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和感受爱是有区别的
从前有一个及其爱马的人,他侍候他的马无微不至,他用竹编的筐去接马粪,用巨大的海蛤壳去装马尿。有一天,他去拍马臀上的牛虻。马一受惊,便把养马的人踢死了。
你喜欢一个人,但那个人不一定会了解你的爱。
庄子《爱马的人》
这和珍妮西格尔的《感受爱》是相通的,“被他人所爱,与感受到他人的爱是有差别的”。
所以在各种关系中就有了烦恼。很多人都会说:你不理解我。其实是方向错了。理解自己都很难,何况是别人。
我们总在期待别人理解自己,这和期待别人改变没什么不同。它们的前提都在执著自己是对的。
如果观念不改变,不管过了多少时间,你会发现问题依然存在,烦恼依旧,积累越多,痛苦越深。
婚姻最终走向分离,都不是一撮而就。只有把问题回到自己身上,才会找到答案。理解他人,需要从了解自己开始。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笛卡尔说:我是谁,我是我的观察者。
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寻找它的源头。珍妮西格尔说:感觉被爱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所需要的安全和温暖,赋予我们的力量去帮助和抚慰他人,尽管生活的道路可能并不平坦,但他完全可以成为一条充满意义和满足感的道路。
最终的源头都要回到自己身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要去感觉被爱是很难的。给出去的爱往往是带有束缚的教诲,你要这样做, 那么做。然后在加上一句,我因为爱你,才这么说。
打着爱的名义教育并不是真正的爱,真实的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阿德勒说: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这个无拘无束在于能够接纳自己,如果总喜欢自责,那么是不能散发出无拘无束的感受。总想支配对方,支配的背后隐藏着不信任感的想法。
记得带着孩子来到海边玩沙,旁边的一位父亲总在纠正孩子用铲子方式,并告诉他打水要在这个位置。自从来到离开,孩子没有真正自由过,从他的眼神中能感受到束缚。
他习惯做完每一件事后,回头看一下他的父亲,他在寻找认同。这些习惯对他未来的人生影响深远。当在寻找认同的而没有得到的时候,自卑情结就产生了。
在当下的场景里,孩子是不快乐的,他也不可能感受爱,打着爱的名义教育子女无处不在。”我批评你是因为爱你“,如果批评是爱,你可以对着镜子批评自己试试。
爱之课题恐怕是最难得课题。它的难点在于一直外求,当回到内观,就会变得容易。从爱自己开始,就学会了爱别人。懂得如何去爱,也就能感受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