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女儿13岁染发被骂上热搜:孩子就没资格爱美了么?
这两天的微博热搜,都在为13岁的小女孩尖叫。
因为黄磊老婆孙莉在微博po上女儿多多的近照。
照片里,13岁的多多已经长到了170cm,在妈妈的镜头下,愈发的清纯可人——但最令网友震惊的,是多多的一头淡紫发。
一条公认的标准认为,紫色是最难驾驭的颜色之一吧。
但在年轻的多多身上,紫发显得时尚而奇妙,并且,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网友纷纷感慨:
“这是什么神仙颜值!从小美到大”
“这发色也太酷了吧”
“本就不应该限制小朋友什么,在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尝试就是了”
……
1
一时间,#黄磊和孙莉的教育方式#再次引起大家的讨论。
其中有一位网友发了一条微博,被顶上了热门。
打耳洞就是不读书的坏孩子,染头发就是小太妹,披头发也被说不像读书的样子……
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吗?
在家长眼里,似乎只有穿得灰头土脸,才像个学生样。
相比之下,黄磊和孙莉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智慧,看似开明、大胆,可这就是爱的体现啊——支持孩子爱美的心理,尊重孩子的行为,这是多少孩子心中梦寐以求的理想父母型啊。
有人说,明星的孩子当然有资本这样惯着,那你是真的忽略了黄磊和孙莉在教育这件事上花的心思。
黄磊的教育理念其实很简单,就是尊重孩子。在一次采访中,他说: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我不喜欢摆爸爸的架势。”
9岁,多多想要打耳洞,孙莉不仅陪她去,还为女儿的勇气点赞。
黄磊晒多多自制的“别针耳环”。
黄磊晒多多给妹妹涂口红。
是的,黄磊和孙莉支持女儿们做的事,看似是普通家长眼中十恶不赦的坏孩子行为,但这并不影响黄多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18年,在巴黎时装周上,多多美丽自信的模样圈粉无数。
除了鼓励女儿爱美,黄磊夫妇不忘培养女儿的兴趣爱好。多多喜欢话剧舞台,黄磊夫妇演出就带着她,让她从小耳濡目染。
三年级的多多,已经开始尝试与朋友们编排《灰姑娘》,并用英文创作剧本。
其实每个孩子最初都像黄多多一样爱美,想要打扮自己。
鼓励孩子大胆追求美,不仅能提升审美能力,还会使其更自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来越优秀。
2
从人们这几年态度的转变中可见,多多良好的教养和品味,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中的美育,何其重要。
早在1795年,德国著名作家席勒,就提出了“美育”的概念。
所谓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以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孩子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通常而言,女孩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性别意识,而一旦有了性别意识,也就有了爱美的意识。
这也意味着,家庭教育中的美育,就要开始了。
日常服饰的颜色、搭配,家居用品的设计、摆放和组合,这些都是潜藏在家庭环境中的美育教育。
但更为重要的美育,在于引导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审美观。
就拿黄磊的女儿黄多多来说,13岁的她,想要染发打耳洞,妈妈孙莉不仅亲自陪着去,还特地发微博说:
“姐姐的新发色。”、“小姑娘,恭喜你啊,为你的勇气点赞。”
照片中多多歪头对镜甜笑,新染的紫色及肩短发漂亮又时髦。
而黄磊夫妇的教育方式飚上热搜第一: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教会孩子懂得美,像朋友一样相处。
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小女孩,都有像多多一样爱美的一面。
她们内心对美,有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她们的打扮,更多是为了好玩有趣。
鼓励和支持孩子去探索美、认识美,是培养孩子审美观的第一步,也是家庭审美教育的第一步。
3
只是,黄磊夫妇对孩子进行的“审美”教育,却在网络上,引来了其他不同意见。
“女孩子爱美会不会影响学习?”
“如果鼓励女儿爱美,会不会早恋?”
为人父母,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
但爱美不仅意味着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见,更是孩子第二人格的萌芽。
与其打压、抑制,不如给予孩子充分探索的自由,并辅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在不断提高自己审美的过程中,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01
爱美是天性
爱美是人类的本能,人的本能是追求美好的一切,这从孩子身上就已经开始彰显了。
孩子爱美是天性,对于天性,禁止和遏制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1、孩子到了3岁以后,会进入审美敏感期。
他们会变得“臭美”起来,会本能地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美的理解和感悟。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形成初步的审美,开始关注起周围的环境与自身的完美。
因为审美的偏好而变得十分挑剔和敏感,他们对身边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如果有人破坏了他们心中物体的形式,他们便会发脾气,而这种发脾气并非无理取闹,这是他们对美的初步认识与需求。
2、3-5岁也是孩子的性别敏感期。
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格外喜欢颜色鲜艳,漂亮和女性化的东西。
通过这些东西,她们从他人那里获得了对自己外表的鼓励,从而获得一种“性别”的概念。
孩子需要到6岁才会建立起稳定的性别概念,这个时期女孩爱美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02
爱美是审美能力的体现
爱美,重点不在于“扮靓”,而是审美能力。
孩子爱“臭美”是审美的开始,对未来的人格发展、气质特点及个人魅力都有重要意义。
大人们不妨借着审美敏感期这样做:
1、理解、尊重和宽容孩子的爱美行为,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2、帮孩子甄别什么是真正的美,并引向更健康的美,为孩子迁移和扩展美的领域;
3、巧妙地引导他追求美,形成良好的审美观,让孩子明白,追求的美丽可以是多元的,不只是指的脸蛋,还包括美丽的脑袋,美丽的心灵和美丽的灵魂。
木心曾经说过:“没有审美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一个有审美的人,对于生活更具有感知力,更能欣赏平凡的日常。
而审美力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培养出来的。
当孩子开始有了自己对美的追求与理解的时候,妈妈如果对宝宝的这种行为加以否定,甚至批判和指责,让刚刚进入审美期的幼小心灵无法充分体会成长的美好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03
爱美是对自我的珍视
“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赞赏”。
孩子的自我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总以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说,他人的评价是面镜子,照见了他们自己。
作为与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反馈影响深远。
如果一开始孩子的家庭教育让TA对追求美这件事产生“罪恶感”,孩子就非常容易陷入自卑情绪。
反之,如果父母能给予孩子适当的外表的鼓励,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对于自己的美好认知,也有助于自尊自信的建立:
因为她觉得自己很美好,她从母亲口中知道自己很美好,她明白自己值得“美好”的一切。
既然,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为什么会觉得放在小孩子身上就是错误的呢?
只要不走偏,家长进行正确地引导,“爱美”可以成为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生活态度,成为孩子自尊自爱自信的一个起点。
4
事实上,没有女孩是不爱美的。
孩子小时候对美的东西其实是有感觉的,好看的衣服,好看的自己,对他们意味着一种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入骨髓的触觉。
这种触觉,长大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成为一种让旁人艳羡的优势。
很多家庭的观念是好看不能当饭吃,好好学习最重要,臭美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
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穿衣服 ,美不美不重要 ,重要的是舒服,因为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所以要买大的”。
但是孩子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从小就被剥夺了好看的权利,小时候被过度压迫,成年后往往变得难以控制。
那些小时候家境普通,穿不了那些流行衣服的孩子,内心暗暗发誓,等将来有了钱,一定要买。
于是成年后的他们一看到想要的就买,结果买了很多回来又穿不上。
其实就是在找一种心理的慰藉。
如果父母从来不给孩子打扮的机会,不给予孩子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孩子又怎会懂什么是真正的美?
爱美是一种本能,可打扮却是一种能力。
而且这种能力,得益于从小耳濡目染养成的良好习惯,更需要后天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再者,女孩讲究衣着打扮,不仅是对美的一种追求,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才女张爱玲,便是典型例子。
幼年时的张爱玲,虽生在贵族家庭中,但家道中落,父亲一事无成、好赌成性,母亲因无法忍受父亲纳妾之举,离家出走。
从此,张爱玲便陷入了父亲不疼、母爱缺失的境地。
继母为了节省开支,将自己的旧衣服,扔了一堆在她面前:“这是给你的衣服,以后你的衣服就不用再买了。”
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让张爱玲放弃对美的追求。
因才华在上海一夜成名后,张爱玲终于有了穿衣打扮的自由和权利。
她不仅衣着大胆创新,还分外惹人瞩目。
大红、葱绿、桃红、土林蓝、柠檬黄的旗袍,外罩一件小短袄,这种搭配,一度成为整个上海滩竞相模仿的样式。
晚年,张爱玲离异,独居在异国他乡,但仍保留了爱美的生活习惯。
想要穿旗袍,就画下款式、列明尺寸,寄给香港好友邝文美,请她找“周裁缝”定做。
张爱玲对衣着品位的讲究,是对美的一种追求,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抗和不屑。
清冷孤独的生活里,她依然懂得善待自己。那爬满虱子的一袭生命华服,她自始至终也没放弃过。
不放弃美,是一个女人,对自己、对生命最大的珍视和敬意。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让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装扮自己的身体,去绽放最美的芳华,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作为父母,希望我们在引导孩子拥有有趣灵魂的同时,也能鼓励支持他们,去拥有属于他们自己喜欢并好看的皮囊。
青青莲子暑期游学线路
剩余席位不多哦~
戳下图了解线路详情👇
山东游学
语文特级教师带队
传统文化诗书之旅
福建游学
深圳语文地理名师
感受客家文化风情
黔东南游学
金牌地理导师孩子王
共邀欣赏少数民族文化
呼伦贝尔游学
一生必去一次的草原
感受自然风光
10岁男孩被女孩家长刺死:成熟的家长,都这样教孩子处理校园欺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