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何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蕴含了老子怎样的告诫?)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四段经文:
吉事尚左,
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
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此处再次申说,更换了一种述说法,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由于王弼此章无注(仅此一章),后人感到很不可思议,于是认为这不是《道德经》经文,晁说之等认为是原文无此章经文,另一种意见认为是注文混入经文。
刘师培认为从“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以下五句是注文掺入。但帛书《道德经》与王弼本基本一致。王弼未注可能是注文丢失等其他原因,河上公此章注释很清晰。这里不存在注文掺入的问题,都是老子原文。
吉凶是古代占卜文化的断语,更为严厉。老子思想与《易经》有很多暗合之处,与前文“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语气相同。
吉凶与华人生活信仰相关联,遇吉则行,遇凶则止。此二句经文再次把习俗与吉凶关联,因为古代圣人制定的习俗包含了吉凶的断语,人主不可不警戒。
经文: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据高明引用崔东壁《风镐考信别录卷三》考证,中原地区与楚国的习俗相反。这里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习俗,不是楚国的习俗。
后代重文官不重武官,宋朝以后更加严重,很难抵御游牧民族入侵。这是中华文化的软肋。唐朝开始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学习中华文化,高度赞扬大唐的文明。但日本人坚决不学唐朝的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制度重视文官而轻视武官。这会导致对外战争中经常处于弱势,宋朝更加如此。
宋朝在文化上很发达,但始终没有收回北方固有领土,任由辽金占领,并且宋朝朝廷还不惜向辽金称臣,究其原因,重文轻武的长期文化演化弱化了国力和边防。
老子时代是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是重武轻文。这二句可以看出这种习俗。科举制度能够选拔优秀人才,但制度设计上没有同时避免弱化防御能力,日本精英早就看出端倪。老子是知强守柔,尊循不得已而用兵的正义性原则。但后世不得已而用之却没有防御力量,这就误入歧途了。
老子对于重要教言经常会重宣此义。二十五章三次重宣人大(四大神物之一),此处三次重宣用兵是凶事,二次重宣不得已而用之和及时终止(善有果而已),这都是老子的述事法。
经文:言以丧礼处之。
这句是最后的总结。我们后世学人没有机会亲见这位古代的华夏文明的大宗师,就这一句“以丧礼处之”的经文,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动。历史上只有为胜利者高呼呐喊的人,没有为敌方阵亡者流下眼泪的。
这是原始道家的人道主义宣言。只有最伟大的文明才有这样的胸怀,这是慈悲,也是自信。这样的军队是真正的道义之师,是所向披靡的。
这句经文含有的悲心和自信正是老子知雄守雌思想在正义战争中的显示。
六十七章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悲是老子思想的一宝。以丧礼处之不是最大的慈悲吗?这是在抚慰死难者的灵魂。
慈悲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所以老子宣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最高级的文明必然有慈悲心,而且慈悲心正是一种道义的力量。只有老子知道,慈悲心是战无不胜的。
所以老子又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老子宣说慈悲的伟大,让世人野蛮的心逐步向文明转化。人类的未来必然是有慈悲心的文明最终取得胜利,这是老子2500前的教言。
“夫乐杀人者,将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这是天道早已裁定的。人类文明不可能是乐杀人者取得最后胜利,这就是“善战者不武”的谜底。老子对现实的判断就是与世人相反。
第五段经文:
杀人之众,
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面对战场上无数被杀的将士,修道士嚎啕大哭,悲伤的眼泪如滔滔江河。让有道的胜利者为这些死去的灵魂举行葬礼吧,为阵亡者的灵魂祈祷吧!老子宣说这段经文是否含有眼泪?一定有的。这就是《道德经》的慈悲,就是《道德经》的文明。怎么能够将此章经文删掉呢?阵亡者的灵魂能够安息吗?
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面对战场的阵亡者而没有慈悲心,这就是心死,这是最大的悲哀。
散文诗翻译
凡夫赞美优良兵器,我看到的是不祥之物。
有智慧的人都厌恶它,深山的修道者远离它。
人间的君子居住在左边,因为左边是吉祥的方位。
用兵的时候则坐镇在右边,因为右边是凶位。
兵器是不祥之器,人间的君子都要避开它。
在除暴安良、镇妖除魔时才使用它,那是不得已啊。
人间君子使用兵器时,心中没有仇恨,没有功利。
取得胜利也不值得赞美,因为心中充满了哀伤。
因为圣人知道,赞美胜利就是赞美杀人。
赞美杀人的人,他将会被上天抛弃。
做吉祥事君子坐在左边,做凶事君子坐在右边,那是有道者的法则。
你看偏将军坐在左边,上将军坐在右边。那是举办丧礼的仪轨啊!
战场上敌我双方很多人阵亡,君子都要为他们流下悲伤的眼泪。
命运之神让我们成为战胜者,我们要为死难者举行葬礼。
告慰他们的灵魂,抚慰他们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