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走笔』在秋日的田野上丨杨建尊
在秋日的田野上
原野被春风吹绿,经历了夏日的滋养,转眼又被秋风吹成了金黄。一场秋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这是秋天华北平原上特有的味道。驻足在金色的原野上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玉米地与大片大片的果园和苗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辽阔的丰收画卷。
一阵轰鸣的机器声响起,标志着秋收的大幕已经开起。瞬间,一股浓郁的清甜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这是玉米秸秆被粉碎后溢出的特殊味道,也是丰收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喧闹的城市里、在钢筋水泥的建筑群里是闻不到的。正是这种浓郁的清甜味道,勾起了我对少年时期秋收场景的回忆。
那时候还没有机械化,整个秋收过程都是靠父辈们手工完成。玉米到了成熟期,生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壮劳力们手抡镐头像劈荆斩棘的勇士一样,把玉米秸一棵一棵的撂倒,女劳力们则蹲下身子,一个一个地把玉米掰下来,不远扔一堆儿,不远扔一堆儿。那时,农村小学生没有暑假,只有麦假十天和秋假二十天,主要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们在农忙季节多少帮助家里干些农活。小伙伴们虽然不挣工分儿(当时生产队实行工分制),但是在大人们的鼓励下也能用筐头或者口袋把小堆儿的玉米合并成大堆,或者直接背到牛车旁装到车上,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在大人们歇盼儿(劳作间休息)的时候能多给找几根甜棒(没有结玉米穗儿或者结穗儿不完整的秸秆,味甜,类似甘蔗)吃。小时候不知甘蔗是何物,只是在课本上学过“台湾的甘蔗蜜样甜,台湾的生活苦黄连”的课文,当时还傻傻的认为只有台湾才产甘蔗呢,所以就天天盼着早日解放台湾,好早日吃上甘蔗。甜棒虽然没有“蜜样甜”,但是那股清甜又略咸的味道也足以调动小伙伴们的积极性。大人们有经验,一个劲儿的嘱咐孩子们不要多吃甜棒,吃多了长口疮,孩子们管不住自己的嘴,吃了这根儿还想着那根儿,长了口疮也照吃不误。实在疼的受不了了就去找棵高粱秸,把叶皮剥开,在叶皮和秸秆之间有一层白色的粉末,用指甲刮下来抹在嘴角,第二天口疮就好了。就是这种甜中带咸的味道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突然,不远处有几只雉鸡惊慌飞出,打断了我的回忆,随着大面积的秸秆被粉碎,雉鸡们安逸的日子也随之被粉碎了,为了躲避猎人的捕杀,它们的生活将进入逃亡模式。也不知道最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能不能保护它们安全过冬。
成群的喜鹊和斑鸠在远处粉碎了秸秆的大田里悠闲地嬉闹觅食。间或有只刺猬圆滚滚慢悠悠地在地垄间穿梭,东闻闻西闻闻的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偶尔在棉絮般的白云下有苍鹰在盘旋,天空是属于它的,有了苍鹰的盘旋,白云不再寂寞,有了白云的衬托,苍鹰不再孤单。说实话,在当今的自然生态环境下,能看到苍鹰凌空场景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估计也只有像我这样的闲人,经常来野外观察自然才有幸远远的看到苍鹰的身影,而那些长期在城里生活的人或生活中的低头族是永远也看不到这个景象的。
驻足在这无垠的原野上,欣赏着这平原独有的秀美风光,仿佛置身于一幅巨大的油画中,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处处都是风景。说不定自己在赏景的同时,远处的别人也把我当做风景呢。
———— / 作者简介/ ————
本作品经过作者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技术编辑:庞里地
尘世走笔,记录丰富情感,喜怒忧思悲恐惊;刻画四季变化,春种秋收夏长冬藏。勾勒南北西东,乐山乐水乐人生。一支秀笔写尽生命之重,时光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