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马相同吗?老子怎么看?混兮其若浊的“浊”指什么?
此文承接(为什么人的思维经常中断?老子为什么把意识分为浅意识和深意识?)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经文:涣兮若冰之将释。
此句经文极为重要,写出修道士的心法喜充满,像即将融化的冰。《淮南子》称为“游于精神之和”,内心的快乐无人知晓。
世人虽然外表兴高采烈,内心却是冰冷的,夜深人静才知道自己的心无依无靠,世界上一个知音也没有。世人忽然大喜,忽然大悲,因为心是脆弱的。修道士很有定力,来源于对道的敬畏。
世人看万物是不同的,牛是牛,马是马;老子看万物是玄同的,“一呼我为牛,一呼我为马”,喊我牛我愉快的答应,喊我马也愉快的答应。
修道士看到牛和马是玄同的,不仅如此,“有无”、“生死”都是玄同的。谁能够让修道士悲伤呢?所以修道士的心“若冰之将释”。
男生向女生表白的瞬间,女生的心也是“若冰之将释”,美妙无比。这是得道之释然。
释德清注:“庄子谓'暖然似春’、'冰解冻释’,谓其气融和,使可亲爱之意”。这句话描写修道士表面戒慎,内心像春天一样温暖,让世人感受到扑面春风,可亲可爱。有注释家把此句注释为融化的冰充满陷阱,误解了老子的原意。
经文:敦兮其若朴。
修道士获得了纯朴智。敦是敦厚、憨厚;朴是纯朴、古朴。世人误以为是愚人,老子说:“我愚人也哉!”(二十一章)。修道士不玩弄智巧(绝圣弃智),世人以智巧过人为荣,修道士以玩弄智巧为耻。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玩弄智巧的“人杰”,曹雪芹评价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人世间机关算尽的人太多太多,修道士深感惋惜,人为什么不珍惜本来的纯朴呢?纯朴才是大智,所以称为纯朴智。
很多女士嫁了一位纯朴的丈夫,会很讨厌他的木讷。这是有福啊!敦厚纯朴是最伟大的人性,只有老子知道。
经文:旷兮其若谷。
此指广大智(平等性智)。释德清注:“旷,空也;谷,虚也。外体敦厚朴素,而中心空虚寂定也。”纯朴的修道士虽然看似木讷,但内心广大无边。今天说某人“虚怀若谷”那是何等的赞美啊。
老子对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陆九渊说:“宇宙便是我心,我心便是宇宙”,这就是“旷兮其若谷”。王勃《滕王阁序》一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无数文豪尽折腰,就是那种空旷的意境。
经文:混兮其若浊。
此句极为重要,又关系第三段的经义。此句经文比较复杂。“浊”指什么?陈鼓应翻译为“浑朴淳厚啊,像浊水一样”,这样与前一句意义重复,把浊理解为“浑朴”的同义词。
吴诚真道长翻译为:“时而昏暗无光,就像那浊水不清”。这与上一句经文“旷兮其若谷”相违,而且与下一句“孰能浊以久,静之徐清?”经文不连。
这里的浊是庄屈原《渔父》中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浊”,是指修道士以清白之身入五浊恶世。这样才有下句“孰能浊以久,静之徐清?”一问。有道者以无分别智入浊世。
修道士的心包容太虚,无远弗届。万物虽殊,其理则一。世人只见万物之殊,不知其理则一。
修道士为什么要以修道为务?因为万物背后有理,认识万物背后之理就是修道。只有对万物背后之理漠不关心的世人才对道毫无敬意。
世人被万物之殊折磨的死去活来,过着陶渊明所说的“今是昨非”的日子。
“古之善为士者”对万物之殊毫不介怀,因为能够混而为一,当体即空。混而浊,浊而清。混指浑然无分别,浊指入浊世。世人眼中牛是牛,马是马,不可混淆;老子眼中牛就是马,马就是牛,本来就是同一物。要理解宇宙实相,必须用无分别智,透过牛马之殊,见牛马之同。
世人大喜之后有大悲,悲喜相继,如同疯婆。修道士深知万物虽殊,背后隐藏一理,本无悲喜。只见一理,不见万物,故修道士虽入浊世而不染。释德清注:“世俗之人,以功名利禄交错于前,故形气秽浊,而不可观”。此一浊字,与清相反。
“若”字与上六句之若不同,“似而非也”之意。有道者心包太虚,混同万物,似浊而非浊。世俗之人追逐名利,丑态百出,是真浊也。这个区别一定要清楚。
历代注释家都以“和光同尘”来解此句经文,但“和光同尘”本身已经被解错了:不是隐藏光芒之意,而是玄同之意,即尘与尘玄同,光与光玄同,光与尘玄同三义。如果用隐藏光芒来解此句经文,这下句经文完全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