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我经常以“通利”为原则,用“...
慢性胆囊炎,我经常以“通利”为原则,用“疏泄”“通降”为治法。
慢性胆囊炎多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患者往往和此病症伴随一生。那么慢性胆囊炎到底该如何治疗呢?
肝与胆相表里。胆为中清之腑,主传化,主疏泄,以通降下行为顺,郁结滞塞为逆为病。少阳最易化火,胆为湿热之源,若胆腑失于通降,必然导致中焦湿热蕴结,引起一系列胆病的发生。因此,治疗胆病必须采取通利之法。古人称“胆病无补法,以通为补”。
我认为治疗胆病应从气血入手,使用疏泄和通降之法,虽然临床有时分型较多,但大多数属于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湿热蕴结胆腑,犯及胃腑。正如《内经》所云:“邪在胆,逆于胃。”所以治疗当以“通利”为原则。
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之前的诊治案例:
两年前在我坐诊的时候,接诊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自述一年前因为急性胆囊炎,在医院治疗半个月,病情明显好转,带药回家服用后基本治愈。但近段时间又出现了,右胁疼痛,口苦咽干,胃脘胀满,不思饮食,心烦,易发脾气等症状。
我查其其舌质红、苔腻、脉沉弦数。四诊合参之后,方拟:
柴胡,白芍,金钱草,枳壳,茵陈,郁金,黄芩,半夏,延胡索,鸡内金,木香,甘草
方中柴胡、白芍、枳壳理气以畅通郁滞,金钱草、茵陈、郁金清利郁结之湿热;黄芩荡涤下行,导湿热从大便而下;鸡内金消积健胃,增强消化功能;延胡索、川楝子、木香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旨在“疏泄”和“通降”。
患者使用上方10剂之后,诸症皆息,前段时间随访,未在复发!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方子没有剂量?
中医讲求辩证施治,就像同片森林的两棵树一样,看起来都很矮,你看到其中一棵树是因为缺少,于是都给它们浇水,结果一棵长大了,而另外一棵反而枯萎了,因为这棵树不是因为缺水而是缺少阳光造成的。这个道理放到中医上面更是如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