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明天吃什么

今天和朋友说起,周日就是腊八了,好想回宜兴吃外婆煮的腊八粥哦!

上海的腊八粥是甜味的,宜兴的腊八粥是咸味的,用排骨汤做底,原料零零总总加起来是不止八样的。

最幸福的第一口是吃到油豆腐、萝卜这种软叭叭毫无骨气的食物,包了一肚子煮融了吸透了原汤的粥,吸溜吸溜地,一边怕烫,一边舍不得漏。嘶,鲜得眉毛掉。

我最爱的是大个子好脾气的芋头,小火慢慢熬到最后,粥的表面咕嘟咕嘟地冒出几个小泡泡,芋头窝在粥堆里,筷子一戳一个小窝,绵绵软软的,裹了一圈粥也是绵绵软软的,咬下去一口,芯子里又还是熟悉的扎实口感。哎,冬天就应该用淀粉将我包围!

哦,还有最后那一点粘锅底的粥坨坨!宜兴话里叫它“老面皮”,所有煮化了的不分你我的食物乖巧的抱成一团,烤出了一点恰到好处的焦香味,那是我抱着锅铲不顾形象也要舔干净的美味。

吃到最后了,还有花生、云豆这些“咯里咯索的东西”,是一片绵软中仍然挺直了脊梁骨的精神支柱,一碗粥趁着热乎劲吃了大半,最后吃出了一种磕瓜子的闲适心情。

嚼两口花生,聊两句天,傻笑两声,打个饱嗝,摸摸肚子感觉一下能不能再来一碗。

哎呀,这适意,才是过年嘛。

大概是描述的让人动心,朋友问,哇,咸的腊八粥,哪里能吃的到啊?

我几乎觉得这问题好笑,这样的腊八粥,当然只有宜兴吃得到啊。

念头一瞬而过,我又觉得自己有点好笑,上海大概是什么都吃得到的地方吧,怎么会吃不到一碗咸味的腊八粥呢?

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在上海去找找哪里有好吃的咸味的腊八粥。这当然是要回家吃的东西啊,元旦我回去时外婆就说了,大个的芋头会替你囤上的,等你回来煮粥吃呢!

我自己本身不是一个特别爱吃的人,因为胃不是很好,爱吃的东西只要一不小心吃多了,一定会走上积食胀气的套路。

所以我爱的很多食物,都和情境有关。最好吃的腊八粥在家里,最好吃的小笼包是大学时候通宵回来踉跄着去吃的一笼九福会,最好吃的三文鱼片是和谁第一次见面的日料店,最好喝的海鲜粥是和谁两个人点了一大锅吃到整个人傻掉。

最近一直惦记着去一趟顺德,其实上海也有顺德的餐馆呀,其实淘宝都有卖顺德的双皮奶呀。

不一样的。

有些食物是值得等的,值得你千里迢迢去吃一口,值得你攒攒攒,攒上想一起去的人,再一起去吃的。

想吃什么就可以吃到什么,反倒失去了一分念想。

和谁一起吃饭,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2018年年底的时候,周冬雨和肯德基合作的广告我好喜欢,俏皮的少女和慈祥的圣诞老人,头顶着汉堡,快乐的扭着脖子跳着舞,咧嘴笑着,“早餐?一定要和喜欢的人,一!起!吃!”

我小时候每天睡觉前有个很重要的问题要问。

“妈妈?”

“嗯?”

“妈妈~~”

“怎么啦?”

“妈妈,我们明天早饭吃什么呀?”

“吃粥,配榨菜呀。”

“哦~~~~~”

“快睡吧,晚安啦。”

“嗯,那我们早饭加个红烧肉好不好呀?"

“哈哈哈哈,好~~~睡吧!”

和喜欢的人一起吃早饭,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提出加一些(匪夷所思)的菜。而吃好了早饭,就觉得一整天都可以元气满满了。

“看人下菜”这句俗语,灵活运用到现在,大概可以翻译成,和什么样的人,我就会选择一起吃什么样的饭。有人只吃名饭店,有人独好街边摊,有人喜欢网红店,有人喜欢深巷局,有人随和有人挑嘴,有人爱请客,有人爱蹭单。

我与你一起吃过的饭,是我对“你”的理解,也是我对“我们”的理解。

“吃得到一起”的定义,也非常的微妙。有同样口味偏好的人,可以热热闹闹地说,啊我们可以一起吃XXX,有人抢食饭才香!爱吃完全不同东西的人,也可以手拉手去同样的餐馆,点一份菜,你吃肉我吃菜,恩恩爱爱。

反之亦然。吃不到一起,菜的问题是有,但人的问题,怕是更多些。

我是不会做饭的人,家里不起油烟,只会水煮。昨天朋友问我晚饭吃啥的时候,我正在煮团子,拍了张照片发给TA。

对面笑哈哈,“你啊,需要一个会做饭的老公。“

”你要给我介绍吗~“

对面哈哈笑着躲开话题,“也可以两个人一起煮团子吃啊!”

这样一个随意的答案,却很合我心意。

明天吃什么呢?

和喜欢的人,一起去吃喜欢的食物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