南 (唐·皇甫松)

其一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其二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忆江南 (唐·白居易)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唐·温庭筠)

其一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其二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忆江南(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曾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忆江南 其一(宋·欧阳修)

江南柳,花柳两相柔。花片落时粘酒盏,柳条低处拂人头。各自是风流。

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望江南 超然台作(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宋·苏轼)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忆江南 (宋·谢逸)

其一

临川好,柳岸转平沙。门外澄江丞相宅,坛前乔木列仙家。春到满城花。

行乐处,舞袖卷轻纱。谩摘青梅尝煮酒,旋煎白雪试新茶。明月上檐牙。

其二

临川好,山影碧波摇。鱼跃冰池飞玉尺,云横石岭拂鲛绡。高树竹萧萧。

寒食近,湖水绿平桥。繁杏梢头张锦旆,垂杨阴里系兰桡。邀客解金貂。

出句:弱柳从风疑举袂;【刘禹锡】

“弱柳从风疑举袂”句意为,柔弱的柳枝随风飘摆,仿佛挥舞轻盈的衣袖。出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对句也应用同样的修辞手法来应对。

对句

本期收对句79比,评委逐一进行了点评,优秀10比。

1.娇莺穿雨若离弦(刘惠敏)

冷语:出句中的“举袂”表示“柳从风”后的形态,“离弦”表示“莺穿雨”后的形态似乎差强人意。

2.清荷遇雨似挚杯(秋荷)

冷语:“荷擎杯”,拟人手法很成功且文从字顺,“遇”字还可再推敲。

3.娇花带雨欲沾襟(杜不甫)

冷语:联语顺畅,没有用到拟人手法。

4.娇兰照水似颦眉(飞儿)

冷语:细细的兰叶在吹皱的水中如似颦眉,很形象的拟人手法。

5.劲松傲雪欲凌霜(李和平)

冷语:劲松既“傲雪”又欲“凌霜”,对句没有用到拟人手法,就对句本身也语意不通。

6.初荷向日正开颜(四叶草)

冷语:“颜”字用的好,但拟人手法不明显,或许是心里想到而词不达意。

7.娇荷承露聚摇珠(王章羽)

冷语:“荷、露、珠”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成立,“娇荷承露”很好的,“聚摇珠”讲不通,修改下不失好句。

8.羞花闭月似低吟(溪客)

冷语:“羞花闭月”是并列关系,这比完全失对了。

9.青山锁雾似穿纱(张玉波)

冷语:“穿”换成“披”字是否更好点?

10.青梅沐雪若裁云(梅)

冷语:首先对句没有用到拟人手法。再者我理解这里的“青梅”是指果实,若是,“沐雪”就不合季节了。

11.孤松映水似观容(坐忘峰)

冷语:对句思路不错,词不达意,没有体现出拟人修辞手法。

12.娇荷沐雨更含嗔(张志敏)

冷语:“更”字与出句形成递进关系,“嗔”字可视为动词名词化,出、对好似一对欢喜冤家哈!

13.新桃着雨似涂脂(淡酒)

冷语:“桃花人面相映红”可为注解!

14.瘦梅照水正梳妆(王静)

冷语:“正梳妆”是拟人化词意,整句来看就有些勉强了。再有,从季节上来说似乎也有境隔。

15.新荷举笔似描天(天人合一)

冷语:“荷举笔”是拟人辞格,但整句来看与出句结构不同。

16.孤舟系岸若飘蓬(东篱主人)

冷语:对句词语顺畅,与出句情景相谐,惜用的是比喻,不是拟人手法。

17.青莲笑雨似撩裙(郭敬)

冷语:有拟人手法的意象,似概念混乱了。

18.小鹄饮水欲落时(赵金贵)

冷语:基本联律不过关。

19.稚荷出水早清心(颜金辉)

冷语:虽用到“心”字,拟人手法不明显。

20.初荷照水欲梳妆(贾新艳)

冷语:字面上有拟人效果,与出句关联性不是很强。

21.娇荷带露欲梳妆 (马大永)

冷语:对句有拟人化的意象,“带”字下的不稳。

22.新荷度雨拟倾杯(王乃谦)

冷语:此与对句2异曲同工,“度”字更妥帖。

23.刚松挺立似迎宾(周志兴)

冷语:挺立/从风,失对;“刚松”造语也觉不美;拟人手法还是有的。

24.夭桃照水正描妆(雪静道人)

冷语:字面有拟人效果,与出句意境还有差别。

25.流泉落水似弹琴(小草)

冷语:思路很好,泉亦是水,接着又“落水”,意象有重复,“落石”可否?

26.妖桃照水正梳妆(朱纯影)

冷语:与对句24类似,同样与出句结构有差异。

27.夭桃映日作吹云(草木本心)

冷语:这比对句语意似乎不通。

28.青荷沐雨竟凝珠(杨淑英)

冷语:对句意到,结构不对,出句中“柳”因从风后的摇摆像“举袂”,简化就是“柳举袂”,对句表达的是“雨凝珠”,说“荷凝珠”也不通。

29.海棠润雨倍增香(王文田)

冷语:对句语意通顺,没有明显的拟人手法。

30.娇兰沐雨更含羞(董景萱)

冷语:羞答答的娇兰细雨中开。

31.红梅沐雪竞迎春(刘克宽)

冷语:对句没有用到拟人手法,境隔也是要注意的。

32.青云逐浪似扬帆(孙秀菊)

冷语:对句用了比喻而不是拟人手法。

33.残花落地若归乡(一夫)

冷语:对句跳出了体肤窠臼,用赤子归家的拟人手法来表达春残花落。

34.落红在水黯伤春【郭时婷】

冷语:对句语意通顺,没有明显的拟人手法。

35.青苗逢雨似扬帆(周俊)

冷语:对句或说是大胆的比喻,没有拟人效果。

36.清蝉唱韵正扬姿(郑翠娟)

冷语:对句语意不够流畅,也没有明显的拟人手法。

37.鲜桃经晒可增甜(零起点)

冷语:虽然没发现用了什么修辞格,但对桃还是比较感兴趣:)

38.新莺唱曲意撩人(三宝儿)

冷语:“撩人”不是“拟人”,“意”字出了。

39.青松招手乐迎宾(尹秀民)

冷语:有拟人化的意象,但严格来说与出句结构有差异。

40.初荷沐雨似含羞(落伍者)

冷语:雨中娇荷恰似婷婷少女……

41.新荷承露似传杯(惜缘)

冷语:有拟人化的意象,“传”字下的不稳。

42.残荷经雨傲擎旗(董振亮)

冷语:“擎旗”一词是否恰当有待商榷,就修辞格来说,应当是比喻句了。再有,出句是“弱柳”,偶理解为柔弱的柳枝或者新柳,对句用“残荷”,是否境隔呢?

43.残花引蝶怀春晓(利强)

冷语:大胆应对值得表扬,请先熟悉对联六要素。

44.疏梅沫雨若添香【船工】

冷语:对句语意不是流畅,有凑对之嫌。

45.月季含珠喜遗香(京廊人家)

冷语:基本联律不过关哦!

46.娇莺啭曲欲缠春(杨敏)

冷语:动词运用很出彩,惜没有拟人手法。

47.娇荷承露似擎盘(子牙情)

冷语:对句动词“承”字不到位,与出句结构有差异。

48.梨花带雨若伤春(枣花)

冷语:“伤春”换作“伤神”,怎么样?

49.高松覆雪愈坚贞(李卓)

冷语:坚贞/举袂,失对;对句没用到修辞格且有境隔之嫌。

50.娇荷摇露似擎杯(王占奇)

冷语:这比对句也因动词“摇”字,使与出句之结构产生差异。

51.青萍顺水似连襟(更云)

冷语:“连襟”,思路新奇,“顺”字似乎下的不稳。

52.青莲浮水若飘裙(姚 凯)

冷语:又一比亮眼的对句,忽然想起《荷塘月色》的景致了。

53.小荷经雨益迷人(鲜为人知)

冷语:同样“迷人”不是“拟人”。

54.娇花盈露似沾巾(凉月如眉)

冷语:句子有点眼熟,对句只是陈述,没有拟人化的修辞格。

55.轻尘被雨竟生烟(王爱民)

冷语:脑补豆大的雨点砸在土路上的情景……拟人修辞格在哪里呢?

56.新桃沐雨正开心(毛继锋)

冷语:这里的“开心”是欢喜高兴吧?用作借对感觉太勉强。

57.娇花沐雨欲垂珠(蔚蓝长天)

冷语:很美的句子,怎么找不到与出句一样的修辞格呢?

58.金葵经雨更垂头(百合)

冷语:对句本身没问题,情绪有点低落哦!

59.残莺吹絮弄飞烟(风之舞)

冷语:残莺怎么吹絮呢?对句语意不通顺。

60.小荷蘸水正梳头(李国强)

冷语:语句流畅,惜与出句结构不同。

61.纤荷任雨信回眸(杨康)

冷语:语句不够流畅。

62.新荷擎伞倍生姿(刘玉静)

冷语:句意虽不够完美,但手法、结构与出句一致,应为合格对句。

63.清眸涵水慢行舟(刘成秀)

冷语:语句不流畅。

64.新荷带露正添香[一枝莲]

冷语:“荷……添香”,“香”字没能体现拟人化效果。

65.浮萍驭浪似寻家(马永平)

冷语:思路很好,“驭”字下的猛了,浮萍,随波逐流,没有驾驭能力。

66.残红泣露欲清心(九畹芝兰)

冷语:对句结构与出句不同哦!

67.青松沐雨更直拔(百小合)

冷语:直拔/举袂,失对。

68.新荷出水似梳妆(美丽邯郸)

冷语:有拟人化的意象,但还是结构问题哦!

69.娇莺奏曲似迎宾【江中月】

冷语:同上,对出句解读不到位。

70.劲松傲雪似朝天(胡东华)

冷语:除结构问题,似乎没有考虑修辞格的运用。

71.山茶就雨若梳头(尘埃)

冷语:山茶/弱柳,对仗欠工;对句与出句结构一致。

72.轻枝拒雨痛滴珠(傅士文)

冷语:语句不够流畅,有明显凑痕。

73.鲜花经雨似噙珠(幽若兰)

冷语:“经雨似噙珠”,工稳流畅,不错的对句!

74.流萤入夜似提灯(灏)

冷语:又是眼前一亮的对句!

75.劲松披雪似迎宾(靳士平)

冷语:“披雪”与“迎宾”没有必然的联系吧?

76.新月照水若凝眉(浅斟低唱)

冷语:对句失替了。

77.娇花罩雾若披纱(王宗)

冷语:不错,记得前面有一比类似的对句。

78.老翁撒网若行棋(陈同斌)

冷语:对句结构无误,在想哪种棋如撒网一样出子?

79.柔波映日若含羞(王海霞)

冷语:有拟人手法,感语句不够自然。

点评:冷雨(邯郸) 

优秀对句

4.娇兰照水似颦眉(飞儿)

9.青山锁雾似穿纱(张玉波)

13.新桃着雨似涂脂(淡酒)

22.新荷度雨拟倾杯(王乃谦)

30.娇兰沐雨更含羞(董景萱)

33.残花落地若归乡(一夫)

40.初荷沐雨似含羞(落伍者)

52.青莲浮水若飘裙(姚 凯)

73.鲜花经雨似噙珠(幽若兰)

74.流萤入夜似提灯(灏)

总评:

本次对句练习有两个要点,第一是修辞的运用,第二是句子结构。

第一,对联除满足基本六要素外,上下联的修辞手法也要一致。比如这次出句:弱柳从风疑举袂,柳因风的吹拂好像举起衣袖,很形象地运用了拟人手法。点评对句时考量是否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格,从79比对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联友都考虑到了这一点,即使语句不够流畅,思路还是在向修辞上靠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