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魂何处寻
编者按
2016年11月19日,是诗人徐志摩遇难85周年纪念日。
85年前,徐志摩在前往林徽因建筑讲座的途中,不幸遇到了空难。林徽因听到消息悲痛不已,后来写了《悼志摩》来纪念他: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残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寻志摩
每次去浙江,于海宁硖石总有一个牵挂,那便是——志摩。
硖石有硖山,相传秦始皇南巡至此,见硖山有王气,乃令十万囚徒断硖山为二,于是便有了现在的东山和西山。诗人徐志摩1931年在山东济南遭遇空难丧生,其灵柩于次年运回故乡硖石后就落葬在东山万石窝,坟墓石壁上有胡适题写的“诗人徐志摩之墓”七个字,不幸的是墓地在1966年秋被红卫兵炸毁,骸骨和衣物散落无存。如今,我们在西山公园里看到的“詩人徐志摩之墓”是海宁市政府于1983年重建而成,碑文由墓主同乡张宗祥重新题写。
重修的徐志摩墓坐落在西山半坡之上。这里山高林密,几株鲜茂的广玉兰苍翠欲滴,十分幽静。古典雅致的墓地形似一弯新月,两侧各有一块书卷诗碑,呈打开状,字为繁体。右边是《猛虎集·再別康橋》首节诗句,“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左边为《翡冷翠的一夜·偶然》里的名句,“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踪影”。
右前方有几行中英文简介,交代了诗人生卒年,籍贯,遇难地点,墓地变迁,幼子墓碑等信息,而左前方铺有35级台阶可下,象征着诗人一生短暂而又灿烂的35载岁月。
登高而望,可见诗人墓旁的山上还有一只“健美胜鹰”石雕,翅张羽开,将飞未翔,状若垂天之云,亦如同志摩的理想。志摩一直想飞,飞离现实,飞离尘世,飞向理想,飞向自由。诗人浪漫一生,连死的方式也是浪漫的——空难——仿佛圆了生前梦想。
面对徐志摩之墓,我曾在2011年虔诚鞠躬,此后开始写诗。今年再拜,我已是一名教师了。作为中学教师,我很快就想到了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课文《再别康桥》,并进而觉得那不仅仅是一首新诗。诗人在短暂的人生中却取得了巨大文学成就难道不值得我们对生命思考一番吗?诗人对美,对爱,对自由的执着追求难道不是学生最应该了解的人生信仰么?这是我在诗人墓前想到的理,也是我在课堂上要与学生说的话。
下西山,经惠力寺,过紫薇桥,入干河街,我又来到了徐志摩故居。这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的蜜月居所,占地六百平方米,前后两进,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楼,后楼也是三间,屋顶有露台,登临其上能遥望东山西山。在屋里,我见到了陆小曼的照片,美艳若天人。陆小曼也是一代才女,善作画,也会写诗,他的七绝诗《为志摩扫墓》饱含深情:“肠断人情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虽然诗人已埋骨青山,佳人亦栖身黄土,但看到这些诗句,他们的爱情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近来正好重读陆小曼整理的《志摩日记》,篇篇通观,字字推敲,恰是爱情的一种见证。志摩与小曼相爱,有两本重要的日记问世:一本《爱眉小札》写在婚前,再有《眉轩琐语》记于婚后。对照阅读,意味深长。很显然,婚前的记叙字字珠玑,婚后则鲜有佳篇。在我看来,《爱眉小札》是强烈的爱情呼唤,是炽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大胆、率真、执着,情义可嘉。而婚后生活却颇不如意,平淡,甚至艰难。也许志摩这样的诗人是不宜接触现实的,应该永远处于追求之中,那才是“单纯的信仰”。诗人志存高远,往往诗意地栖居于理想之中,这理想即是美的所在,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漫步诗人故居,心中感慨良多,留恋徘徊久矣,若非夕阳送客,定然不愿离开。依依走在返回的路上,我只觉得身轻飘飘然,目之所及,处处诗意,于是口占一绝:
三十五载云中鹤,双翅高飞断济南。
羽化魂归何处觅?弯弯新月照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