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邪分析癌症的病因病机

癌症的病机非常复杂,其中与湿邪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详细分析湿邪造成癌症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癌症的病机非常复杂,大体来说,主要是正虚邪实。就正虚而言,有五脏六腑以及阴阳、气血的各种虚损;就邪实而言,有痰浊、水饮、瘀血、寒凝、热毒、湿毒、风毒等的积滞。本文只从湿邪的角度来分析癌症的成因

一、湿的特点

湿属于六淫之一。所谓“六淫”,即六种异常的气候,因为非其时而有其气,所以会伤损人体正气,容易造成疾病。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就有湿邪。

所谓“湿邪”,从其性质来分析,其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等特点。从临床来分析,湿邪发病具有隐袭性,常“伤人于冥冥之中”(《刘纯医学全集·玉机微意》)。

从取类比象来看,湿即水被气化,而弥漫于空气之中。由此说,湿邪往往弥漫无形,无处不到,内而脏腑,外而躯体,四肢百骸、肌肉皮肤皆可侵害。临床所见,湿邪往往兼有夹证。

进一步说,湿与水饮、痰浊本属一类,均为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大体说来,津停则为水,弥漫则为湿,寒凝则为饮,热煎则为痰。清代大医叶天士说:“津液凝滞,不能输布……,水之清者悉变为浊,水积阴则为饮,饮凝阳则为痰”,这个分析还是非常清楚明白的。

在临床上我们常把这些阴性的病理代谢产物通称为痰湿、水饮、痰饮、水湿等等,为什么?因为它们之间容易相互转化、兼并,有时难以截然划分。

二、湿化为痰

湿邪若久滞于体内,郁而化热,流水不腐,腐水不流,脾失健运则聚湿成痰。而痰容易导致各种疾病,正如《医述》所载:“人之病痰者,十有八九”;“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

进一步说,痰之与湿并没有绝然的不同,痰由湿所化,所以我们常常痰湿共称。显然,癌症亦与痰湿因素相关。

有学者通过对癌症人群体质分布、中医病机特点及分子机制分析发现,痰湿体质与癌症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

更有学者提出癌症患者气机升降失常、津液分布导致“燥湿相混”是恶性肿瘤的关键病机,认为治湿与润燥同调有治瘤良效。

从临床来观察,痰饮邪气为癌症发病及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病机要素,而痰湿体质则是以痰湿内蕴为其体质特点。痰郁日久阻塞络脉,气血循行不畅,可致瘀血内生,痰湿体质亦常可伴有痰瘀互结,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为肿瘤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据此可推知痰湿体质人群具有易发癌症的倾向性。

三、湿邪导致癌症的病机分析

湿邪伤阳,阳气一虚,百病丛生,其中就包括癌症。以下分析湿邪之所以导致癌症的病因病机。

中医以正为本,《内经》明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说,只要正气健旺,五脏六腑功能和调,则不会产生痰浊等病毒代谢产物,当然也就不会生病。反之,若正气不足,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就容易导致邪气侵袭,正不胜邪,邪气内恋,久则为病。

就癌症而言,其病之初往往生于脾虚。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湿。若某种疾病迁延不愈,就可能损伤脾土,导致脾主运化的功能下降,则湿邪内生;湿邪长期不能排除,郁而化热,腐水不流,郁为湿毒。湿毒日久不化而入血分,或凝为痰毒,或郁为瘀毒、热毒,或伤正耗阳兼夹寒毒、风毒。

进一步说,湿邪不去,则癌症难愈。而湿邪重浊粘滞,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癌症极难治愈。所以,治癌要重视祛湿。

再以胃癌为例来看,胃癌患者往往会见到食欲减退、多痰涎、喜呕、舌胖大有齿痕、脉滑等,这些症状提示了湿在胃癌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从生理来分析,胃的生理特点主要集中在“降”,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从病因病机来分析,若湿邪内滞,影响胃的受纳功能,导致胃的腐熟功能下降以及纳化生成的食物残渣不能从下而出,停滞胃脘,化生湿毒、痰饮、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渐而成癌。

四、癌症治湿之法

湿邪难治,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湿为阴邪,得阳则化,若阳气素虚,则气化无力,湿邪难祛;另一方面,湿源于脾虚,而造成脾虚的原因众多,若脾虚难复,则湿邪必难化。

由此说,治湿需要在两个方法下功夫,一方面,扶阳温阳通阳,使阳气健旺,则湿邪、水饮、痰浊等阴霾邪气自能散去;另一方面,时时不忘养脾运脾健脾,使脾阳得运,则脾能运化水湿,湿邪不能留滞。

叶天士认为治湿首当疏畅气机。三焦为气之枢纽,宣通三焦气机,调理脾胃升降,通利血分之淤滞,行气以运化水湿有利于防治肿瘤的发展及转移。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周仲瑛教授认为,恶性肿瘤病机的一大特点就是阻滞不通,局部的阻滞不通势必会影响到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从而生湿,进而又生瘀、热,而湿、热、瘀等病理产物又进一步加重了气血津液运行,因此主张调畅气机、水液,从湿论治恶性肿瘤。

我临床治疗癌症,亦重视周老的观点。我常用的几则治湿方如下:

其一,五苓散。这是“治湿第一方”,最擅长温阳化气,利水渗湿。凡见病人出现口黏而干,不欲饮水,纳谷不香,腹中臌胀,胸胁胀满,默默不欲饮食,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诸症,即用五苓散。

其二,小柴胡汤。仲景明言,小柴胡汤能“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显然,这也是一个治湿利湿的药方。我的经验是,凡见肝气郁滞,失于疏泄诸证,即予小柴胡汤疏达少阳经气,以复肝气之调达,气运则水行。而临床所见,几乎所有癌症患者都存在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因素,比如紧张、焦虑、害怕、悲观等等,显然,这些负面情绪都会造成肝郁气滞,这也是我临床常用小柴胡汤治疗癌症的原因之一。

其三,平胃散。这是燥湿运脾的标准方,兼可以行气和胃。凡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时,即可在辨证方的基础上合用平胃散。

另外,湿多兼夹其他病机,比如,湿与湿结,则用三仁汤,最能改善舌苔黄厚之象。若湿与寒夹,则用五苓散合真武汤,通阳利阳,两兼其功。若湿兼热毒,则兼用黄连解毒汤……

从临床来观察,癌症在有湿邪的基础上,往往兼有其他病机,包括血瘀、痰浊、热毒等等。由此可边祛湿,边兼活血、化痰、清热解毒。比如,湿毒经久不化,郁而成瘀毒,可考虑用当归、桃仁、水蛭、益母草等活血化瘀;湿毒化为热毒,则用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兼能利水抗癌。当病人兼有血瘀和胸腹水时,我常重用益母草,此药有活血利尿之功,对于消除胸水或腹水有良好效果。

五、预防感染湿邪

我们为什么会感染湿邪?以下详细分析可能的致湿病因。

一则,饮食因素

今时由于冰箱的过度使用,导致不少人多食生冷、甜腻之品,这些东西最容易损伤脾阳,导致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再者,脾阳不振,则湿自内生。

另外,若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水谷不易消化,水易成湿,谷易成滞。再者,亦有因常饮酒,酒湿留滞于胃肠,亦会造成湿滞。

其二,药物因素

若素体阳虚,气化功能不足,再兼不恰当地用滋阴中药,就容易滋腻助湿。生活中所见,有的人自认为气虚,恣用参芪补气,导致中气壅滞而致湿浊内生。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而言,若过用攻逐药物,或抗菌药不当、补液过多,亦会造成湿浊内滞。

其三,湿邪侵袭

外湿侵袭也是导致湿邪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淋雨,或游泳,或出汗未及时更换衣服,都容易造成湿邪外袭。若更兼梅雨时节,或回南天、长夏,湿从口鼻而入于中焦,这样内外合邪则湿浊尤甚。

尤其是脾胃素虚的人群,再感外寒,则必然导致湿浊内生。

其四,情志因素

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气郁于中,胃津不布,气滞湿阻。若肝郁化火则湿与热合,通降失司。临床所见,情志致病,主要引起五脏气机失调,进而导致三焦不畅,而三焦为水液的通道,三焦不畅则津液输布不利,容易造成湿滞。

上述诸种因素,每可相兼有之,形成湿浊久蕴,不易骤化,久久不愈,则化而为癌。这也提醒我们,如果要预防癌症,或者预防癌症患者的病情加重,就要重视预防感染湿邪。而以上所论述的这些因素都是要在生活中注意的。

小结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致病因子,“湿”邪有如下特点:其一,具有易聚性,黏滞易阻塞成块,这与癌症的发生相似;其二,湿有易行性,湿可随气血无处不到,湿随气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其三,湿邪粘滞,缠绵难愈。

人体感染湿邪之后,其病机会逐渐发展变化,最终一步一步变成癌症。其一,湿邪伤阳,阳虚则气化不利,导致痰浊水饮血瘀等病理代谢产物生成并积滞;其二,湿邪化寒,寒亦伤阳。再者,寒郁则化火,火郁则成毒;其三,湿可挟风、挟热,可化燥伤阴,可上犯清窍,可下注足膝,且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变幻多端,病症错综复杂。

显然,湿邪与癌症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特性都有相关。由此说,祛除湿邪,这是癌症治疗取效的关键。

临床所见,癌症晚期往往正气不足,治疗时祛邪恐又伤正,扶正又怕助邪,此时既不能手术,也不能耐受放、化疗,且病情凶险,多病夹杂,怎么办?当然是首选中医。

我的思路是,在扶正与攻邪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扶正时需考虑寒、热、痰、瘀、风、湿诸邪之滞;攻邪时需考虑气血、阴阳、五脏之虚。此时颇难措手,又难见成效。作为中医人,攻邪时要找到患者当下最突出的病邪,在辨证用方的基础上,采用复法大方治疗。既扶正又祛邪。把祛毒、解郁、温阳、散寒、利湿、消坚等等治法融为一炉,多管齐下,这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颇有好处。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选择中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