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1岁女儿嫁人,12岁儿子用来打工,这对父母最终被儿子起诉

——知道你为什么在法庭吗?

——知道。

——为什么?

——我想起诉我的父母。

——为什么起诉父母?

——因为他们生了我。

1

生而不养,是作为父母最大的耻辱

龙应台说:“当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但是,在一个12岁男孩心里,家对他而言,并不是可以后退避风的港湾,而是一个血汗工厂。

获得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和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影片中,12岁的男孩Zain控告他的亲生父母,理由是:

他们给了他生命,却不曾给他家。

Zain的父母没有工作,即使日子过得艰难窒息,仍不停地生下一个又一个孩子。

他们从不曾担起父母的责任,甚至不记得孩子的年龄和出生日期。

Zain12岁的年龄,是医生检查他的牙齿后推断出来的。

家中没有一个孩子是以爱之名诞生的,他们不过是父母用来谋生获利的工具。

12岁的大儿子用来打工补贴家用,11岁的二女儿用来嫁人换取房租。

父母无暇顾及其他还是婴儿的孩子,用铁链将他们拴起,以防他们乱爬乱跑。

未成年的妹妹怀孕大出血,因为是黑户,没有合法身份,她死在了医院门口。

即便如此,母亲仍然再次怀上孩子,这让Zain感到绝望,他希望阻止父母继续孕育出新的“工具”。

在法庭上,他说: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和殴打。

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

我以为我们能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

Zain痛苦地对母亲说:“你怀的孩子,将来会和我一样。”

只有生育没有爱的家,无异于谋杀现场。

如果没有爱的支撑,所谓的“孩子”不过是父母生命的繁衍与延续。

2

如果当父母需要持证上岗,

你是否有信心通过考试?

在综艺《超级育儿师》中,有一对母子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小男孩浩浩陪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一路都在问问题。

但面对着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妈妈不仅没有耐心讲解,反而三番五次吼道,“不要再烦我了。”

而当浩浩追着让妈妈抱的时候,又被她厉声吼开:“我拎着东西怎么抱你?”

一旦浩浩开始哭闹,妈妈恨不得立马暴跳如雷:“吵不吵,天天这个样子!”

但这位妈妈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颐指气使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不安。

还不解地向育儿师咨询:“为什么自家孩子总是喜欢哭闹,特别烦人?”

节目组把她带到了一个“小黑屋”,播放了一段神秘录音。

当平日里的叫嚷声如潮水般涌来时,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最后崩溃地蹲下身子,抱头痛哭。

这个故事不禁让人反思,如果为人父母需要考试,很多人会不及格吧。

他们生下的孩子,被当作一件物品。

喜欢的时候抱在怀里,不喜欢了就丢在一边。

黑龙江一个13岁的男孩,爸爸进了监狱,妈妈离家出走,没有一位亲戚愿意收留,只能住在养老院里。

民警多方沟通,终于联络上了男孩的母亲,得到的回答却是:

“我在外地自己都吃住难保;

我没有固定生活来源,养不起孩子;

我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你们还是让他找爸爸吧...... ”

他们生下孩子,又给了孩子最大的恶意和嫌弃。

打骂全随自己心情。

深圳那个8岁的女孩,从她记事起,生命里全都是暴打和辱骂。

写作业,被母亲掐住脖子摔到地上。

吃着饭,会突然被扯住头发,连踹带踢。

被打到动弹不得,也不敢哭,不敢说话,更不敢反抗,只能逆来顺受。

他们生下孩子,从未想过要怎样养育。

只任其野蛮生长。

11岁走红的杀鱼弟,没上学,从6岁起,就跟着父亲在摊位上杀鱼。

用刀背敲晕鱼,再开膛破肚的手法,比成年人还要娴熟利落。

他常年戴着脏得发臭的帽子,身上全是污渍,满手的老茧,还有鱼鳞在手上割伤的划痕。

在尝试自杀被救回来之后,今年年初“杀鱼弟”的父亲在菜市场与人斗殴,“杀鱼弟”也加入了打斗,父子二人因涉嫌故意伤害被警方刑拘。

他一生的样子,似乎已经被父亲决定。

《都挺好》中,从小被轻视、被打压的苏明玉,代表着所有不被好好养育的孩子,对父母发出了这样的质问:

“你们生了我,却不好好养我,为什么?”

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来填满。

但本应该为他们填补生命空隙的父母却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只管生,不管养——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恶。

3

没有爱的家,是一生的深渊

我们总会说,家是照亮黑夜的明灯,是遮挡风雨的港湾,可这仅仅针对拥有幸福家庭的人而言。

在那些从小就生活在不幸家庭之中的孩子眼里,家却是泥潭,是深渊。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曾在网上大火的“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故事?

在外人眼中,他天资聪颖,成绩优异,北大毕业后,还收到了美国排名前50的半奖硕士录取,妥妥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可又有谁能意料到,他竟然已经13年没有回家过过春节。

在这篇“决裂信”中,他痛斥着从小到大所受到的伤害:

两三岁时,母亲把他成女孩模样,还多次拿出裙装照片为证;

在学校受到排挤欺凌时,家人不仅漠视不管,反而出言讽刺;

被亲友笑话时,父母无视他的尊严,帮助外人奚落、打击……

直到出国读研,依旧未能改变这样的状态,甚至因此住进了医院。对家庭失望的他,最后终于爆发,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联系方式。

有人会说,这样是否太过无情?

可事实上,对于一个深陷泥潭的人来说,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逃离。

4

没准备好做父母,我劝你不要生

这几年回家过春节的时候,眼看着身边的朋友同学结婚生子,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降临于世。将他们抱在怀里,骨子里的母性的确会阵阵涌动。

可是我依然希望现在的每一对年轻夫妇,都要想清楚,生孩子之后将会面临什么。

因为生养孩子,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伴随的是巨大的责任。

这个将新生儿抚养教育成人的交付过程,的确是一项耗时耗力、不容小觑的棘手项目,而这个项目成败未卜,风险共存。

有些人不愿承担这份风险,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自私。

不过是认为当下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一个新生命一生的平安喜乐。

而那些经历了怀胎十月的传统父母,也并不意味着在幼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成了“圣人”。

就好像《家有儿女》里面二儿子刘星打趣儿说的:

“谁让你生我了?经过我同意了么?”

这个永远得不到答案的问题,我是否可以理解为:

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擅自”把他带到这个美好和苦难并存的世上,身为父母的是不是要对此负责?

是不是要有相应的经济能力,让孩子能够在健康富足的环境下成长?

即使生活拮据,是不是要力所能及地给他应有的爱和关怀?

是不是要竭尽全力教育他,让他成为一位人格健全的人,而非成为对社会的祸害?

而不是在所谓的观念压力的驱使下,到了所谓的年纪就仓促地把一个生命带来这个世上。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这样的话,我劝你还不如不生。

影片《迦百农》里的父亲在法庭上为自己这么辩护:

我有什么错?我也是这么被生出来,也是这么长大的。

从小到大别人跟我说,“没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孩子是你的脊梁骨”。

我哪会知道有一天我会被自己的脊梁骨戳穿心扉。

多么冠冕堂皇的说辞!

我不反对你繁衍生息,传续香火。

但不顾自身能力盲目生育越生越多,让全家人颠沛流离为你的无知买单,这不是可笑是什么?

五个孩子,12岁的大儿子用来打工帮补家用,11岁的二女儿用来嫁给别人换来几个月的口粮,其他的养着留待日后他用。

没有一个孩子是以爱之名诞生的,不过都是父母用来谋生获利的工具,又怎么好意思责怪儿子最后拿起刀子刺向伤害妹妹的恶人?

这样的生育就让你的人生“完整”了吗?

只不过让你的人生更悲催罢了。

5

你是第一次做父母,

TA也是第一次做孩子

常听人说: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能原谅。

可是孩子何尝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TA又有何过错,要承担本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责任呢?

记得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话题,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有个高赞回答道:

郑渊洁写过一个小故事,大概是一个小姑娘被老师冤枉偷了别的同学钱。

那个小姑娘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叫我父母过来。

我想,这大概就是每个孩子都梦寐以求的家庭吧!

无论遇见怎样的困难与挫折,内心永远相信,父母是自己最信任、最坚实的后盾。

愿每位父母都能明白,既然决定要让孩子降临在这个世界,就要好好对他。

就像歌曲《给小孩》中所唱:

给小孩做梦的床,给小孩远眺的窗,看他们会带我们,到多美地方;

给小孩爱和分享,给小孩家和翅膀,就算很平凡,但至少很善良。

每张小小脸庞,我们都该仰望,每一个小孩都是,一道光。

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每个孩子都是因为爱,才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值得被所有人温柔以待。

吴亦凡的《大碗宽面》赢得尊重背后,是对待诽议的成熟态度

素媛案罪犯长相首次公开——下辈子,我再也不敢生女孩

上班996的我,该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