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五台山论道,99%的人看不清世界“真相”
文 / 张涔汐
前两个月,涔汐已经陆陆续续把《天道》这部作品剖析的差不多了,点击上方专辑,可以查看《天道》系列历史文章。
之年涔汐是以人性、商业、文化属性的角度等来剖析《天道》,如:《天道》揭开:5个生存层次,你活在哪一层?
今天涔汐从儒释道的角度,来剖析《天道》中最难懂的剧情。
以下很多内容可能颠覆你以往认知,请坐稳啦。
《天道》谈话中最有深度是哪一个部分,是丁元英在五台山品茶论道。话说,丁元英为何去五台山呢?
因为他已经预料到扶贫计划最后出现的结果,预见了乐圣被格律诗收购的残局,更预见了以“乐圣只有矛,没有盾”霸气进攻,却不防守的企业理念,其掌门人林雨峰势必会拔刀见血。
虽说丁元英深谙商业规则,整个扶贫的计划合理合法滴水不漏,但毕竟是杀富济贫,在别人的碗里抢肉吃。
丁元英虽不惧背上骂名,但却怕有伤良知。
拜见老法师,丁元英开宗明义:
"今天我来到佛门禁地,拜见大师,只为讨个心安。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01
今天我们以《天道》这部作品,来参佛学思想。
从世俗名利的角度,丁元英是不可多得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相才,但是就人生究竟圆满,真正的高人乃芮小丹,非丁元英也。
我们首先看看丁元英献给五台山大师的一首诗:
《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休言”“勿取”“哪个”“无清净”“不染”“痴人说梦”,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丁元英绝非等闲之辈,诗里行间虽深藏禅意,但是满纸的嗔怒之心,却绝非佛学的本质。
丁元英明明知道自己需要灵魂的归宿,却想而不得,倘若不想,何须去古城这个清净之地去参悟?
五台山的法师对丁元英的评价非常到位:
“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到底差的是哪一步呢?
差在丁元英用红尘中三维的逻辑思维,用商业头脑,用人性去参悟佛法。
但真正的佛法不是靠复杂的逻辑思维去思考,而是凭借纯洁的灵魂用心去参悟的。
佛法不是三维世俗视角的法门,而是来自高维的大智慧,越复杂的头脑越不容易看到本质。
凡夫俗子对佛学的理解,带着浓厚的“迷信”色彩,以为佛是遥不可及的神话,是杜撰的传说。
即便是信佛,也是期待通过神秘的力量的加持,达到功名利禄收入囊中的目的,说到本质就是一个“贪”字,不得究竟,只是迷信。
02
何为佛?佛乃觉悟了的人。
佛学是佛陀通过高维度的视角,揭开了宇宙的真理真相。佛法包含了宇宙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哲学、心理学和人文学等等。
可惜,丁元英对佛学的理解,同样是掺杂着凡夫的偏见,才让他悟大道难,进道门更难。
现在我们来用各个学科来理解佛学。
1、“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八万四千”只是一个虚数,意思说一杯水中有很多的生命,我们用显微镜可以看到一杯水有无数的微生物,难道它们不就是生命吗?这难道不正是现在的生物学吗?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所相,皆为虚妄。
很多人把“色”比喻成美色,这就是凡夫的误解。“色”在佛经里是指看到的有形物质,比如桌椅板凳,一草一木等等。
本质的意思是:你看到的东西本质是空性的,现在物理学、化学已经证明了这句话,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然后是中子,电子,接着是夸克,最后是空空如也。
3、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请问你在地里种的是稻子,能长出麦子吗?这不就是因果吗?
03
很多人反驳诽谤佛经的很多内容,口出狂言:佛经讲的我们都看不见,看不见的东西怎么可能存在?
我请问一下:你能看到信号吗?你能看到风吗?看到空气吗?
你看不到信号、空气、风代表这些都不存在吗?人类的科学只能探索到宇宙的6%的物质,还有94%的暗物质却无法探索。
《星际穿越》中,身为宇航员的父亲通过黑洞到了宇宙的第5维度,但是女儿还在第3维度的地球,父亲能看到女儿,但是女儿看不见父亲。
就是维度的差距。
人类可以看见二维平面思维的蚂蚁,但是蚂蚁看不见人类,这就是维度。
为什么很多科学家们对科学研究的越透彻,最终都走向了神学,因为他们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和理论,逐渐证明了佛经写的不是神话,而是宇宙的真理真相。
红尘当中的凡夫犹如《黑客帝国1》中沉迷于红尘的芸芸众生。
而佛陀就相当于《黑客帝国》的觉者尼奥,尼奥发现了世界是一个电脑程序,佛发现了凡有所相皆为虚妄等宇宙的真理真相。
佛家的佛陀,道家的老子都是觉悟到了更高维度的智慧。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入定七七四十九天,出定说了一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贪嗔痴而不可证得”。
道家的老子,同样是在入定中觉悟了天地乾坤的运行的规律,才写下《道德经》。
这些都是来自于高维的大智慧,更是地球上全人类的瑰宝。
04
当下的社会出现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过度攀比发展物质,却不注重内心。
有些人就犹如《天道》里的刘冰,心里充满了虚荣感,为了钱财巧取豪夺,不择手段,为了功名利禄,迷失本性,临了最后只剩下一抔黄土,一切带不走,只有业随身。
很多人或许要问:涔汐,那一切皆空,都是虚幻的,我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人生的意义是,我走的时候,灵魂比来的时候更干净。
活着是借假修真的过程,借助你的躯体来修炼你的心性,把你的生活你的工作当成你的“道场”。
如果你是一个公职人员,能勤政爱民,爱民如子如父,把一方百姓放在心里,不贪图百姓一针一线,不假公济私,你就是在修行;
如果你是老师,你把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教他们正直善良,慈悲正义,而不是按照家长送礼的级别,来对待孩子们,你就是在修行;
如果你是医生,你能做到不诓骗病人,不小病当大病治,用慈悲之心和精湛的医术给病人治病,你就是在修行。
人生无处不道场,生活处处是修行。
回到《天道》丁元英的那首诗,被五台山老法师改了上半阕,留了下半阕: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
再说芮晓丹,她的活法是本性具足,无贪嗔痴之心。用《心经》的一段经文: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如此的干净的灵魂,她的去处是天国!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公号(id:zhangcenxi99)让你增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