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82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这一条也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前面的180条说了阳明病的病机是胃家实,那么阳明病的外在表现是什么呢?也就是病家身上热,老是出汗,外界的温度不高,这人也是出汗,不怕冷,但是很怕热,外在有这些表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判断为阳明病了,这都是体内有实证引起的火热外散。

这段条文的字数很少,可是意义却不小,我们至少注意两点:

第一,很长一段时间内,伤寒界都认为阳明病分成两种:一种是阳明腑实证,也就是胃肠道存在燥矢等瘀滞,也就是180条说的“胃家实”,以腹胀、腹痛、不大便为外在表现,采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等治疗;另外一种是阳明热证,也就是体内火热大,外在表现就是本条说的“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采用白虎汤治疗。

其实这样不准确。

“胃家实”是整个阳明病的病机,也就是体内的实证,这包括了燥矢等实性瘀滞,也包括了单纯的火热亢盛。“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是整个阳明病的症状,单纯的热证会有这样的外在表现,胃肠道的燥矢瘀滞也会有这样的外在表现。

第二,三阳病都会出现热证,太阳病的热证是发热恶寒同时存在,少阳病的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也就是往来寒热,阳明病的则是不恶寒只发热。

三阴病一般情况下只会冷,不会有热,如果出现了热,就是严重的疾病或者属于反常现象:太阴病的热是阴盛格阳、虚阳外越,需要采用通脉四逆汤急救回阳,少阴病的热是301条所说的“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也属于阴阳格拒导致的,厥阴病而言是厥、利与热的往复。

(0)

相关推荐

  • 【经典自学】伤寒论—六经总论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古人云: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这句话是建立在外感为病的前提下,否则单有恶寒难辨表里 太阳病 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 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大表,为诸经之藩篱.凡 ...

  • 里证说要

    作者/马培锋 河北省沧州二院 随着对表.里及表证(表证都是寒证,无热证,以恶寒症状识别)的认识逐渐清晰,慢慢对里证(里证或为单纯的热证,或为单纯的寒证,当然可有寒实.热实,但绝无寒热错杂者)也认识清晰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4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外证"的含义,跟前面42条所分享的一致,是指太阳中风证,也就是桂枝汤证. 这条是指太阳病经过治疗,外证依然存在,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1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条是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0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9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病家表现出来的是浮缓脉,身上不像前面38条那样疼痛,只是感觉沉重,并且沉重不是持续存在的,是时轻时重的,同时没有少阴病的表现,这时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5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这一条挺有意思的,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地方,我们先说说字面意思:病家得的是太阳病,也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6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这一条也存在倒装情况,"麻黄汤主之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8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