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本质》精华整理,思考事物本质就是思考三件事
本质思考力,其实就是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事物根本属性,看透问题根源,看懂现象背后底层逻辑的思考能力。
所以所谓进行本质思考,就是要思考以下三件事。
事物的根本属性: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它的根本原因。
问题的根源: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不变的规律。
如果看不透事物的根本属性,就解决不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如果看不透问题的根源,就无法解决问题、解释问题和预测问题。
如果看不透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无法找到同类问题的普遍根源。
一、本质思考的根本属性
思考及解决一个问题的起点,正是对事物根本属性的思考与理解。因此,事物的根本属性就是我们要去思考的第一个[本质]。
可什么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呢?一个事物的根本属性可以等同于这个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一个事物之所以能够成为它的那个根本原因。
当你能够做到以下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时,你就了解了事物的根本属性。
1.给出清晰的定义
2.做出准确的简单类比
3.打出精妙的比方
什么是[给出清晰的定义]
定义是明确事物内涵的逻辑方法,具体来说,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因此,当你能给一个事物以相对准确的定义时,也就是能够给出清晰的定义
时。就肯定是掌握了这个事物的根本属性。比如,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就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
什么是[做出准确的简单类比]
如果我们能对一个事物做出准确的简单类比,比如说出了“谈判就是找交集”,将“谈判”与“找交集”做出了准确的类比,那一定是了解了“谈判”的根本属性。
什么是[打出精妙的比方]
能够打出精妙的比方就意味着,我们能将一个抽象事物的根本属性与生活、工作中常见事物的根本属性画上等号。这时,我们才能打出一个精妙的比方。
对事物根本属性的思考与理解还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大胆假设的方法
1.求同存异法
2.先归纳后抽象法
3.溯因推理法
求同求异法
为什么运用求同求异法就能洞悉事物的根本属性呢?其实,求同求异法与亚里士多德“下定义”的方法是相通的。
亚里士多德说:什么是定义?定义就是属加上种差。
属是什么?属就是这个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的相似之处。
种差是什么?种差就是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先归纳后抽象法
什么是先归纳后抽象法?顾名思义,就是先进行归纳,再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推理方法。
什么是归纳?归纳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比如,科学家发现金能导电、银能导电、铜能导电、铁能导电、锡能导电,于是,科学家就推理出一切金属都导电的结论。这就是归纳推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可能性的关系。所以,要想检验一个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逐一检验特定范围内的所有情况就是最可靠的方法。
然而在这里,仅有归纳推理还不够,因为我们对事物根本属性的定义、类比或比方都是非常简洁明了的,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有时会有点长,有时会有些具象。这时,就需要[抽象]这一有力武器了。
什么是抽象?抽象是指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特征的思考过程。 比如,我们会将苹果、柑橘、菠萝、樱桃、草莓称为“水果”;将可乐、雪碧、柠檬茶称为“饮料”。
所以,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考过程,但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具象的,所以还需要抽象这一思考过程。 所以,当这两个思考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时,我们就能找出事物的根本属性了。
然而,一个再好用的方法也会有它的局限。比如,对于归纳,就要注意以下两种可能的谬误。
1.过度概括
过度概括的意思是根据几个非常有限的现象得出片面的结论,这也是“刻板印象”。比如,东北人都能喝酒,男人都不会化妆。过度概括出现的原因是样本量太小,根本无法支撑它的结论。
2.样本偏差
[幸存者偏差]就是典型的样本偏差。 我们来看一个“二战”时期的真实案例。 当时,英美对德国展开战略轰炸,但德国的防空炮火导致英美空军损失惨重。于是,英美盟军就请来飞机专家研究战斗机受损的情况,以便对飞机进行改造。
专家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非常仔细地检查了执行任务归来的飞机,发现所有飞机的腹部都受损严重。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机腹最脆弱,要加强机腹保护。 这个结论看起来没有问题,但真是这样吗?后来,统计学家沃德指出,应该关注弹痕少的部位。因为专家们检查的所有飞机,都是返航飞机,也就是那些幸存者。还有很多飞机都被击落了,根本没有机会成为被归纳的对象。 后来,的确有大量证据表明,飞机更脆弱的部位是机翼。而那些翼部受伤的飞机都遇难了。 从本质上讲,这个归因谬误是由统计学中的取样偏差造成的。
就像市场调研一样,愿意参加调研的人和不愿参加调研的人本身就是两种类型的人。
因此,调研的结果也只适用于愿意参加调研的那部分人,这无疑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偏差。
所以,取样的代表性比样本的数量更重要,这一点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必须注意。
溯因推理法
到底什么是溯因推理法呢?
演绎推理的方法是由A推理出B,比如,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已知原理,你可以推理出三角形的两个边长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A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B就是“三角形的两个边长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就是演绎推理。
而溯因推理则不同,它是在看到了B后,推理出到底是什么导致了B的最佳解释的方法,也可理解成是根据某一结果B去推测其原因A的推理方法。换句话说,溯因推理是解释已知事物的过程。
可以说,溯因推理是要从现象B推出原因A,而本质思考是要从现象和问题出发,找到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源以及底层逻辑。
小心求证的方法:
1.向自己提问
2.通过试验验证
3.举出反例
4.找专业人士、身边朋友请教
二、思考问题的根源
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
对问题根源的思考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因为,只有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解释,我们才能在下一次类似问题出现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那么,对这些问题根源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一个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一种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都不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的,都要考虑其多样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清晰、准确地看到问题背后的复杂原因,从而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而这种思考也能让你在不断精进的同时,拥有深刻的洞察力与成熟的心智。
可以说,在进行本质思考的时候,如果忽视了问题根源的多样性,就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对问题根源进行本质思考的时候,不仅要思考表层原因,还要思考深层原因;不仅要思考单一原因,还要思考复合性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对问题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从而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思考问题的根源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做出正确的预测。 如果看不到问题发生的根源,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测。可以说,没有了对于问题根源的探究与思考,我们就无法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准确预测。
大胆假设的方法
穆勒五步法
5why提问法
穆勒五法
什么是“穆勒五法”?
它代表了五种假设问题根源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1.求同法
我们常会在雨过天晴后见到彩虹,也会在瀑布旁发现彩虹的身影,甚至有时还会在清晨一株草的露珠上看到它的样子。那么,为什么彩虹会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呢?这时就要用“求同法”去思考彩虹产生的根源了。有什么既会出现在雨过天晴后,又会出现在瀑布上,同时还会出现在露珠上呢?原来是穿过水珠的光线,而这正是这三种场景的共同之处。通过寻找这个共同之处,人们找到了彩虹出现的原因。
2.求异法
有一段时间,我晚上入睡有时很容易,有时就比较困难。我深受困扰,想搞清楚其中的缘由。于是我开始做记录,对每个白天和晚上做的事情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然后我有了一个发现:我做的大多数事情都一样,但有一个不同。有时,我会在晚上睡觉前看电视剧或电影;有时,我会在晚上入睡前看书或做瑜伽。当我选择在睡前看电视剧或电影的时候,我入睡就比较困难;相反,当我选择在入睡前看书或做瑜伽的时候,我入睡就会非常迅速。可见,睡前看电视剧或电影就是我入睡困难的根源。
2.求同求异法
一个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原因,先到几个这种病流行的地区巡回调查。结果他们发现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居民经常食用的食物和饮用的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甲状腺肿大病不流行的地区去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居民经常食用的食物和饮用的水中不缺碘。
综合以上调查情况,医疗队认为,缺碘是甲状腺肿大的原因。后来,他们对甲状腺肿大的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 医疗队在那些疾病流行的地区调查,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又到那些疾病不流行的地区调查,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将这两者进行比较,医疗队就找到了疾病流行的原因。
4.共变法
共变法说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个现象发生变化,另一个现象随之变化,那么前一个现象就是导致后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使用共变法时要注意,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上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两者都是另一个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所以,我们只能这样说,这种共变是在提醒我们:它们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我们却不能说,因为共变关系的存在,所以它们两者之间一定是因果关系。
5.剩余法
1846年前,一些天文学家在观察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的运行轨道和按照已知行星的引力计算出来的它应该运行的轨道并不相同——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偏离。 经过观察分析,天文学家发现,其中几个方面的偏离是由已知的其他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而有一个方面的偏离原因不明。 这时天文学家就考虑到:既然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各种偏离都是由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现在又已知其中几个方面的偏离是由另外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那么剩下的一处偏离必然是由一个未知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 后来,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据此推算出了这个未知行星的位置。1846年,他们按照这个推算的位置进行观察,果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这就是剩余法。 一般来说,剩余法只能用于研究复合现象的原因。
5Why提问法
什么是5Why提问法? 它是通过不断提出“为什么”,从而帮我们找到导致问题出现的整个因果链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往往是一个因果链:A导致了B的发生,B导致了C的发生,C导致了D的发生,D又导致了E的发生。所以,在看到E时,如果我们只追问到D这一层,就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时我们就得“提问”再“提问”,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就是下面这条“因果链”中的A。
虽然是要追问5个“为什么”,但使用5Why提问法时并不限定于只能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因为5Why提问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可能两三次就问出来了,也可能要问八九次才能找到。
三、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1.抽象。越抽象的就越在底层。
2.简洁。“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道至简”说的正是事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往往都是极其简洁的。
3.动力来源。底层逻辑是各种现象出现的动力来源。
4.通用性。底层逻辑针对的不是某个特定问题,而是某一类问题或现象,有时甚至能被运用在万事万物之上。
如果说思考问题根源是在寻找导致某一特定问题发生的根源,那么思考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在寻找某一类问题或现象之所以出现的普遍根源。因为底层逻辑是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那个不变的规律,所以我们找到了它就等于拥有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本领。同时,因为底层逻辑是各种现象出现的动因,因此一旦理解了底层逻辑,我们对于诸多现象的理解也会变得容易许多。 所以,找到普遍问题或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能让我们拥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本领,在看问题时能够更加通透和准确。
四、在假设以及求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谬误
1.从众效应
2.服从权威
3.以偏概全
4.将相关性当作因果性
5.过度简化因果关系
6.当下认知偏见
五、本质思考的必要条件
1.要有好奇心,勇于提问
2.要有足够的知识
3.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
如何真正提高我们的联想能力呢?
很显然,这要用到我们的经验和学过的知识。 所以,要想进行高质量的本质思考,你得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阅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
联想必须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而且要恰当合理、符合实际。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即便有时将整个思考路径抽丝剥茧地放在你的面前,如果知识不够、阅历有限、联想不足,认知局限性仍旧会牢牢地困住你。
4.相对平静的情绪
情绪越紧张,人就越不可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并采取冷静的行动。一个暴怒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理性思考的典范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相对平静的情绪,让思考变得更加清晰、更有条理。
更多优质好看的内容,在公众号{老陈的深度思考}
我经常会分享关于认知思维、商业、个人成长、案例拆解以及创业当中的一些经验,包括踩过的坑也会和你分享。
如果你对个人成长、认知思维、商业、案例拆解、创业感兴趣,也欢迎和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