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家养成阅读习惯
在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立智想提醒家长的是:
不要去强迫孩子。
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一个点,那就是“言教不如身教”。
比起嘴边的不断逼迫,榜样的引导效果会更好。但现在,大多数的家长比起孩子来说更不爱阅读。
这样,就变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都不爱的事情,却要孩子喜欢,这本身就不符合常理了。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方面,培养阅读习惯,还有很多事要做。
首先,我们应该想的是,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在家读书呢?
我们从内因和外因分析:
外因可以概括是因为有其他的诱惑,比如:
比起在家,更想要出去玩
在家的话,可能是更想看电视、吃零食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甚至是睡觉等等。
还可以加上的一点,就是——父母的干扰。
内因也有两个方面:书和自身
可能是不喜欢读的书
可能是自己读不下去
可能是书的内容不够吸引人
可能是在学校读够了,不想再回家读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去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因为我们是引导者。
当然,光找出原因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对应措施。原因是帮助我们对症下药,避免头痛医脚。
如果按我在上面举的例子
从外因来说,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在家中营造出适合阅读的环境。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下安心阅读,青少年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不过如果真的感兴趣,他们也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
怎么样才能是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呢?
安静是第一点,可能有的人喜欢放一点音乐,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要集中注意力。
第二点是摆脱诱惑,就是在阅读环境下,不能有外因诱惑的东西出现。阅读环境下,手机、零食、电视这些就不能出现了。
第三点是光线,确保温和不刺眼。
这些只是基本的,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孩子打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
Ok,环境搭建好了。可是孩子不来读书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邀请孩子一起来读书,如果你实在不想读。但你还是需要工作啊,你可以在旁边工作,但最好是安静的工作。
为什么是邀请呢?因为这是在将孩子放在了平等尊重的地位进行沟通,他可能也有别的事情要做,或者他现在并不想读书。你的邀请表示了你的尊重,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的。
但也有可能孩子并不会那么听话,逆反心理严重,或者平时的相处习惯并不能让你很好地邀请。
那么我们可以适度引入奖励机制,为什么要适度呢?因为过多的物质奖励是一个恶性循环,是在为未来挖坑。
奖励的上策是多以精神奖励为主,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中策就是等价代换,看多久的书可以看电视、玩手机;下策就是物质奖励了。
但是奖励不能当饭吃,慢慢地要淡化这个奖励,但是约定好的承诺要记得实现,孩子的记忆力比家长的更好。
之前还说过,要避免家长干扰,为什么呢?经常看一些电视剧什么的,在学生学习时,家长自顾自的端着牛奶来到孩子房间,让他休息休息。
现实中大多数家长可能都是打着这个旗号想看看学生到底在干嘛。
首先,请给予就你的孩子最基本的信任,再则,这会让原本专注的学生分散注意力,可能这次的学习就被打乱了。更可能的是在下次学习时,还要分出精力来关注你什么时候进来。不要以为这不存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大多都是敏感的。
解决外因的部分差不多就这些了,那么内因呢?
在选书的问题上,很多家长让孩子读四大名著,外国名著,这种名著。试问各位家长,让你来读,你读的下去吗?
我们要提倡选书自由,和孩子一同去书店,让他自己选择。
可是,他全选了漫画书怎么办?选了与学习毫不相关的书怎么办?这是家长的担忧,也是一个事实,因为孩子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漫画书。
家长要做的,不是替孩子选择,而是推荐。
我们应该有导购一般的热情,为孩子推荐书目,让他有选择的权利。我们推荐的,也要符合他的口味。
但如果孩子选择了与学习无关的书,请支持他,我们要让孩子选择打开哪一扇窗的权利,说不定就是一片美好的天空。
给予他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让他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应该告诉他要对自己买的书负责,记得看完它。
如果可以的话,家长和孩子看同一本书,这样会给交流带来极大的便利。一同看完一本书后,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这比写读书笔记要有趣多了。同时,这也是塑造孩子三观的好时机。
养成一个阅读习惯并不容易,在网络上查找的数据说我国的年人均阅读量只有四本书。数据真实与否其实并不重要,但多读书终归是一件好事。
现在的短平快节奏的内容让我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得到愉悦,所以,像读书这样满足感滞后的活动越来越不受喜欢。家长也要注意,不反对玩手机,但在内容上要有所约束。
立智英语,我们专注启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点亮孩子心灯,实现真正成长。
对您有用的话,请点个赞吧。(看到这里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