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我最近和朋友们相处的有些“不太好”。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在乎这段感情,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
打个比方。
朋友A的每条微信我都会回复,但是她却总是聊到一半就不回了,或者隔好几周才回复,跟她说过很多,她也知道这样没礼貌,但依旧如此…
朋友B在外地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找我,平时都不会联系,等有需要帮助才会再次联系我,我也表达过我的不开心,但是她也只是解释一大堆...
我周围有很多这样的朋友,我对他们抱有了最大的礼貌善意帮助和尊重, 也从没有向他们索求过帮助和回报,只是他们连基本的礼貌和尊重的相处都没做到,让我感觉很难受…
我想问:怎么的时候可以放弃一个朋友,或者说怎么才是一段健康的朋友关系,怎么才算是朋友…希望有机会可以被慢慢解答,谢谢!
能看得出来,你对友情抱有非常重视的态度,每一段关系你都力求真心对待。每当朋友需要你的时候,你都能及时扮演“陪伴者”的角色,替他们解决问题。可在一次次的相处里,却发现这几位朋友总是让你失望。在聊天的时候没有回音就消失了,在只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联系你。你在关系里付出真心,礼貌以待,在她们有患难时及时施予援手。你把她们当成交心的朋友,可对方似乎只会“无事不登三宝殿”。及时回复、分享悲喜,这些在你看来都是交友的及格线。可失望的是,对方貌似连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你的热忱也在不断地被消磨。你付出真心和对方交流,把内心的情绪都倾述予对方了。可对方好像依然无动于衷,不回复你的继续不回复,向你索要的依旧向你索要。对方的表现让你内心的能量耗得更厉害,对友谊产生更大的怀疑。“你对我不经意的伤害,我不计前嫌,但我表达内心后,却还是没有换来你的真诚对待。”的确,在一段人际关系里,付出被忽视、不予回应,甚至被认为理所当然,是对付出动力的扼杀。可是有些关系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付出常常很难换来想要的回报。因为你会发现,总有一些朋友没有能力或意愿去回应你的付出,他们的确会让你落空和悲伤。本质上,我们和另一个人建立关系,都源自一些相互的吸引和需要。或许是对方的某些闪光点吸引到你,或许是经历过某些难能可贵的回忆,又或者是对方能照顾你的感受,让你感觉舒服。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维系着这段关系,形成一些动态平衡。有时候我们会对某些人好一些,基于对方身上有我们想要成为的那部分,或者我们就是莫名想对他好;有时候别人会对我们好一些,也基于我们有同样的闪光、回忆或温柔。付出并不能让一个不习惯留意别人的人去事事回应,也无法感动那些忘记尊重你的人。我们希望被照顾,就去留住喜欢照顾我们的人,也许对方会愿意给我们超乎想象的照顾和回应;我们希望获得动力,就去找发光的人,但不必期待他给予动力的同时,也给我们同样的照顾。希望我的这个看法,能帮你从现在失望的关系模式中挣脱出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里,我们心中难免都有一把量度的尺。这种想法没有错,只是当我们过分量度的时候,给予对方的宽容度就会缩小。所以我们可以试着先把这把尺子挪开,去思考你和对方成为朋友的初衷是什么。是因为某些闪光点,还是因为他们对你的好,还是其他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你会发现,有些人你愿意为他付出,那就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付出就好。如果你们关系发生变化,你不愿意再维系,也随它而去就行。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关系就是处于过度失衡的状态。你在一段关系里不舒服,感到不适,这些情绪都是真切的。你如果不愿意继续在这样的情绪里,你也完全有离开的自由。而这时你也许能腾出更多的空间,去看到周围真正让你舒服的,愿意及时回复你的,陪伴你的人,并且和他们一起创造更好的关系体验。如果总想通过付出来获得对方的善待,或许也要去试着察觉内心:通过自我觉察,去看到内心的执念和渴望,去体会它,并且去疗愈它。当然,如果这个过程艰难,你也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以上就是慢慢问答室的第9期,如果大家也有解不开的心事,欢迎到后台跟我倾诉哦
编辑 / 梁茶
监制 / 五花鹿
相关推荐
世界上只有一种好,就是“比别人好”
全职妈妈要学会的三件事:摸鱼、请假、找兼职|慢慢问答室
在这里,我会回答一些读者的问题。
这些解答,不一定是非常正确的心理理论,但一定是我个人真心认可的观点和想法,甚至会有一些我个人的小情绪和小毒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