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奠邦老中医辨治习惯性便秘经验
施奠邦教授是我国著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他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擅长治疗脾胃病,对治疗习惯性便秘经验丰富。
施老认为:便秘虽有虚实的不同。由于习惯性便秘病程较长,且脾胃主运化腐熟水谷,直接影响着大肠功能,故其病机多从虚而论。
脾胃气虚,升降失节;血虚失调,大肠干涩;阴虚肠燥,大便干结均可导致习惯性便秘。因此,施老常从脾胃气虚血虚失调、阴虚肠燥3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常用补中益气汤、威灵仙丸、四物汤、增液汤等加减。
1.脾胃气虚型
病因病机:脾胃同居中焦,为仓廪之官,脾胃健运,清浊相分,水谷运化转输正常。若因年老、久病,或饮食及药物所伤,或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致脾胃气虚,运化无权,脾升胃降功能失节,影响大肠传导之职,以致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难下,先干后溏。
临床表现:临厕努挣,便秘难下,或大便无力,先干后溏,伴有下坠感,兼见神疲食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汗出,面色无华,舌淡或胖、苔白,脉沉细无力或迟缓。
治疗原则:补中益气润肠。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炙黄芪20~30g,白术15~25g,党参12g,当归12g,威灵仙12g,木香10g,桃仁10g,槟榔10g,白芍20g,陈皮6g,炒枳壳6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饭后半小时稍热服,日2~3次。
2.血虚失调型
病因病机:血属阴,主润泽脏腑组织。若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年老血少津亏,或热病耗伤阴血致阴血内损,血燥津涸,肠道枯燥,不能下润,致大便干燥,排出艰难粪如羊屎。
临床表现:大便燥结如羊屎,兼见头晕乏力,心悸,健忘,面色苍白,唇白,爪甲无华,舌淡红苔少,脉细或涩。
治疗原则:养血润肠通便。
方药:四物汤合威灵仙丸加减。
处方:生何首乌20~30g,炙黄芪20g,白芍20g,生地黄20g,当归12g,威灵仙12g,白芍6g,炒枳壳6g,瓜蒌子6g,炙甘草10g
用法:水煎,1剂煎3次,早、中、晚食前空腹,热服。
3.阴虚肠燥型
病因病机:若年高体弱,久病阴虚,热病伤津,阴液不足,不能下输大肠,大肠润滑传导失司致阴虚内热,大便秘结干硬。
临床表现:大便燥结,兼见口干而渴,五心烦热,夜寐不安,梦多,口干咽燥,腰酸。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方药:增液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20g,生何首乌20g,天冬15g,麦冬15g,玄参15g,火麻仁15g,天花粉10g,桃仁10g,瓜蒌子10g,柏子仁10g,白芍12g,炒枳壳6g,陈皮6go
用法:水煎服,日2次。
病案举例
患者胡某,女,28岁,1995年7月17日初诊。患者自述4年前为减肥而自服果导片,连服1月后,出现食欲减退,大便秘结,2~3日1次,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难下,下之无力,伴有下坠感,大便色黑,先干后溏,兼肢倦气短,精神不振纳呆,声低懒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属:脾胃气虚,乃久服泻下之剂所致。
治疗原则:补中益气,健脾调气通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炙黄芪30g,党参15g,威灵仙15g,炒白术12g,白芍12g,当归12g,陈皮6g,升麻6g,炒枳壳6g,瓜蒌子6g,炙甘草6g。
用法:6剂,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复诊:尽剂后,诉大便仍2日1次,但较前容易,大便软,精神好转,仍以上方继服半月。
三诊:大便恢复正常。再服6剂巩固疗效,随访1月余,诸症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