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裕慎 | 庐山云雾无尽美

总第1486期

文 | 沈裕慎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庐山,多少人只是在诗文里、彩画上有过一面之缘,甚至是 只闻其名,便为之梦绕魂牵。秋风有情,我终于如愿以偿,和朋友们一起,畅游庐山。诗的庐山和庐山的诗同样令人向往。可是,一个问号老是在叩 击着我的心扉:庐山的诗意境界和它那奇特的、魅人的美,究竟在哪里?它居然能吸引那么多的诗人和画家,为它驻足,为它泼墨……

#1

谁能解除我心中的问号?我翻开一本《庐山导游》,庐山依 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它似可窥见,又无影可寻;似可捕捉,又稍纵即逝。我们只能在朦胧中追寻。

据说,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遍游庐山之后,和他的友人黄山谷来到西林寺,观看了寺内翰墨淋漓的题诗,却找不到佳作。他感慨之余,遥望寺外青翠的群山,苦思冥想。然后,索笔题诗于壁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刚写前两句时,为他托砚的黄山谷,尚且觉得平平,毫无新意,但当看到后两句时,惊叹不已,激动得几乎掉下了手中托着的砚台。

这诗,倒也概括了庐山谲奇的意境。然而,我以为,庐山最谲奇的莫过于云雾万状了。黄梨洲在他的《庐山游记》中写道:“庐山之奇莫若云,或听之有声,或嗅之欲醉,团团然若絮,蓬蓬 然如海。”而庐山云雾之美,在于它瞬息万变,使景色具有诗般的 境界。我既为那景中的诗所吸引,浮想联翩;又为那诗中的景所动 容,更添雅兴。云雾,竟使庐山的诗与诗的庐山合而为一了。

这庐山莫非是雾的故乡?我的文友中有位是旅游报的副总编辑,他告诉我说,庐山,又名匡山,匡庐,是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庐山市境内,东偎婺 源和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河,南靠滕王阁,北临长江,西邻京九 铁路,怀里还抱着许多湖泊山泉飞瀑,所以饱含云雾之气,平均每 年有雾约190多天。说着,他背出一段文字来:“庐山云雾,其静如练,其轻如絮,其厚如毯,其软如绵,其间如海,其白如雪,其光如银……”

在晴朗的日子,庐山是奔放的。千山万壑层层叠叠地,从高高的峰顶逶迤而下,颇有千万匹脱缰的马群,直奔一马平川的鄱阳平野之慨。山显得突兀峥嵘,令人激越。可在云雾弥漫之际,庐山却另是一种格调。这171座峰,云缭雾绕,难得朴素、柔和而幽 深,看山,那山若隐若现,没有际涯;看林,那林恍惚迷茫,没有尽头。一峰与一峰之间,明暗显得不同,色调千差万别。陶渊明的 诗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早晚都如此美妙的云雾,蕴含着多少令人怡然自得,不言而喻的恬淡之情啊!

如在山间踽行,那恬淡之情就更为亲切了。林梢薄雾韬晦,流云绕山浮度,淡霭萦谷游移。轻柔的风,散发着野花的清香。林间的蝉鸣,似乎是这天地间唯一美妙的音响,颇显出“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的意味。息肩亭畔的一碗清茶,欢喜岭上的悠然一瞥,锦绣谷中的左顾右盼,谷底铺满紫雾,像透明的大海,深不可测,谷面片片浮云,却像披着面纱的少女,时而成群结队,翩翩 起舞;时而展翅飞翔,互相追逐;时而前呼后拥,欢跃嬉戏……她们显得多么莹洁高雅,妩媚多姿;而且从她们身上,我还闻到了浓郁的芳香,这是野花和绿叶的香,它在云雾中发酵,酿出了“茅台”和“五粮液”……我不只是用口吸着,而且敞开了我的心灵在痛饮,我真有点醉了,沉浸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里。真是千般风流,万种幽情……

庐山上有不少云雾石刻,如“纵览云飞”“日近云低”等等, 李白留恋云雾中五老峰的秀色,决心“吾将此地巢云松”;白居易见 庐山的清泉白石淡霭,便“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两人都在此建草堂。至于陶渊明就更不必说了。自从“郡遣督邮至县”,他自解印绶去彭泽令之职,回到庐山脚下星子县栗里他的故乡,便“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欣然自得,乐天知命了。他甚至借庐 山康王谷中恬淡的境界,来描绘他所憧憬的那与世隔绝、自食其力的 乌托邦世界,写了《桃花源记》。毛主席曾对庐山的景色赞叹不已, 挥笔写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诗句,对庐山的云雾和景色,描绘得生动、真切、深刻。

#2

云和雾,是水的幻影。云雾使山色恬淡,也使飞瀑缥缈。李 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云雾使人间秀峰之瀑,染九天缤纷之色,天河里的飞流,何等浩荡;三千尺的高度,何等壮 观。在阳光照耀下,飞流映出七彩的颜色,如紫雾烟笼,使山光敛 翠,云壑碧染。特别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我跋涉了70多里,翻过两 座大山,蹬下千级石梯,才到达九叠屏风下的三叠泉。

三叠泉总揽大月山的泉水溪流,从五老峰背后腾空而出,犹 如万马奔腾。那巨大的飞瀑,从百米的高处,飞流直下,中间又被拦腰分成三截,形成了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雄姿。在那形如斧削的千尺悬岩之上的瀑布,若断若续,若明若暗,若飞若舞。三叠泉落差155米,每叠独具特色。一叠直泻而下,二叠弯曲入潭中,三叠凌空飞下,一片轰鸣,给人带来无比的震撼。立于泉下盘石仰 观,但见抛珠溅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我还立于观瀑厅俯视三叠泉,见飞瀑水洒溅玉,帘垂素练,落入深谷。给我带来了美好的想象。我在想,怪不得三叠泉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更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是因为独具魅力。我有幸到了三叠泉,亲眼看见了它 的雄伟壮观的气势,亲耳听到了它雷鸣般的声响,亲身体验了站在三叠泉下的感受,还拍下了满意的照片,三叠泉让我收获颇多。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三叠泉》诗活现了雾中飞瀑的磅礴气势:“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瀑雨。落日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岩古。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飘雪缕。”

天造庐山,地赐三泉。这条隐身于历史的瀑布,直到南宋才被发现,比李白晚了300多年。当时,正在五老峰下的白鹿书院的朱熹,听说有三叠泉奇胜,可因年老多病,不能亲临其境,只能请人画来欣赏,“摩挲索磨,徒以慨叹”,因而历来就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之美誉。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描写三叠泉:

飘着如雪,辍者如旒,推着如帘,直入山足,森然四垂,涌若沸汤,奔如跳鹭”,不愧为“天下第一伟观”。

据说,小天池是观赏云雾的胜地,而又离牯岭住处不远。我为了饱览云雾奇观,不惜奋力爬上那千级石阶,登上了峰巅,真是心诚而福至。那天,我终于盼到了瞬息万变的云雾奇景。只见云团拌挟着雾气,在山峡之上升腾,飞进。追逐着,推挤着,弥合着“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白如棉。”荡漾着,使峰壑潜形,楼台缥缈,似实而虚,似近而远。

这情景,使我想起了前人的《变含鄱岭》绝句:“最爱他山云似絮,不知身在絮中行。”人在絮中,似腾云驾雾,真是飘飘欲仙了。可是,我却望见云在山中游,山在云中走。云赋予山以活跃 的生命,使山成了会奔驰的巨人……我望着眼前这云海奇观,简直 有点目瞪口呆。我恍如读了庐山赠给我的一首回旋委屈、曲曲传情的长卷,它忽开忽合,忽奇忽正,忽缓忽急,忽实忽虚,展开了一 副眼花缭乱的画面。而我也不再为自己的镜头,来不及剪下几朵神奇的云彩而惋惜。

徒然间,太阳射穿云层到达山脚下的村庄,那弯弯曲曲的河汊,高高低低的田畴,四四方方的水塘,疏疏密密的房舍便突然明亮起来,变得晶莹、明洁而美丽,好像都在发射着欢乐的光芒,使我的胸臆为之一爽。一会儿,大月山上出现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云流,向下飞动,流入东谷,发出闪烁的光彩,难道是飞瀑从九天之上倾泻下来吗?这便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了。

令我难忘的是踩着云雾飘上山去,感觉在一个梦幻的世界里。到庐山的次日,正好昨雨今晴,骄阳似火。于是,浮云四起, 几乎每一峡谷都为云雾所弥漫,在峰海之中汪洋一片,只露出一点 儿尖顶,恍如无数孤岛,在白浪滔滔的汪洋中漂浮。明明灭灭,若隐若现。画面水墨淋漓,云雾是湿漉漉的,山和丛林也是湿漉漉 的。水墨正在向四面浸润开来。气势雄阔,意境深远。那云雾浓重之际,竟从车窗流入车厢之内。使我觉得高车恍如轻帆,漂泊于云 海雾涛之中。

更令我感到惊奇的是仙人洞所见飞渡的乱云。那日正遇气候突变,山雨欲来,狂风乍起,黑压压的云团在锦绣谷升起,涌过那 “纵览云飞”的奇石,直扑玉碑亭。一团团地飞突狂奔,要将那松枝揉断、亭阁吞噬似的。我给乱云浓雾逼得躲进了仙人洞里,被压 抑得竟然透不过气来。云雾万状中的庐山,确是变得谲奇无比了。

#3

我在庐山,几乎每天都有云雾。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趣,庐山90多座山峰是水的富裕户,它的奇特云雾,也算全国之最。古代有位云痴,曾在庐山写下了这些倾慕之句:“欲绝粒而餐去,欲撲被而岷云,欲偏竹而巢云,欲依想而看云,欲扫迹以衣云,欲员来以犁云”,甚至作诗曰:“有心携得云归去,把与山妻作被眠。”庐山的云雾,祖国锦绣河山的一大奇观,它永远灵动着最新 的表情来迎接每一位虔诚的游者。

我满怀庐山赠给的浓烈的诗情,踏着山路回来。庐山在我的心上像一座浮雕,朵朵流云是它的生命,巍峨的巨石是它的风骨;苍翠的石松是它的灵魂。这一切,构成了诗的庐山,画的庐山。有人说黄山纵横,峨眉奇秀,我却说庐山神秘、神奇。可是,要捕捉它,把溢满庐山的诗情化成庐山的诗,又是何其困难。历代无数才华绝世的诗人和画家,在这里留下的闪光的诗画,就寥寥可数。苏东坡游遍庐山,读尽了漫山题诗,也曾发出“好诗难觅”的感叹,最后还是仰望云雾迷蒙的层峦叠翠,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绝句。既然“不识庐山”,又何来“好诗”?

多少人正是怀着这样意犹未尽的情怀,匆匆离开了庐山。我也是一直如堕五里雾云之中,始终吟不成句的。白居易的“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诗句,霎时飘上心来。我这才分明感到,我在这里遗漏了一颗心。是的,我的心遗落在锦绣谷开花的山谷里;遗落在那缥缈的云雾中,遗落在那难于捕捉的如幻如梦的诗和画的意境里……

比石头更坚定的,是轻柔的云雾。把一座山包裹,却又显得若隐若现。是什么留住了雾,又是什么神秘了山?那几片茶在掌杯中漂浮、沉沦,也恍若在思索。

庐山用浓浓的雾,用它躲躲闪闪的朦胧迎我上山,又用奇诡而闪电式的狂风暴雨送我下了山。庐山,你的云,你的雾,你的雨,都是这样变幻莫测,这样铺天盖地,这样绚丽独特,这样富有个性,我虽被你戏弄得很为狼狈,我还是从心底里感谢你,因为你 给了我的新奇感受,并因此而时常不可抑制地深深怀念你了……

登庐山,去专门领略一下那里水的风姿,水的诗意,水的韵味;去专门领略独特的云和雾吧,那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确实是其乐无穷。让我掬一缕庐山的云雾做笔墨,用仙人洞的岩石做砚 台,蘸上如琴湖的碧水,写一曲庐山之歌,寄给我那未来的岁月!

(2017年11月5日于庐山饭店)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沈裕慎,本名裕生,笔名袁亮、沈泂等,1942年11月出生于上海嘉定县安亭镇。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早年在海军部队服役,退伍后进入工厂,曾任厂及市公司党委秘书,副厂长、厂长等职,高级经济师。曾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报》《劳动报》《语文报》和《清明》《散文百家》《上海作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百多万字,并在多次征文中获奖。著有《风荷忆情》《风荷忆旅》等十多本散文集。其中,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心在山水间》散文集,被载入《2015年上海文化年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风荷忆味》随笔集,获2018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年度散文集奖并入选《上海文化年鉴》。《风荷忆情》散文集在北京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图书一等奖。作品被《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选》《当代游记散文大典》《中国散文大系》及《全国作家散文精品集》等几十部文集选入,系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上海散文》杂志社社长。

往期精彩回顾

沈裕慎 | 我涉癌症

【上海散文】潘颂德 | 行走中的文学 ——沈裕慎游记作品选《风荷忆游》序

沈裕慎 | 二泉映月的地方

【上海散文】沈裕慎 | 章丘大葱甲天下

夏桐柏 | 深情“映月”书凤章 ——读沈裕慎老师游记作品有感

【风荷忆游】沈裕慎 | 婺源好风光

【风荷忆游】沈裕慎 |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风荷忆游】沈裕慎 | 三星堆密码

【风荷忆游】沈裕慎 | 自然人文麦积山

【风荷忆游】沈裕慎 | 大山深处的圣境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不喜欢

(0)

相关推荐

  • 【西南作家散文】杨智勇 / 桃源神奇雾岚

    西南作家散文 桃 源 神 奇 雾 岚 杨智勇(贵州) 梵净山东麓脚下的桃花源,是一块原生态的处女地,气候凉爽湿润,森林植被良好,风光旖旎优美,是天然的避暑.休闲.养生的旅游胜地,到过桃花源的人,都会感 ...

  • 既种白云又种田

    云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它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当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便蒸发成水蒸气并不断上升,水蒸气一旦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 ...

  • ​雾看瀑布砸深潭

    (经历2021年) (22) 昨天下了一天的大雨,早上拉开窗帘浓雾弥漫,雨似乎停了,庐山上的气温降到了11度了,让人有一场雨为冬的感觉,在客房里我打开了电暖气,穿上了带来的所有御寒保暖衣服以抵风寒.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读沈裕慎老师《风荷忆游》有感​II曹永慧(江苏省)

    ☆读沈裕慎老师<风荷忆游>有感☆ ☆曹永慧(江苏省) 华夏山河放眼量,尘封往事映沧桑. 百年苦涩难言尽,喜看而今祖国强. 游神农架有思 悬崖无底胆生寒,发抖心慌斜对看. 峭壁人家门在哪,豺 ...

  • 【风荷忆游】沈裕慎 |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总第1371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选自作者散文集<风荷忆游> 圆明园之行,虽已时过多年,但我对壮美瑰奇的圆明园,却怀有深深的记忆之情.那是1993年深秋,我和<中国劳动 ...

  • 【风荷忆游】沈裕慎 | 三星堆密码

    总第1387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选自作者散文集<风荷忆游> 在祖国的西南大地,有着许多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之谜,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古蜀文明.3000多年前,广袤的川西平原上 ...

  • 【散文】沈裕慎/柳丝烟笼十里堤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沈裕慎 一声惊雷,唤醒了酣睡一冬的甜梦:一场春雨, ...

  • 【风荷忆游】沈裕慎 | 自然人文麦积山

    总第1401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选自作者散文集<风荷忆游> 祖国的四大石窟文化中,有两个双子星座般地屹立在古丝绸之路上,这就是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远居阳关附近 ...

  • 【风荷忆游】沈裕慎 | 婺源好风光

    总第1320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选自作者散文集<风荷忆游> "一个城市是一本大书,一个地区犹如一部厚重的画册."喧哗之后,欲望过后,人的心境总是要走向平 ...

  • 【风荷忆游】沈裕慎 | 大山深处的圣境

    总第1423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选自作者散文集<风荷忆游> 天心善乐寺,是修建在武夷山一处幽静的山香里. 这里,峰峦叠嶂.山清水秀,以原始.古朴.野趣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 ...

  • 沈裕慎 | 秋阳下的香山

    总第1458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选自作者散文集<风荷忆游> 美丽的北京,迎来了最美的季节.秋天的北京,才称得是极具天时地利的皇城,艳阳高照,映衬着纯蓝色的天空.所有景致的气 ...

  • 【上海散文】沈裕慎 | 章丘大葱甲天下

    总第1289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由<上海散文>杂志选送 葱是山东乃至整个北方人的佐餐之食,尤以生食为甚.有这样的顺口溜:"说山东,道山东,你们山东出大葱.&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