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摄影开始的正确姿势
01 一张好照片的标准
大名鼎鼎的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中谈到了好照片应该具有的三个标准:
1、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照片必须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
3、尽量简洁。
不知道是因为这本书名头太过于响亮还是因为流传的时间和范围都太过于广阔,
经常可以在网络上听到对这本书,尤其是书中这三条描述的批评。
但我却认为,这三条标准在今天仍然是非常简单、有效而又便于理解的描述,特别是对于我们所谈的街头,人文和纪实类的摄影。
作为初学者,在最开始练习的时候不妨遵循这三条基本的原则。
不论是自己拍摄还是去观看他人的照片,这个方法都是适用的。
保守来讲,不一定满足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照片就一定是好照片,但以这个标准作为起点开始学习一定会有比较快的提升。
见过太多布局零散,主题不明确的照片,让人观看的时候会觉得混乱,目光到底应该落在哪里合适呢?
诚然,伴随照片传播的可能是事件或者感受。
事件大多是客观的,直截了当的,而感受则可以是完全私人化甚至是私密化的,但即便是完全反应个体感受的照片,也不应该是杂乱而又让人迷惑的。
即便我无法理解对方拍摄的作品中的内核,但我仍然能够感受到画面元素一定是聚拢在一个确定的方向,大抵如此。
主题不明确,不突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是很多照片中都存在的大问题。
“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我们不妨从第一点出发作为强迫性的练习要求。
我们拍的一张照片到底是想拍什么,可以是美丽的夕阳,也可以是街上的路人甲。
甚至夕阳和路人甲可以同时出现在我们的画面里,但占主导的一定只有一个。
如果观者迷惑于到底是要拍摄夕阳还是路人甲,则说明这一条并没有做好。
街头摄影的环境经常是杂乱甚至混乱的,更糟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安排这些元素的搭配。
很多时候我们能做的是通过构图和避让对可能出现在画面中的元素进行选择。
当画面中的元素比较多的时候,如何让次要的元素不要干扰主题画面甚至是能起到导向主体的作用,则是我们需要多花力气考虑的。
与第三条“尽量简洁”挺有关联的另一名言是那句
“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离的不够近。”
很多人纠结于“近”,但实际上真正值得讨论的是“够不够”的问题。
远近只是个相对的物理概念,而这句话说到底仍然是画面元素排布的问题。
都说摄影是减法,也有人讲拍多了感觉摄影也是加法。
但不论减法还是加法,合适最困难。
让主体和有益画面的元素留下,让无关的元素远离,然而当我们无力控制场景的时候,距离则是我们手中剩下的唯一武器。
所以从一开始都不是在谈绝对的“简洁”,而是在努力寻找那个最为合适的“尽量”。一如中餐菜谱中的适量的盐。
02 街头摄影的前期规划
对于不少街头摄影爱好者来讲,绝大多数的街头拍摄都是临时起意性的短时行动,比如我自己。
翻翻我自己拍过的照片,很多都是拍摄于上下班路上,临时出门甚至是带神兽出去玩的时候。
不论时间长短,拍摄的时候还是应该给足自己一些仪式感。
尤其是当我们有半天甚至是一天时间可以用于连续拍摄的时候,为了能少走冤枉路多拍照片,前期的规划和布置则显得比较重要。
1、随身器材的准备
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器材,路线和拍摄预期内容等多个方面。
大部分街头摄影师出门拍摄的随身装备都比较简单,尤其对于器材基本是本着简单便携的基本原则。
小巧的卡片机是很多爱好者的心头好,比如理光GR、索尼黑卡、富士X100系列以及各个品牌下不同的微单系统。
对于街头摄影的画质需求,这些小巧的机器能够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然而他们最突出的优点其实是极高的便携性和随身性。
从便利性的角度选择,街头摄影中大部分微型相机系统优先推荐小型广角相机,如果带有翻转屏那就更好了,
很多特殊机位可以通过翻转屏从容拍摄,可以大大提高出片率。
这个观点在很多街头摄影的相关文章中都有谈及,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我个人觉得长焦系统也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有人讲长焦系统拍摄失去了街头摄影的临场感和参与感,甚至认为丢失了街拍的灵魂。
但我觉得器材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长焦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拍到一些广角镜头拍不到的画面,
比如城市中的建筑结构,色彩搭配以及极简构成,这都是很棒的选择。
当然端着长焦守在闹市街头拍摄漂亮姑娘的大腿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手机是现在街头摄影师另外一个不错的选择,日益优质的画质,对焦性能和暗光表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手机开始拍照。
要论随身性,什么相机能比得过口袋里的手机呢?
单纯从成像素质来谈,目前的手机仍旧是没有任何的资本能与相机系统一战的,
但随时能拍、拍完能发的这个属性加成则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无数的可能。
不论我们选择相机还是手机出门拍摄,饱满的电量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没有带上够用的备用电池或者充电宝,使用相机还要特别留意有没有安装存储卡。
假如是去外地拍摄,则要考虑更多,相机系统镜头的选择和搭配,是否需要微型便携三脚架,背包、电脑和移动硬盘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最后,出门之前穿上你最舒服的鞋子,因为街头摄影真的需要走很多的路。
2、拍摄内容和路线的规划
我个人的大部分拍摄区域都是在自己的生活范围之内,圈子单调且狭小。
但很多时候仍然需要考虑今天大致的一个拍摄目的地和向周围的延伸方向以及范围。
有些时候干脆也就随着性子随便走,走到哪里都可以,
但这样的拍摄方式实在是太过于随机,很有可能中间的一个闪念就完全改变了路线也是常事。
去外地拍摄的话一般时间很长并且需要长时间的专注,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和走冤枉路,则要提前做好路线规划。
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天气如何是否需要带伞,如果涉及景区或博物馆一类区域要注意错开闭馆日等。
一般来说,确定目的地的同时,我们心里也会有个大概的拍摄预期。
今天要去哪里,拍摄什么样的画面,甚至更加细致的想法都可以在脑海里过一遍。
但我认为除此之外,对于长期进行拍摄的街头摄影师和爱好者来说,不妨给自己定几个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关键词”。
比如“红色的东西”、“反光的表面”或者“有意思的人”等等,当我们在任何时候进行拍摄的过程中,遇到与关键词契合的对象都可以拍下来,填充我们的素材库。
久而久之就可以变成我们的长期拍摄项目。这跟单张照片比起来,则又有不同的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