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军丨横店游记之秦王宫篇(行走散文)
五一节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浙江横店影视城。
路程有点远,我们选择了跟团。车子跨越皖、赣、浙等省份。高速公路两边的树木,近的,那是新绿,颜色较浅,油油的;远的,那颜色就比较深,属于墨绿。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种变化就更加显得泾渭分明,像中国的国画技法。不同省份的山型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树种基本差不多,春天来了,一样的普度,不存二心。到了江南,那房子就有点不同,典型的徽派建筑。徽州多山,隧道连着隧道,车子跟土拨鼠似的不断钻进钻出。轮胎匐地过滤了一切声音。路旁高大的指示牌,不断的变化,提醒着离家远来越远。气温越来越高,儿子在封闭的车厢内,显得特别烦躁。
到下午四点多钟,总算抵达横店。横店地处中国浙江,是隶属于东阳市的一个小镇,本地人口10万左右,是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从1996年初建到现在,走过了23年,横店影视城也从一个小乡村,摇身变成了中国好莱坞,堪称一个贫穷小镇的文化奇迹。地接说过去当地有民谣称:抬头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荒,有女不嫁横店郎。而今这座小镇的命运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的游客量都在不断的递增。此言真的不虚,从车上放眼望去都是人,停车场爆满,旅店售罄。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别人呆腻的地方!没有办法,地接把我们安排到东阳市住宿,由此我也与一座城市结缘。原定的游览计划只好安排在第二天上午。
5月2日一大早就从东阳出发前往今天的首站,游览秦王宫,该景区是1997年为著名导演陈凯歌拍摄历史巨片《荆轲刺秦王》而建,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有雄伟壮观的王宫宝殿27座。迎面就是巍峨的城楼,仰头看见用朱红色的小篆写着“秦王宫”三个大字,这就是王城城门,高高的城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仿佛要去觐见“始皇帝”了。秦王宫是依据咸阳宫而建,整座王宫是南北朝向,东西对称的布局。穿过正门,来到宽阔的前广场,这里是秦人举行大型娱乐活动的主要场地,也是宫中禁军戒备的场所。东西两边各有一对对称的台子,叫阙楼。广场迎面的建筑为中宫门,它处在秦王宫的中间,将整座宫殿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它的三个门洞中中间的最为高大,左右是稍小的侧门。据介绍,中间的门专供皇帝使用,两边侧门则供上等外邦使节行走。此时门外已经挤满了大批游客,说是要看秦王上朝表演。等结束后,才能继续游览。走出机关森严的中宫门,来到秦王宫的后广场,也叫四海归一广场。在广场两边的两座大门,东西宫门,是通向其他宫室的通道。相比前广场,后广场更为开阔,也更为隆重,类似大型祭祀仪式秦王登基大典等十分重大的庆典仪式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很多经典电影的经典镜头都是取自于这里。广场中央有8根龙头柱子,分别朝向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个方向,代表四海归一,四方臣服。因此它们也有一个很强大的名字,叫“龙柱”。这8根龙柱也是华表的雏形。广场前方的宫殿,是秦王宫里最主要的建筑——四海归一殿。这是一组高台楼阁式建筑,将各种用途不同的屋舍单元紧凑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分布对称,各殿之间有飞阁复道相连,主宫殿建在高台上,周围环绕宫室群。屋宇高低错落有致,排列适宜,各单元之间方便的联系,上下左右皆能沟通呼应,又各自分隔,互不干扰。正殿为中,对称两侧顺序为偏殿、望楼等建筑,体现了秦人在使用功能上的务实精神。上殿需要走九十九级台阶。九是阳数之首,九十九就象征九九归一,“九”又通长治久安的“久”。殿前蹲着两座威武的铜狮子。当我终于登上了九十九级台阶,回头向下看去,觉得天地顿时十分的辽阔。秦王的龙椅四平八稳的端放在那里,有一种无声的威严,殿内成了拍摄照片的集中地,顿时,一点游兴也没有,就走出了殿。
后面还有许多殿,少了阿房女,就是摆设。驮着儿子走马观花看了一遍,以前觉得影视剧的场景很神秘,现在亲身体验似乎没有那种震撼感。
离开时,耳畔似乎响起了那远秦编钟敲击的乐声,犹如梦回秦汉。
作 者 简 介
汪向军,安徽省作协会员,桐城人,供职于龙眠街道办事处政协工委办公室,爱好文学,在《安徽文学》、《江淮晨报》、《安庆日报》、《合肥晚报》、《淮南日报》、《常州晚报》等发表散文近2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