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9章:持而盈之…王弼版.帛书版解析,多译文多点评

【道德经】第9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王弼版原文、帛书版及注释、多种译文、古人点评(王弼 苏辙)、今文评论)

 [王弼版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注释1]

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

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

④长保:不能长久保存。

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注释2】
  (1)持而盈之:帛书本作“植而盈之”。持,拿、端等意思;盈,满。持而盈之,意思是手里拿
  着一容器,里面水已经盛满了。
  (2)已:停止。
  (3)揣而锐之:揣(zhuī),锤打的意思。锐之,使之锐,即使它又尖又利。
  (4)不可长保:不能够长久保持(它的锋利)。
  (5)金玉满堂:帛书本作“金玉盈室”。
  (6)莫之能守:没有能守得住的。
  (7)自遗其咎:咎,灾祸。自己留下祸根。遗,若解为赠送(这时当读为wěi),自遗其咎就是自己招灾的意思,皆通。
  (8)功遂身退:遂,完成,功成业就,应当退位收敛。身退,可指从现有的职位上退出,亦可指收敛其锋芒。老子在这一章提出了适可而止的忠告。一般人的心理是知进不知退,尤其是当名利正盛之时,更是趋之若骛。老子以一系列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道出了知进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功成身退”尤其提得尖锐。他要求人在完成功业之后,不自恃,不据有,不锋芒毕露,不咄咄逼人。他所说的“身退”,并非要人做隐士,而是要人不自我膨胀,
  (9)天之道:道,在这里指一种普遍规律。天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古人点评1]王弼《道德经注》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持谓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盈之,势必倾危。故不如其已者,谓乃更不如无德无功者也。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既揣末令尖,又锐之令利,势必摧衄,故不可长保也。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不若其已。

当贵而骄,自遗其咎。

不可长保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

四时更运,功成则移。

[古人点评2]苏辙《老子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之,不如長保。
知盈之必溢,而以持固之,不若不盈之安也。知銳之又折,而以揣先之,不如揣之不可必恃也。若夫聖人有而不有,尚安有盈;循理而後行,尚安有銳。無盈則無所用持,而無銳則無所用揣矣。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四時之運,功成者去。天地尚然,而況於人乎?

[译文1]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译文2]

把持而使它(过于)盈满,不如及时停止;揣?锤击锻造使其(过于)锋利,不可能长久保持其锋利(你如果是锋芒太露,你不能长久保持);满屋的金银财宝,没有能长期守住的。有了财富及地位而后骄傲、骄横跋扈,那是自取灾祸。功业成就时,就要考虑收敛一些,不能贪恋成果,是合于自然之“道”的。

[译文3]

尽最大的能力去把持、占有,欲望无限扩张,不如得放手处且放手;不断地磨砺捶打使它锋芒太盛,就不可能保持长久的锋利而极易摧折。黄金美玉、奇珍异宝满满地装了一屋子,那就没有人能守住他们了;荣华富贵而又不知检点、妄自尊大,就一定会给自己招来奇祸。大功告成就应该抽身引退,这才是应合天意的道路啊。

点评

本章主要谈的是从“持而盈之”开始的一个“欲得”的过程,从反面来说明“道”在“世间法”的具体应用上应该防止哪些不良倾向,最后提出符合“道”的“功遂身退”——“全身远害之道”。

老子在本章提出了四种他所反对的行为:“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金玉满堂”、“富贵而骄”,因为那些行为都是违背“道”的,所以是“不如其已”、“不可长保”、“莫之能守”、“自遗其咎”的,是要“遭天谴”的,在此基础上他指出了最符合“道”的一种行为——“功遂身退”,并盛赞这种行为才是“天之道哉”。

“持而盈之”,就是去抓,去拿,到让某个容器满的地步。那么为什么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呢?

辨证法指出,任何事物如果要保持稳定,都要符合一个“度”,只有当它处于这个“度” 的里面它才是性质稳定的。一旦超越了这个“度”,它就会本质上的改变——“质变”。那时候,它将不再是原来的它,而且很有可能向它的反面去运动,这叫“物极必反”。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如果有人只知道毫无节制地去向外掠夺——掠夺他人的,掠夺他民族的,掠夺他国家的,掠夺大自然的,最终当他到了那个“度”,哪个“盈”——或者说是“恶贯满盈”的时候,就会召来极其可怕的后果。

比如,日本在二战期间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西太平洋的国家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灭绝人性的杀戮,因此,它也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挨过人类所发明的最可怕的武器——核武器两次打击的国家(其他国家一次都没有过)。尽管从“人”的层次上说,这两次核打击中的确可能有一些无辜受难的人,但是从国家的层次上说,这是它罪有应得的——而且,如果它仍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的话,更可怕的打击还在后面呢!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美国的“911”事件,除了去追查幕后凶手,难道美国政府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国家政策是否太嚣张跋扈了?你有你的游戏规则,别人如果觉得不公平,可以不和你玩你制定的游戏,别人可以制定别人的游戏规则。

当然,这里并不是赞同国际恐怖主义这种行为,但是从“道”的层次上来说,这种“国际恐怖主义”的行为,也是对美国这个超级霸权主义大国的一种制约吧。如果美国政府继续一意孤行,为了其“国家利益”打着“人权”、“自由”等漂亮旗号肆意践踏他国主权,罔顾他国人民的生活、生存权利,继续制造美国模式的国际恐怖主义,那么比“911”更可怕的灾难还会不断地降临到美国的头上。

此外,从十八世纪开始的现代社会史,就是一部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整个人类社会对大自然进行疯狂掠夺的历史。掠夺所造成的后果无疑非常严重——大自然必然会发动更为残酷的反击。火山、地震、海啸、龙卷风、旱灾、洪灾、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土地沙化、气候变易、大规模烈性传染性疾病,各种新产生的以爱滋病为首的绝症等等,近年来都以史无前例的频率和烈度向我们人类社会发起了凶猛的反击。试问,在大自然的“天威”之下,人类的所谓“高、精、尖”的现代科技能有多少反击甚至说是抵御的余地呢?

所以说,如果不想再召来更可怕后果的话,赶快停下来吧——“不如其已”。只有放下不断掠夺的屠刀,进一步把过去已掠夺的东西还给它的主人,彻底忏悔过去的罪恶,下定决心将来不再犯下这样的罪恶,才能最终结束这一切可怕的灾难。

“揣而锐之”是“持而盈之”的途径,“金玉满堂”是“持而盈之”的结果,“富贵而骄”,是对这个结果产生的心态。

“持而盈之”是一个追求“有”的过程,是一个“欲得”的过程,是一个“有为”的过程而不是遵循自然的“无为”的过程,是人类贪欲无限膨胀的一个过程:怀着掠夺的念头,制造了锋利的器具,去实现钱财丰盈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骄奢淫逸的思想,又进一步扩大了想去掠夺的念头,恶性循环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贪欲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狠,钱财越来越多,心气越来越高——真是在自掘坟墓啊!

那么真正符合“道”的行为是怎样的呢?

就是“无为”,就是“不争”,就是要敬天知命——敬畏大自然,服从它的法则,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功遂身退,天之道哉。”——即使按照“无为”的法则干出了成绩,有了自然而然的“功”德,那么也应该迅速地从这件“功”上面退出来——“功”不可“居”,“居”就会生出骄奢淫逸的恶习,那就又堕到“有为”、“欲得”的陷阱里去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