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永夫丨赓续百年初心 铸就教育梦想

赓续百年初心  铸就教育梦想

作者:况永夫

农历辛卯年,唐山之阳,睢水南,古村况楼,一娃呱呱坠地,他的到来,况家大院男丁女子奔走相告:是个小子,能扛枪的小子。是个小子,能扛枪的小子……

况家大院之主况成新听到消息后,眉宇一扫片刻前之颦蹙,顿时舒展开来,他狠狠地在老旧的毛窝子(芦花草鞋)底上磕磕那根昼夜不离身的老烟袋,不假思索的来了一句:同意,我的娃就叫同意吧!

一门仨兄弟,同意是老大,学名况开群。老二是心意,满意为老三。老爷子况成新之意,意在仨小子理当扛枪,保家卫国。

1958年9月,况开群七岁入学,就读于况楼村北的那座古庙。1961年秋,顺着九顶凤凰山西山脚下凹凸不平的羊肠小道,到平山小学攻读四年级。1964年6月,小学毕业后考入古饶中学,1967年初中毕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文化园地荒芜,在家劳动两年。1969年底考入赵集高中,1971年底高中毕业。

老爷子况成新最大的心愿,就是仨小子扛枪,保家,卫国。

然事与愿违,1972年春节刚过,况开群就被推荐到况楼学校任教,况成新老爷子的心愿被浇灭了,枪杆子变成了笔杆子。

进校后,由于教师太少,师资力量薄弱,他的教学任务跨中小学两个学段,任教初三物理、化学和小学二年级语文学科,同时兼班主任工作。二年级共有学生51人,尽是六零年后出生的第一批小孩,娇生惯养者居多,调皮捣蛋难以管理,一个学期下来,嗓子始终嘶哑着。

后来,况楼学校和平山初级中学合并办学。那一年,任教四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工作,没有英语老师,他主动请缨,又挑起了五年级英语学科的教学任务。是年,面向全乡中小学语文老师上了一堂成功的示范课,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师者,亦为良善者。

况楼村子有一条南北主干道,延伸到庄南,紧靠村部围墙,因排水不畅,下雨天那条主干道就成了半个村子的排水沟,还有顺着山腰、山坡倾泻下来的雨水,积水达半米多深。如遇大雨,水流湍急,墙根坡斜且滑,摔倒者、落水者苦不堪言。况开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自带工具,从山上石塘窝里搬运碎石块,在东墙外铺设一条简易的人行道路,学校师生和周围群众出行,便利多了。

是年春,男丁女娃奔走相告:况家大院出了个先进,县级的,先进教师……

况家大院之主况成新听到消息后,心里乐开了花。他斜倚在堂屋门框边,用力在条石墙上磕磕那根昼夜不离身的老烟袋,高兴的说:老坟地冒烟了,我儿争气了!

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传承万古诗书。

1974年,况开群任教四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1975年,他自告奋勇,舍小家顾大家,到陈路口任教一、二两个年级的全部课程(除了每周两节音乐课外),一年级学生27人,二年级学生14人,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复式教学。同时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号召,俯下身子,潜心探索三算新教材教学新思路,即珠算,口算,笔算三结合的教法,孩子受益终生。

寒来暑往,一只马蹄钟作伴,滴答滴答……

1977年,举全村之力,况楼村第二次兴办初中,况开群任教初一语文学科兼班主任工作,同时教学常识学科。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980年,初中再次实行联合办学,况开群任教五年级语文,当年阅读资料匮乏,他就从报刊杂志及初中课本上摘抄好词佳句,张贴教室四周,大大的宋体字,端庄俊秀,同学们爱上了阅读,默而知之,积累涵咏。久而久之,同学们阅读写作的兴趣、习惯、能力得以养成和提高。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从学校到乡,到县,屡获作文竞赛大奖。一丁姓同学参加马桥区(六个乡)作文竞赛荣获第一名,周山头一周姓同学的习作在河南省报刊上发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1986年,在村两委的努力下,况楼村第三次兴办初中,况开群任教语文学科,初一初二初三循环往复。1989年,光荣转正为公办教师后,教学初一、初二、初三的政治学科兼初三(这是新生和复读生合在一起的班级)班主任,人数多(58人),情况复杂,年龄差距大,工作压力自然也大,然勇挑重担,站稳,义无反顾,走好。

是年夏,男丁女娃奔走相告:况家大院出了个中国共产党党员……

况家大院之主况成新听到消息后,心里乐开了花。他拄着拐杖立在院子里,用力在拐杖上磕磕那根昼夜不离身的老烟袋,高兴的说:我儿争气,老坟地又冒烟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992年,况开群赶上教师培训末班车,报名参加安师大汉语言专科学习,1996年10月,十二门课程全部过关,获得国民教育大学专科毕业证书。1993年春季,时任况楼学校校长况夫启患病,经乡中心校任命,况开群走上了领导岗位,全面负责中小学管理,同时兼初三政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是年,有7名学生考上中专学校,新生张传安考入濉溪一中,张刚和张华考入濉溪二中。

由于村级财政压力大,聘请教师多,村办初中举步维艰。如何在夹缝里存活下去,况楼学校又一次与平山初级中学牵手办学。作为师资援助,况开群也跟着学生一起转战平山联中,任教初三新生班语文学科,并担任班主任工作。

1994年,调入山前中学,任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校委会成员。那一年,赵集中心校举行全乡初三13个班级会考,其中复习班5个,新生班8个,他所带的山前中学新生班总评位居全乡第一名。1997年,由于况楼小学缺老师,时任校长三顾茅庐,求贤若渴,况开群又回到了家乡,担任教务处主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

1999年8月18日,况开群全面主持况楼学校工作,全校共有学生550多名,每个年级必须开双班,可乡聘和村聘教师全部辞退了,加上丁贤林和李秀兰两位老师退休,还剩八位老师,师资严重短缺。

受命以来,竭虑,殚精。

教室不够,借用民房,老师不够,一次次,乡里,跑断腿。一次次,县里,磨破嘴,开学一切顺利!

那一年,他还没有完全走出儿子突然离世的阴影。然,铁肩担道义,丹心育桃李,满溢胸腔的感伤最终被教育情怀淹没了……

那一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这是党和政府给予他的最高荣誉!多年任教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经常写下水文,四两拨千斤。同时坚持写作文备课和作文讲评课提纲,在平山乡被誉为第一人,有关部门为他单设了个作文备课大奖,以资鼓励。

是年秋,男丁女娃奔走相告:况家大院又得了个先进,市级的,优秀教师……

况家大院之主况成新听到消息后,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坐在村子的高台之上,使劲按了按那根昼夜不离身的老烟袋锅,吧嗒吧嗒……猛吸了几口,高兴的说:我死也瞑目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二年级语文,四、五年级数学,全乡统考第一。三、四年级语文,全乡统考第二。

可学生满村跑,不利于管理,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筹建校舍提上了议事日程。

盖教学楼,僵局,破局,成型,搬迁,在况楼学校的校史上,必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况楼学校办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学校各种活动有序开展,重要节日文艺演出,小型运动会,书法兴趣小组,全校性作业展览等,卓有成效。最受师生欢迎的是古诗有奖背诵活动,在规定时间背诵篇目数量多少皆有奖励,生生积极参与,勇争一流。2005年教师节,赵集乡在况楼小学举办诵读古诗词现场交流会,这是对文化的传承,感染着,浸润着,滋养着莘莘学子,必定影响他们的一生。

时光一如古睢水,缓缓地流淌着……

2011年秋,因大开发、大建设,况楼小学停止招生。两年后,华丽转身为荣盛花园小学——一所现代化的美丽校园。

貌似些许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过往,假借况开群老师的话说:这是应该干的本份事,仅作为咱爷俩闲聊家常,您知道就算了,我看还是别写了,怕人家笑话。

我仿佛看到了濉水南,唐山脚下,校舍窗明几净,院子里,一位师者,平凡的老师,扎根乡村教育近41年,让平淡的教学灵动起来。

在这平凡与平淡的教育工作中,他忠于职守,爱生如子,他献身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他穿着军绿色大衣,手握粉笔,声音铿锵有力,引着我们走得更高,飞得更远。

文/况永夫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况永夫,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淮北市作协会员,安徽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期刊《西南文学》编委。150余篇小文发表在《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西南文学》《新安晚报》《安徽法制报》《安徽科技报》《河南科技报》《淮北日报》《相城》《齐鲁文学》《皖北晨刊》《乌兰察布日报》等刊物上。散文《皖北古树名木》荣登2019年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散文《老井》荣登2020年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

况永夫丨怀念老舅

况永夫丨古睢水之南的况楼村

况永夫丨遥寄吾叔况开武

况永夫丨古饶方言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