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弊被抓后轻生:这代孩子生活条件明明这么好,为什么如此“脆弱”?

6月6日,山西中北大学大二学生小阳(化名)参加课程补考时被发现作弊,试卷被没收,小阳走出考场不久后坠楼身亡。

6月7日下午,中北大学官方微博通报此事称,教室监控显示并经同考场学生证实,考场内未发生有教师激烈言语或师生言语冲突。当地公安机关已对事件展开调查。

目前学校正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认真妥善处理好这一事件。

死者小阳的姐姐张女士表示,家属查看考场监控得知,当天考试时,小阳手机放在桌子下方;

两点半左右,监考老师看见小阳桌子下有手机后,上前将手机和卷子没收;

之后,小阳坐在考位上哭,左顾右盼,坐立不安,并不时喝水、擦汗;

约20分钟后,他走上讲台签字,2时50分走出考场。

当日下午2时56分,小阳给妈妈发了两条微信:

“妈,不要想我”

“对不起,我配不上”

随后坠亡。

对于这件事,大部分网友的第一感觉在惋惜的同时,也普遍感到很困惑,为什么这位同学会用如此决绝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为什么心理会脆弱到如此程度?

在我们的VIP社群里,也有很多妈妈在讨论,为什么刚开学的这段时间,孩子们自杀得特别多……

单单看今年:

一起起悲剧的背后,折射出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大症结:挫折教育严重缺失。

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太过顺利,没有经历过足够的挫折,挫折教育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当挫折和人生的打击真正来临时,有些孩子会束手无策,处理失当。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脆弱”?

明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不愁吃穿,为何觉得生活越来越不幸福?

明明我们才是“被放养的一代”,为何浸润在“全家人的爱”中的孩子越来越感受不到人生的温暖?

孩子身边的“隐形杀手”

其实,孩子这代人的成长环境早就变了,很多“危险”潜伏在别人身边,而我们还在用过去的方式“教育”孩子。

01

疫情期间的「全面封锁」

针对今年的特别情况,我觉得「疫情居家隔离」也是独占鳌头。
因为隔离,人们跟外界自然环境接触变少了,晒太阳的机会也减少了。如果人际上支持系统也不够的话,这么憋着真的很容易出问题。
根据科学家提供的信息表示,居住在极端北部气候环境下的人,会因为缺乏阳光而给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在晒太阳时,大脑会作出向身体释放血清素和内啡肽的反应,而这两种激素恰恰是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感”的因子。
如果可行,让孩子在相对安全、人员密度相对较小的地方进行下户外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02

学业负担加重

成年人只知职场艰辛生存法则下自己的战战兢兢,却不晓得如今的孩子们学业压力可是比我们当年成倍增加。
而且这种压力单一而且有明确指标,在成绩上孩子在乎的并不比家长少。
很多孩子会作弊,一是害怕父母的责骂,二是害怕同学的比对,用这种下策去维护脆弱的自尊。
一旦因为累积了大量的学业压力,在某个时刻超过了孩子感觉自己能够消化的可能;
或者一直维持优秀困难,觉得成绩就是父母爱自己的全部,就会在某个瞬间就会被压垮。

03

只讲道理,没有同理

在我们的青少年成长营里,李萌老师曾经问过孩子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有难过的事情不愿意和爸爸妈妈说呢?

孩子说:我也想说,但是每次都是讲一堆道理压我,每次都是他们对,为什么要说?
似乎孩子做得好是应该的,做错、做不好的时候,孩子想寻找共情的时候,却再次从父母得到二次伤害,如果一直维持受挫状态,他能学到的沟通方式就是忍耐。
直到觉得无法忍耐:“无回应处,便是绝望。”
而今年夏天的家长成长营里,我们也针对这个议题特别邀请了琬琪老师来为我们讲解如何成为孩子的「教练式父母」——除了指责、讲道理、惩罚,我们还有什么方式能陪伴孩子更好成长?
把家打造成「爱的容器」,而非讲道理、论是非对错的地方。

04

错误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的概念经常被误解,本来应该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建议,让孩子明白,原来犯错并不可怕,遇到困难自己也有能力去解决它,而不是被挫折困难压得喘不过气,还要面对父母的责难。
孩子世界很小,本来情绪消化能力不强,甚至还去人为制造挫折。
很多家长在孩子为自己取得的小成就正开心的时候,突然给一盆冷水,告诉你离标杆还很远,直接打掉孩子感知积极快乐的能力。
打击多了,甚至孩子认为自己的快乐是不对的时候,就连成人,都会怀疑人生的意义何在吧。

05

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不光是孩子,就连现在很多成人也像得了“空心病”一样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似乎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就这么稀里糊涂把一辈子过去了,真要去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的时候免不得一阵心慌。
真要认真去探究人生的意义,其实答案通常是虚无的,特别是对于人生经验积累不多的孩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归属、是被爱。
这就不是单纯的生活照料,而是更多的情感需求。
仔细想来这也是当代社会进步的标志。
吃饱穿暖不发愁了,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而孩子们对生命思考的天赋和敏感,似乎都比我们成人更高。
孩子需要长时间处在封闭环境又单调重复的学习生活中,这时候如果再加上没有感觉自己有爱的羁绊,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没有想要体验未来美好的可能,就会去寻找结束自我的信息。
给孩子培养「逆商」
中国家长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一般都对孩子奉行强者教育。
  • 你要得第一,第一才光荣;
  • 要出人头地,那样才令人骄傲;
  • 现在不好好学,将来让人耻笑……
我们教够了孩子怎么去赢,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还要给孩子补上一课:如何去输?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的高度,不仅仅只在于智商、情商,还需要有逆商。
逆商,即人面对不顺境遇时的应对能力。
面对困难,逆商高有韧性的孩子才能有从容接受淡定处理的智慧,保持乐观,坚持到底;
而逆商低的孩子即使天资再高,也会被困难打败,一蹶不振,空留悔恨。
在《逆商》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应对“逆境”的小工具——LEAD工具,四步走出人生困境。

L:Listen 倾听 

倾听自己在逆境反应

中北大学作弊学生为何会自杀?
其实心理不难揣测:“同学们会怎么看我?老师会怎么看我?会不会记进档案?我的人生是不是就此毁了?”
 
一时钻进了牛角尖,把所有事情想得太大,最后会把自己弄崩溃。
很多青少年自杀都是这个原因,在当下那个时刻里,把问题想得太严重太复杂,钻进牛角尖出不来,最后黑屏“宕机”了。
如果孩子能够觉察到自己身处「逆境」的情绪,认知到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并且能接纳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好很多。
(李萌老师小课堂,有专门针对孩子情绪问题的探讨哦👉高效亲子沟通课,帮孩子塑造5大核心能力)

E:Explore 探究 

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古寺院,院里有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话:“既已成为事实,只能如此。”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如果这个事情已经是事实,我们不能改变它,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最快时间接受它,而不是纠结和逃避。
所以当孩子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问自己三个问题,并把问三个问题形成习惯:
  • 这件事情的结果可以再改变吗?
  • 纠结于此事是否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 这是否能让自己活得快乐,而不是相反?
若答案是否定的,那“接受”就是最好的选择。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A:Analyze 分析

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

分析目前的局面,预估自己所处的环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 这个局面是不是已经无法掌控了?
  • 这件事会影响到其他哪些方面么?
  • 这个困难会持续很久么?
如果这3个问题里至少有两个“NO”,孩子自然也会明白,其实情况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糟糕。

D:Do 做点事情

行动才是改变困境的唯一方法

要知道,陷入负面情绪的人就像骑木马,一直骑,终究不能前进一步。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先迈出第一步——只有迈出去了才能看到门外的阳光和好风景。
遇到困境,先做点事,行动起来总比不做好。
可是该做什么呢?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采用“漏斗法”,把所有能做的事情先列举出来,连时间地点怎么做都写清楚。
当这份清单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具体的行动的每一个动作也都逐步清晰了。
台湾一个教育学者,说过这样一段话:“下雨了,把伞打开,这就是面对挫折的方法。不要总去抱怨,为什么又下雨了呀!下雨了,我该怎么办啊!你唯一的方式就是,伞打开。”
我觉得她说得很对,我们与其追究过去怎样,别人会如何看待我,我是不是别人的拖累,不如认真去思考,事情发生了怎样去处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请告诉孩子,未来人生漫漫,多的是苦与甜,没有人能完全一帆风顺。
即便前方充满了挑战,只要足够热爱,便能一路扬帆起航。
也希望我们每一个家长和老师,都能一起携手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不要再出现类似的悲剧。
杨丽萍被嘲没儿女,戚薇李若彤发文力挺:这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
52岁伊能静18岁儿子穿女装被群嘲:孩子化身假小子女孩/娘娘腔男孩,我该干预么?
贾乃亮和李小璐离婚后罕见同框,我看到了最理性的一面:给不了孩子完整的家庭,就给他爱与陪伴
火过李子柒的6岁女孩MiuMiu VS 9岁童星林妙可,同样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凭什么未来有着天壤之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