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活死人”,全连只剩他一人,93天47次手术,后来怎么样了

2021年的国庆长假,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将我们带回了残酷的朝鲜战场上,而真实的战场,远比电影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

如今,距离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0多年了,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老兵,仍然在世的已经屈指可数。

图:电影长津湖

在这些老兵中,有一位特殊的存在,他的名字叫做朱彦夫,被誉为活着的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2014年3月,中宣部等部门授予志愿军老兵朱彦夫“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见过他的人称他是“民族的脊梁”、读过他的书的人觉得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而他自己却说:“我当了一辈子的'小偷’,去了三个'战场’”。

那么到底谁是朱彦夫呢?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一位时代楷模,为何称自己是小偷呢?

14岁偷偷参军,血战长津湖,重残之躯创造奇迹

1947年,14岁朱彦夫背着老娘偷偷参加了解放军,生长在山东沂蒙山区的娃儿,骨子里素来流淌着爱国的热血。

参军后不久,朱彦夫就赶上了两场大战: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中,朱彦夫参加大小战斗近百次,多次负伤,三次立功。

图:孟良崮战役遗址

1950年11月初,身在第九兵团的朱彦夫跟随着大部队开赴朝鲜战场,赶到长津湖地区进行作战。

第九兵团入朝前驻扎在江南一带整顿,由于入朝仓促,战士们没有御寒的冬衣,穿着南方单薄的棉衣就开赴了朝鲜战场,而长津湖地区的气温,已经骤然下降到了零下30-40度。

第九兵团的志愿军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穿插在长津湖地区的密林中,端着小米加步枪,喝血水吃冻土豆,和装备优良、补给充足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图:志愿军入朝

朱彦夫所在的连队任务是守卫250高地,他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两个营兵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仗着炮火优势,美军每天往志愿军的阵地上投下数百颗炸弹,山头都被削去了几十厘米。

在反反复复的阵地争夺中,全连的战士们一个个都倒下了。

“掩护我!”朱彦夫焦急地跟战友说道,可是已经没有一个人能回应他了,250高地上只剩下了朱彦夫一人。

图:志愿军作战

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朱彦夫决定战斗到最后一刻,他把三挺机枪装满子弹,不停地换位置射击,死守阵地,给敌人制造还有兵力的假象。

就在朱彦夫换子弹的功夫,敌人一下投过来了三颗手榴弹,朱彦夫抓起一颗就反扔了回去,又抓起一颗刚扔出手,就听见轰的一声,朱彦夫只觉得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图:志愿军冲锋陷阵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钻心的疼痛使朱彦夫醒了过来,身上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花,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的声音,他动了动手和脚,却一点感觉都没有。

朱彦夫觉得眼前一片模糊,于是就用冻僵的手去擦擦眼睛,突然一个异物掉在了他的嘴边,此时的朱彦夫又冷又饿,索性就把这个异物吞了下去。

后来他才知道,他吞进肚子里的那个异物,是自己被手榴弹打掉的左眼球。

由于对生命本能的渴望,朱彦夫在冰冷的雪地上艰难地挪动着,此时他的四肢早就被冻僵了,根本站不起来,

不知道自己爬了多久,也不知道中途昏迷了多少次,朱彦夫就靠着一口气一直往前爬,终于他被两名志愿军战友发现了。

两名战士赶紧把他送到了后方的医院里,随行的医生简单对朱彦夫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全身冻伤、身上有十余处枪伤,此时的朱彦夫只残存着一口气。

图:志愿军医生救治伤员

由于伤势太重,朱彦夫和其他重伤员一起转送回国治疗,朱彦夫被送到了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看着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朱彦夫,医生们连连摇头,这是怎样从战场上活下来的军人呐,他们甚至不知道该从哪里救起。

朱彦夫的左眼球不知道去了哪里,左眼眶成了一个黑黑的空洞,脸上的皮肤也被炸伤,看不出他原本的模样。

他的腹部有一道长长的口子,只是简单缝合了几针,甚至肠子都没有被塞回去,身上多处中弹。他的四肢被严重冻伤,等待他的只有截肢。

随后医生们对他展开了紧急的救治,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医生们终于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彦夫在医院的“太平室”醒了过来,也就是现在的重症监护室。

朱彦夫这才知道了自己的处境,他的左眼完全看不到了,右眼视力仅剩0.3,失去了四肢,自己如同一个“肉轱辘”。

清醒过后的朱彦夫痛心之极,他变成了一个残废,再也不能上战场打仗了,而且这时候的他只有17岁啊,以后该怎么生活呢?

心如死灰的朱彦夫想到了轻生,他开始绝食,可是护士们给他灌流食,根本不给他饿死的机会。他想到了跳楼,可是失去四肢的朱彦夫,连窗台都爬不上去。于是他攒了8片安眠药,但是刚吃下去就被护士发现了,及时抢救了回来。

还是朱彦夫的主治医生的一席话,把他点醒了:你的命是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呢!你想想你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你得替他们好好活着啊!

从此,朱彦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痊愈后选择回家,自力更生,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道路

朱彦夫被评为特级伤残军人,出院后被安排了山东荣军休养院,在这里会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照顾,国家会“养”朱彦夫一辈子。

但是朱彦夫认为自己“无手无脚仍是军人”,他不甘心成为一个躺在床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靠国家养一辈子的废物。

图:朱彦夫

于是在1956年,朱彦夫跟组织上提出要求,自己想回老家自力更生,疗养院的领导听到后极力反对,直接告诉朱彦夫:就你现在的身体素质,离开医院的护理,最多也就活三年!

但是朱彦夫依然不为所动,坚持要求回老家,拗不过朱彦夫,上级领导最终批准朱彦夫回乡。

朱彦夫的老家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当年长津湖战役打完后,朱彦夫所在的连队经确认全部阵亡,朱彦夫也被评为“烈士”。

“娘,我回来了!”当朱彦回到家乡后,他的老母亲看着自己死而复生的儿子,留下了欣喜的眼泪。

但是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心痛,他看着失去四肢的儿子,心如刀割。

回到家后,朱彦夫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开始练习自己吃饭、穿衣服、大小便等生活日常,

装上假肢后,朱彦夫开始练习站立,跌倒了就爬起了,迈出了第一步,就迈出第二步。

终于村民们渐渐地发现,好像这个残疾军人,跟正常人的生活没什么两样,朱彦夫又回到了和普通人同样的高度。

图:朱彦夫

回到家乡后,朱彦夫的伤口再次感染复发,他被送到了现称的医院里,医院里的护士没人敢多看这个“肉轱辘”一眼,只有20岁的姑娘陈希永,大着胆子看了一眼,没想到这一眼,就再也放不下了。

陈希永是县城医院的护士,姑父是沂源县民政局局长,原本她的人生之路,已经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但是她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多年以后大女儿问到陈希永,为何会选择嫁给爸爸。“如果我不跟着他,他就掉掉地上了,就不会有这个人了。”

只是因为多看了一眼,陈希永便义无反顾选择了朱彦夫。

图:朱彦夫和妻子

回村后的朱彦夫,看着贫穷的家乡,朱彦夫寝食难安,怎样才能改变这个现状呢?

脱贫先脱盲!朱彦夫决定在村子里开办一个图书馆,连小学都没上过的朱彦夫,开始练习读书写字。

随后他卖掉了几乎全部家当,买来200册图书,但是大多数村民根本不识字,更别说读书了。

于是朱彦夫干脆办起了夜校,在这个连小学生都没有的贫穷山村里,培养了100多个“秀才”10多个会计。

三年后,朱彦夫被推选为村支书。上任后,他拖着沉重的假肢,每天下地检查生产,几个村干部都劝他不要出门,甚至专门找人陪着他。

图:工作中的朱彦夫

朱彦夫火了,哪有躲在家里的村干部!于是朱彦夫晚上偷偷地下地检查,有一次晚上朱彦夫独自上山,不小心掉进了沟里,他丢下假肢,只能一点点爬上山顶。

直到第二天早上,村干部才在山顶上找到了朱彦夫,看着他摸得血肉模糊的残肢,心疼地说:“你大半夜儿跑这来干啥!”

“找路!”在朱彦夫当村支书的这些年里,他带领着村民们治山、治水、造田、架电。

荒地变良田,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电,人均收入全镇第一,张家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模范村。

功成身退,七年时间写就《极限人生》,成为时代楷模

1982年,朱彦夫从村支书的岗位上光荣卸任,朱彦夫从小朱变成了老朱,老朱变成了朱老,拖着残肢忙碌了几十年的朱彦夫,总该享受享受一下幸福生活了吧。

可是午夜梦回,他想起了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战友们,想起来指导员牺牲前对他说:我们连队都要打没了,如果有谁活下来了,要想办法把这些壮举记录下来,告诉后人。

上学的重外甥有一次跑回家问他:舅姥爷,同学们说当年你们打仗那么拼命,是不是太傻了?你到处给人作报告,是不是收人家钱了?

图:朱彦夫

后辈的这些话深深刺痛着朱彦夫,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觉得必须告诉自己的孩子,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朱彦夫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那段历史写下来。

1987年,朱彦夫终于拿起了笔,正常人写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失去四肢,连小学都没上过的朱彦夫呢?

朱彦夫让妻子把被子叠成方块垫在大腿上,再把写字板放在被子上,弓背低头,用嘴叼着笔写字,口水流下来浸湿了纸张,再换一张重写。

图:朱彦夫写作

开始每天只能写十几个字,后来每天能写几百个字,由于长期弯腰弓背,朱彦夫头晕目眩,各处伤口的神经疼痛难忍,似乎又经历了一次次手术的痛苦。

但是他没有停下来,用嘴含着笔写累了,再用残臂抱着笔写,整整七年,朱彦夫翻烂了4本字典,用掉了半吨稿纸,终于在1999年,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妻子陈希永是她的第一个读者。

图:《极限人生》

2010年,陈希永因病去世,朱彦夫撕心裂肺,哭得晕了过去,他坚持为妻子披麻戴孝,用最传统的方式,回报妻子对他一生一世的付出。

2019年,朱彦夫被授予“人民楷模”的国家荣誉称号,此时的朱老,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去北京接受表彰,但是他在家人的陪伴下,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坐在电视机旁,看完了这场颁授仪式。

如今,88岁的朱彦夫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是他的心从没离开过家乡,时常关注村里的发展。

老爷子生活特别有规律,依然保持着部队里的习惯,早上准时起床,戴着墨镜坐着轮椅吃完早饭晒太阳。

闲暇之余读书看报,看到好的句子都会记在小本子上,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图:朱彦夫接受荣誉

对于所获得的荣誉,朱彦夫显得云淡风轻,他说:“我把肢体的一部分献给了祖国,还有机会用剩下的部分发挥余热,我不仅很幸福,而且还得到了双份的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