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美术馆丨求财祈福丨明嘉靖青花刘海戏金蟾纹梅瓶图 像研析

求财祈福-明嘉靖青花刘海戏金蟾纹梅瓶图 像研析(梅瓶上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

原创:逸美术馆

《明嘉靖青花刘海戏金蟾纹平面图》局部

“刘海戏金蟾”图像由来已久

是古代民间信仰习俗在艺术上表现

具有较高的民俗和艺术价值

它的形成和产生是多种因素合力所致

有其特定的文化根源与动机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寓意及民俗功用

反映了民众求财祈福的心理愿望

《明嘉靖青花刘海戏金蟾纹梅瓶立面图》

关于刘海戏金蟾

宋 佚名《刘海戏金蟾图》绢本设色

刘海戏蟾的故事

至迟在北宋时便已产生

北宋词人柳永《巫山一段云》中句子:

“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

当时已有刘海蟾狂戏蟾的戏曲演出

刘海蟾戏蟾最初的目的是除蟾祟

所以刘海蟾所到之处,蟾声消绝

其所谓“戏”是一种巫术动作

清《刘海戏金蟾图》石刻

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几经演变

喜剧色彩越来越浓

刘海“戏”的巫术驱邪意义逐渐消失

蟾已不再是除祟的对象

而是施行法术的灵物

明朝李日华《六砚斋笔记》说:

“皇越石携来四仙古像,一为海蟾子,

哆口蓬发,一蟾玉色者戏踞其顶。

手执一桃,连花叶,鲜活如生。”

清早期《刘海戏金蟾》竹雕

清《刘海戏金蟾》线描

刘海蟾,名操字宗成

号海蟾子,又字昭远

五代燕山(今北京西南宛平)人

曾做过燕王刘守光的丞相

后从钟离权、吕洞宾学道成仙

被道教尊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

民间视刘海蟾为财神、福神

并有'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之说

清《刘海戏金蟾》和田玉雕

唐《鎏金蟾蜍异兽纹银背铜镜》

传说,三脚蟾蜍原来是一只妖邪

而且法力高强,喜爱金银财宝

时常祸害人间,掠夺老百姓的钱财

当它遇到了吕洞宾功力高深弟子刘海

才降服了长期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

在打斗过程中,正义战胜邪恶

于是金蟾受伤,断了一条腿

所以就成了日后的三脚蟾蜍

从此以后金蟾臣服于刘海的门下

明《刘海戏金蟾》青花瓷盘

清《刘海戏金蟾图》骨雕坠子

清《刘海戏金蟾图》朱仙镇年画

金蟾为了将功赎罪

拿出能吸世间金银财宝的独门绝活

尽心尽力地帮助刘海造福世人

发散钱财,布施贫穷百姓

故三脚金蟾被人们称为招财金蟾

成为“吐宝发财,财源广进”的美好灵物

同时兼有镇宅驱邪之法力

因此,民间称“得金蟾者必大富”

清《刘海戏金蟾图》铜香薰

清《刘海戏金蟾图》刺绣肚兜

清《刘海戏金蟾》红木雕

刘海戏金蟾可寓意:财源兴旺

通过历代的演变和传颂

把刘海抬上了财神的宝座

只要刘海戏金蟾,金蟾就会吐出金钱

他走到哪里,就把钱撒在哪里

所以通过刘海戏金蟾来表达求财祈福

财源广进,大富大贵的美好心愿

清《刘海戏金蟾》凤翔年画

清《刘海戏金蟾图》鹿角雕件

刘海戏金蟾还有:幸福美满的寓意

它能给予人们幸福的一生

达到万事如意,美美满满的心愿

这是因为刘海戏金蟾的另一个传说

说的是刘海因其妻子是仙人

曾化身为金蟾相见结缘的故事

最后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

清《刘海戏金蟾图》挂花钱

清《刘海戏金蟾》寿山芙蓉石加彩塑像

刘海戏金蟾还有:吉祥的寓意

刘海戏金蟾的寓意非常广泛

传说中,蟾蜍相貌丑陋

并且分泌物有剧毒,对人体有害

因此常被古代的人们

当成避五病、镇凶吉的吉祥物

从而刘海戏金蟾可表达:

人们身体健康、吉祥平安之意

民国《刘海戏金蟾》琉璃鼻烟壶

清《刘海戏金蟾》石湾窑瓷器

刘海戏金蟾也有:喜庆的寓意

手持钱串戏耍金蟾的刘海

总是笑逐颜开地迈着欢悦的脚步

就像纯真的顽童在开心玩耍

让人不知不觉中

被这种喜庆、愉快的氛围所感染

所以表达了人们对喜庆生活的向往

清《刘海戏金蟾》潍县年画

《河南济源市九里沟“蟾堂”》

河南省济源市九里沟的“蟾堂”

是刘海蟾得道成仙之地

也是金蟾修行之所

“蟾堂”也称“禅堂”,在九里沟里

道路崎岖、景色幽雅

山深林密、奇花异草遍布沟中

小溪流水绕山而行

“曲径通幽处,禅堂花木深”诗句

指的便是此地方

清《刘海戏金蟾》竹雕

民国《刘海戏金蟾》青花瓷雕

近现代 熊作仙《刘海戏金蟾》粉彩瓷板画

清《刘海戏金蟾》玉器

民国《刘海戏金蟾》木雕

追求财富,渴望财富

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的向往

人们把对财富的渴望之情寄托于神灵

希望在祥瑞的愿望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从而形成了一种求财致富的民间文化习俗

致使“刘海戏金蟾”题材受到民众喜爱

常常反映在绘画、瓷器和工艺品上

关于刘海戏金蟾绘画

《明嘉靖青花刘海戏金蟾纹平面图》局部

《刘海戏金蟾》的故事流传甚广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

大量出现在绘画和地方戏曲

及民俗美术的瓷器、雕塑、年画、刺绣中

纸、绢本绘画和瓷器上的绘画尤为精彩

在古代,上至皇帝和宫廷画家

下至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

都热衷于描绘《刘海戏金蟾》题材

下面就欣赏一下他们精彩的绘画作品

《明成化皇帝朱见深画像》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

汉族,明朝第八位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464至1487年在位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九日病逝

终年41岁,庙号宪宗

成化帝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太多作为

却热衷于书画,擅画人物、花鸟

绘有《刘海戏金蟾》、《一团和气》

《子母鸡》、《岁朝佳兆图》、《达摩图》等

他既能创作精致工笔人物画

也能作阔笔写意花鸟画

明成化 朱见深《刘海戏金蟾图》

此幅《刘海戏金蟾》为朱见深皇帝所画

画中刘海身着宽袍大袖,袒胸露脐

金蟾伏于左袖,正侧步前行

衣纹飘逸,神态酣然

人物衣袖施以粗笔,水墨浓淡有致

人的面部和头发却描绘很细腻

形成鲜明对比,使画面产生了很大的张力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明成化 朱见深《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画中刘海五官毛发以细笔勾划

线条精细、凝练概括

人物表情刻画传神

金蟾双爪伏于绣上,昂首怒目,极为生动

成化帝的作品传世极少

此幅刘海戏蟾图有梁楷绘画遗风

是明代中期宫廷兼工写意画风的代表

明成化 朱见深《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在古代,皇帝擅长绘画者

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徽宗赵佶

明朝的宣德皇帝朱瞻基

成化皇帝朱见深

和弘治皇帝朱佑樘都擅此道

明代中期受戴进影响的浙派江夏人吴伟

师承马、夏,风格更加豪放

形成了江夏派,在浙派及江夏派的影响下

在成化、弘治时期前后

宫廷内外的画风多倾向于写意

明成化 朱见深《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明代中期道教势力庞大

并得到统治阶级大力扶持

以道教神仙故事为题材的绘画大量涌现

此《刘海戏金蟾图》

创作于成化四年1468年

款署“御笔写赐桓泰”

可知此画是皇帝赏赐臣子之物

明《刘俊画像》

刘俊,明代画家

生卒年不详,字廷伟

擅山水,入能品,人物极佳

为宫廷画家授、锦衣都指挥职

存世作品《刘海戏蟾图》,藏于中国美术馆

《雪夜访普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仙戏蟾图》蒇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周敦颐赏莲图》藏于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

明 刘俊《刘海戏金蟾图》中国美术馆藏

此幅《刘海戏金蟾图》为绢本设色

画中的刘海蟾神情怡然,步态从容

身着长袍,足登云履,腰系葫芦与紫芝

左手托三足金蟾,飘波于碧涛之上

背景绘远山一抹,海天辽阔

在浩瀚无垠的大海和辽阔天空映衬下

刘海蟾的神仙气质脱颖而出

明 刘俊《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明 刘俊《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明 刘俊《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刘俊画的《刘海戏金蟾图》

画中人物的五官、头发、衣褶、紫芝

和海浪、远山、紫芝、葫芦

用线精细、丰富,流畅生动

特别是人物的头发和三足金蟾

其质感表现的尤为精道

头发用细如游丝的线条勾出

加以墨色多层渲染,使头发蓬松自然

金蟾的背部利用墨色的层次变化

以水冲渍形成深浅凹凸的效果

将金蟾的质感表现得惟妙惟肖

明 刘俊《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明 刘俊《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明 刘俊《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明 刘俊《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画中海浪描绘采用装饰性画法

这是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特点

中国古画论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

古人面对自然不会完全模仿对象

而是通过心中的思滤

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心中物象

并将其归纳、概括为不同的形态

形成中国画独有的装饰美感

画中的海浪经过画家的提炼和再创造

成为有规律的云形图案

很好地表现了海水的动感

明 刘俊《刘海戏金蟾图》局部

画右下方有画家的题款“刘俊”二字

下钤一方“锦衣都指挥”阳文印

由此可知刘俊是明代的宫廷画家

明代姜绍书《无声诗史》中记载

“刘俊,字廷伟,山水人物俱能品”

大约生活于成化、弘治年间

通过此画可以看出

刘俊对人物画有很高的造诣

并代表了明代“院体”人物画的水平

明 刘俊 《刘海戏蟾图》 绢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明《吴伟画像》

吴伟(1459年-1508年)

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

江夏(今湖北武汉)人

明代著名画家,画院待诏

吴伟善画水墨写意、有人物、山水

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墨恣肆,神韵俱足

为明代中叶创新画家

早年画法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

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

形成兴盛一时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

明 吴伟 《刘海戏蟾图》

此幅《刘海戏金蟾》

是明代画家吴伟创作的一幅作品

画中在苍松,山间溪水下

仙人刘海蟾弯首斜身坐于岩上

目视画中右下三足蟾蜍

蟾蜍作睁眼凝视貌

似有举势待发之状,动静之际

四目交集,甚为生动

《清闵贞画像》

闵贞(1730--1788年),字正齐

江西南昌人,侨居汉口镇

曾流寓扬州,扬州八怪之一

其画学明代吴伟

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多作写意

笔墨奇纵,偶有工笔之作

人物画最具特色

线条简练自然,形神逼肖

清 闵贞 《刘海戏蟾图》纸本设色

此上图为闵贞所画

画中刘海蓬头弓背,双手抚蟾

眯目启齿,憨态可掬

笑吟吟地面向观众挪步而来

造型狂放中不失严整,寓工于写

用笔于恣肆中不失紧劲,寄巧于拙

画面题字畅快、生动

兼具金石与写意趣味,独具特色

《清王震画像》

清 王震《刘海戏蟾图》纸本设色

王震(1867-1938)

字一亭,号白龙山人,觉器

浙江吴湖州人

近代“海派”重要画家

画题广泛,擅画人物、花鸟、山水

崇尚佛教,多作佛释题材

画法融古今一炉,雅俗共赏

此《刘海戏金蟾图》

构图简逸,用笔粗豪

通过洗练的线条

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清黄慎画像》

清 黄慎《刘海戏蟾图》纸本设色

黄慎(1687年-1772年),福建宁化人

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

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

家贫,遂学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

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

多从民间生活取材

清代杰出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三绝

《刘海戏金蟾》画上钤印为:“平之”

款识:“哑性多累,聋性多喜。与其缄口,

不如充耳。宁化黄慎。”

钤印:“黄慎”、 “恭寿”

《齐白石像》

齐白石(1864年─1957年)

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

号白石、白石山翁、借山吟馆主者等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

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近现代 齐白石《刘海戏蟾图》纸本设色

白石老人擅用大写意风格画人物

此画刘海蓬头散发,身着宽袖大袍

衣纹用笔粗犷率真、不拘形似

赤足站立将刘海天真浪漫

朴实无华之神态毕现于纸上

浓淡间更添一股仙气

刘海怀中的金蟾乖顺可爱

这样的姿态并无遗世独立之仙姿

反倒有浓郁温和的生活气息

《王琦像》

王琦为“珠山八友”瓷画家之首

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享年53岁

其初以捏面人为生

后向邓碧珊学画瓷板肖像

先以钱慧安仕女画为蓝本

再改学“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

晚年作品开始摆脱钱慧安和黄慎影子

在继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征

以写意人物画见长

近现代 王琦《刘海戏蟾图》粉彩瓷板画

此《刘海戏金蟾》瓷板画

画中粉彩用料考究且雅致浓厚

人物造型生动、写实

表情及性格刻画极富民间风格特征

刘海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的顽童形象

其头发蓬松,额前垂发

他手舞钱串,半躺在地上

充满了喜庆、吉祥的财气

画风有“扬州八怪”中黄慎之古钵

行笔古雅,运转自如

此瓷画是王琦1926年42岁时精心之作

是其画风成熟时期的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