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兰丨我的高中时代(散文)
官厅镇往北走就是官厅中学。中间一条马路,两边是农家,路两边种着一排杨树。左侧是用低矮的土墙围成的菜园子,里面种植着果树和蔬菜。
学校坐北朝南。走进校门,左边有个值班室,门卫是一个穿着一身草绿色军装的年轻男子,大概二十来岁,睁着一双大眼睛,从玻璃窗里观望来来往往的人。
走进校园,两边是一排瓦房,是教师宿舍。前面是住宿生宿舍,是用以前的旧教室改造的,其实也没有多大改变,无非是在教室里面用砖和水泥堆砌成一排排矮墙,上面搭了一张张木板而已。宿舍一共三排,有六间。最后一排后面是台阶,两边各栽有一棵柳树,枝叶婆娑。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的教学楼,楼前有几个大花坛,里面种植着月季和玫瑰等各种颜色的花卉。楼梯在后面,得绕过去。站在楼道里,眼前是学校的围墙,种着一排傲然挺立、枝繁叶茂的杨树,好像一群卫兵守护着校园。抬眼望去,是迤逦的群山。
教学楼右边是宽阔的操场,操场上伫立着篮球架和双杠。
我们的教室在三楼东侧最后一间,原先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于崇峰。于老师高高的个子,带一幅近视眼镜,有点幽默感。
原先班主任是吴岳老师,马启祥老师是数学老师。到了高二,班主任是胡光伟老师。胡老师个子不高,有一张白净的娃娃脸,起初我们以为他是内陆人,后来才知道他是我们土族人。胡老师在课堂上很严厉,过后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同学们在背后叫他“炮仗”,意思是脾气像鞭炮一样,燃完就没事了,他教我们历史课。
数学老师田汝吉,个子很高,说话带一口广东口音,有点难懂。听说田老师的父母都在西宁。
英语老师是黄月强,陕西人,头发剪的很短,像个假小子,脾气是个急性子,讲课的时候嗓门很大。
我家离学校远,在学校住宿了三年。
我们的食堂在宿舍西边,有三个人专门给我们做饭。每位学生每个月给学校交一袋面粉和些许钱。早餐一般是馒头和鸡蛋汤,中午是菜和馒头,晚上是面条。好像是一成不变的食谱。
早操过后,我们住宿生到食堂领饭,端到宿舍里吃,星期六下午骑自行车回家。
往事历历在目。皓月当空、明月如钩的夜晚,我们在教室里静悄悄的看书,学习。下了晚自习后,也不免打打闹闹一番,马兴平和朱子祥同学最调皮,是我们班住宿生里的开心果。马秀琴同学总是笑吟吟的,俏皮的话经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住宿生里有一位藏族同学,很沉默。我们叫他给我们说藏语,他便说,可我们一句都听不懂,都不好意思的笑。
班里还有几个回族同学,李明胜家住在镇上,会说一口流利的土语,他和张海英同学形影不离,一同进出教室,像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俩坐最后一排。
李菊兰同学长相俊秀甜美,喜欢唱歌。她唱歌的时候,我经常沉浸在她的歌声里,至今耳畔仿佛还萦绕着她的歌声。王秀芬同学唱功也不错。
张小红是西宁人,高高的个子,头发和我相仿,有点卷。她是我们班的体育班长,活泼开朗。当时她母亲正在生病,不久就英年早逝了。我们都为她难过了一阵子。
女生中,朱金莲和王秀娟最调皮。秦英春和白彩玲也很活跃。
学校后面有一片麦田,我们经常到麦地周围游逛、背书。有时候还到高处去爬山,如今记忆犹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而今到了不惑之年,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不经意间回忆起那段纯真,无忧的校园生活,以及充满朝气蓬勃的年纪,感慨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时间像流水一样永不复返,那份青春岁月永远镌刻在心底,永远难忘。
作者简介:
幽兰,原名宋亚兰,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人,土族。现居山西运城。新媒体《行参菩提》2018年度十大金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