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孙吴诸帝:个性鲜明的末帝孙皓(上)
孙皓生于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父亲孙和被逼自杀之时,作为长子的孙皓才12岁,在他的下面,还有三个更加幼小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眼看着孙和的嫡妻——南阳王妃陪着丈夫寻了短见,孙皓的母亲何姬勇敢地站出来说:“如果大家都跟随着夫君去死,那谁来照顾这些孤儿们呢?”毅然承担起抚育孙皓与三个弟弟的责任,于是,孙皓与三个弟弟孙德、孙谦与孙俊——他们是孙和的另外几个姬妾所生——也都得以保全,“健康”地长大成人了。孙休即位后,17岁的孙皓被封为乌程侯。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七月,景帝孙休病逝,23岁的孙皓即位,改年号为元兴。刚刚位登大宝,孙皓不但“发优诏,恤士民,开仓廪,振贫乏”,做了不少初即位的皇帝往往要做的大好事,还“科出宫女以配无妻者,禽兽养于苑中者皆放之”——把大批锁在深宫中的宫女们放出去,让她们嫁给尚未成家的成年男子,以解决“内多怨女,外多旷夫”的社会现象,连御花园中豢养的那些禽兽也都放归山野,表示不再为皇帝一人的享乐而耗费人力物力。这一来,举国上下都一致称颂,新皇帝果然是个“明主”。由此可见,当初万彧之所以屡屡推荐,说孙皓“好学,奉遵法度”,并不完全出于私人感情,很可能是“实事求是”,至少,在当时并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孙皓已经大权在握时,立刻就露出一副截然相反的面目: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人们也很快由“庆幸”变成了“失望”。濮阳兴与张布也深为懊悔,私下里免不了有几句埋怨,很快有人便密报了孙皓。仅仅三个多月后,当年的十一月初一,濮阳兴与张布上早朝时被当场逮捕,孙皓宣布了他俩的“罪状”,并宣布将他们流放到广州。其实,所谓流放不过是掩人耳目,孙皓大概是考虑到在朝堂上杀人不太雅观吧,很快又派人将濮阳兴与张布杀害于流放途中,并灭了他们的三族。谁能料到,拥戴新皇登基功劳最大的人,却最先成了新皇暴政的牺牲品?
孙皓(242年~284年)
孙权当年建造了方圆三百丈的太初宫,孙皓登基不到三年,就大兴土木,于太初宫的东面兴建方圆五百丈的昭明宫,他“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甚至命令俸禄在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亲自入山,督导砍伐木材,为皇上的新宫殿尽犬马之劳。大臣陆凯、华核极力劝谏,孙皓哪里肯听,连将士的营垒妨碍了施工,也被命令拆毁。至于前后征用了多少民力,已无法统计,还算好,从六月份开工,到了年底,孙皓已欢欢喜喜地乔迁至新宫殿之中,前后只花了六七个月。比起阿房宫来,真可谓小儿科了,只是与他即位之初的那番“节俭”相比,反差还是大了些。孙权在世时,后宫列女包括在皇宫织室中服役的女子加起来“数不满百”,到了景帝孙休时,发展到“千数”。孙皓虽然在即位之初装模作样地放出大批宫女,让她们嫁人。可是两年之后,就派出宦官到各州各郡挑选民家美女,而二千石以上官员的女儿,每年都要把姓名呈报给孙皓,到了十五六岁时就要送进皇宫让孙皓挑选,没有选中的才允许出嫁。没多久,后宫美女就恢复到千余人。据《晋书·武帝纪》所载,吴国灭亡时,晋武帝“赐王公以下生口各有差”。所谓“生口”,即吴国的那些俘虏们,男的做奴隶,女的做婢妾而已。而晋武帝自己呢,自然是最大的受惠者,“诏选孙皓妓妾五千人入宫”。看看,总共在位十六年的吴末帝孙皓,其嫔妃姬妾已经发展到至少5000余人了!
除了穷奢极欲外,孙皓还是个典型的暴君。他每次大宴群臣,都要命令大家喝到醉倒为止。这倒罢了,他偏偏又命令10个黄门郎整天地伺候于旁边——他们都不得喝一口酒,让他们担任“司过之吏”。宴会结束后,黄门郎便负责向皇帝汇报文武大臣们的过失,连抬头看了皇帝一眼,或者说了一句醉话,都要一一列出。原来,孙皓“恶人视己,群臣侍见,莫敢举目”。因为恨别人看着自己,所以抬眼看一看皇帝也就成了“罪恶”,连酒醉之后也不行。孙皓再根据黄门郎的记载与汇报,分别处置:情节“严重”的,立即诛杀;轻一点的,有的活剥面皮,有的凿出眼珠。散骑常侍王蕃仪表堂堂,不会逢迎拍马,孙皓本来就不喜欢他。有一次大宴群臣,王蕃醉倒于地。孙皓怀疑他装假,命人用轿子将他抬走。过了一会儿,孙皓又召见他。王蕃性情矜持,听说皇上召见,便强打精神,神情严肃地过来了。孙皓没有看到他的醉态,更认为先前是假醉,一怒之下,当场将他斩于殿下。其时他又迁都于武昌(今湖北鄂州),便登上城西的樊山,命令近侍装扮成虎狼,将王蕃的头颅抛来掷去,争抢啃食,直到那颗血肉模糊的头颅成了碎片,方才罢休。
孙皓的暴行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据《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所载,孙皓统治的末期,东吴帝国已是“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原因就是孙皓“积恶已极,不复堪命故也”。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十一月,20余万晋军分成六路,大举伐吴,势如摧枯拉朽。吴军土崩瓦解,一触即溃。翌年三月,由益州乘楼船顺流而下的晋将王濬攻到建业城外、石头城下,孙皓反绑着双手,抬着棺材,出城向晋军投降。王濬命人解掉其绳索,焚毁那棺材,客客气气地将他请进军营相见,东吴国灭亡了。这一年是吴末帝孙皓天纪四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汉末近百年的军阀割据局面至此结束,中国重归一统。如果从孙策割据江东算起,孙吴政权生存了80年,若从孙权称帝算起,金陵城的“帝王之气”则延续了51年。而孙皓本人呢,当了16年皇帝,吴国灭亡时,他才39岁。当然,他的个人生命并没有随着吴国的灭亡而结束,而是与孙氏宗族、投降的文武大臣们一起,被客客气气地押送着北去。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