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病概念综述痰饮,汉代之前,称为“饮证...

痰饮病概念综述
痰饮,汉代之前,称为“饮证”、“水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痰饮之为病,随处留积而致病。
古无“痰”字,到了晋代,才在葛洪的著作中,始见“痰”字。汉代以前以“淡”字命名。《金匮要略》始有“饮证”名称及四饮证的描述,把“饮证”分类为悬饮、溢饮、支饮、淡饮四种,并立专篇加以论述。如:“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吐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此外,在汉唐古籍中,还记载有“留饮”“流饮”“澼饮”“伏饮”等饮证概念和分类,在唐代的《千金翼方》记载中,更有五饮之说,与《金匮要略》的“四饮”概念和分类方面,有着明显不同,从另一个角度扩展了《金匮要略》“饮证”的四种分类。如“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澼饮,水澼在两胁下;三曰淡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夫五饮者,皆由饮酒后伤寒,饮冷水过多所致”。这充分说明,在汉唐时期,各家对饮证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发展碰撞阶段。
随着汉代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到了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饮证”有了更加深入的综合阐明,认为无论饮停何处,分类如何,都是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因此率先提出并确立了“痰饮”病的综合性概念,即:“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其为病也,胸胁胀满,水谷不消,结在腹内两肋,水入肠胃,动作有声,体重多唾,短气好眠,胸背痛,甚则上气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卧,其形如肿是也”。
宋·严用和《济生方·痰饮论治》:“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宜,气道闭塞,水饮停膈。”提出气滞津凝则生痰饮。
明·龚信《古今医鉴》更加详细论述了痰饮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脉象:“夫痰属湿,乃津液所化。因风寒湿热之感,或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液浊,变为痰饮。或吐咯上出,或凝滞胸膈,或留聚肠胃,或流注经络四肢,随气升降,遍身无处不到。其为病也,为喘为咳,为恶心呕吐,为痞隔壅塞,关格异病,为泄利,为眩晕,为嘈杂,为怔忡惊悸,为癫狂,为寒热,为痛,为胸膈辘辘有声,或背脊一点,常如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所致。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无不知也。痰有新久、轻重之殊,新而轻者,形色清白稀薄,气味亦淡;久而重者,黄浊稠粘凝结,咳咯难出,渐成恶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沉弦细滑,大小不匀,皆痰气为病。偏弦为饮。双弦为寒饮,左右手关前脉浮弦大而实者,膈上有稠痰也,宜吐而愈。病患百药不效,关上脉伏而大者,痰也。眼胞及眼下如灰烟熏黑者,痰也”。

(0)

相关推荐

  • 燥气成淫,即成病因!论中医之燥

    燥气成淫,即成病因!论中医之燥 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气候环境中缺水的干涸状态,即如<说文解字>言:"燥,乾(干)也."中医学中的燥有病因.病机.病证.治法等多个义项 ...

  • ▲脾湿与痰湿区别 以及与津液关系

    一.脾湿与痰湿区别特色. 1.首先:一般情况下痰湿也称痰饮: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湿:为水.饮.浊气等邪组成,临床具有潮湿.粘滞.重浊.趋下.固着,易伤阳气正气等特征.           ...

  • 饮证的四个类型的鉴别诊断与用药(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鉴别)【乙】

    一.痰饮病的分类       按痰饮停积的部位来分 1.痰饮 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2.悬饮 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

  • 半表半里概念产生于汉代

    多年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伤寒论>的半表半里"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时间虽短,但以其与会者提供资料颇丰,引人注目.尤其会议后将其整理成册出版(见<冯 ...

  • 五行生克原理和段氏命理概念综述

    一.段氏命理概念综述    命理的本质在于表述人生.段氏命理体系的建立要创立许多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无一不与我们人生命运息息相关.所以要了解段氏命理体系,先要了解其全新的概念.   概念的创立不是为了标 ...

  • 【孙光荣:孙氏化痰降逆汤-治痰饮郁结,肺气上逆之证】

    孙氏化痰降逆汤 [处方组成]西洋参7克,生北芪7克,紫丹参7克,炙麻绒10克,北细辛5克,生姜片5克,漂射干10克,清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法半夏7克,五味子3克,大红枣10克. [方药歌诀]化痰 ...

  • 外邪里饮证的咳嗽临床诊治思路

    2019-02-25 本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 ...

  • 外邪里饮证的咳嗽临床诊治思路 – 经方派

    寒假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跟诊马家驹老师学习经方临证.分享一则医案如下: 2019年1月24日下午接诊了一名中年女性患者,王某,女,49岁,患者体态偏胖.面色晦暗,表示自己咳嗽多年,迁延 ...

  • 饮证说约

    人体水液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局部者谓之饮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将饮证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四者之区别在于:痰饮缘由脾胃阳衰,水饮停蓄 ...

  • 读方与用方(76)小柴胡汤治疗饮证

    小柴胡汤治疗饮证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小柴胡汤具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之效,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气郁证.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热入血室",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月经 ...

  • 第52讲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

    黑板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一)狭义痰饮证治 第25条 论狭义痰饮冒眩证治 淡(澹蘯流走貌) "苦冒眩"──清阳不升 泽泻汤 白术 第28条.30条.41条 痰饮呕吐的证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