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在术数

富在术数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在术数不在劳身”,讲的是创造财富要靠一定的方式方法。
“富”的方式有很多,精神上的、物质上的...
创造财富的方法亦然,不一一列举。
富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学习。
学而时习之,学是读书,习是实践,学了就要习。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有言: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就是这个道理。
一、读书
读书有两个层面,一个叫读书本上的书,这个很重要;另一个叫于无字句处读书,叫事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也很重要。
读书不是创造财富唯一的方法,但读书是最好的捷径。装逼的工具也有很多,读书可能是最廉价的。
当我们的认知到达一定程度,对整个世界模型有了了解,就会发现读书很有意思,也会体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的目的是时刻提醒我们是浅薄的人,无知的人。长时间不读书的人会有一种盲目,觉得自己会的可多了,都能起飞了。无知比知识更能产生自信。一旦读书就会发现真的是“生有涯,学无涯”,我们都是那只在井里吱哇乱叫的癞蛤蟆。我们只有知道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才能从骨子里谦和起来,不再咄咄逼人,如此,心境会越来越平和,叫“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物来不乱物去不留”。
同时还要做到:君子不隐其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一个人知道的东西越少,快乐就越多;知道的越多,快乐就消失了。怎们办呢?还是要读书,让自己知道的更多,更通透,上升到哲学、宗教智慧。于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久违的快乐就会回来。
读书的目的是让我们从内心真正改变自己,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让书“凿破”我们的固有思维,提高我们的认知,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合乎“礼”,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读书的目的是孟子所说的“求其放心而已”,把失去的本心找回来。这个本心是什么?是老子的“道”,是朱熹的“理”,是王阳明的“良知”,是“佛”,是卢梭的“良心”,是叔本华的“生存意志”...
读书的目的是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我们一生的过程就是所有美好被毁灭的过程。同时,当我们读更多的书,拥有多元的信息来源,我们就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脱离了被洗脑,就不再是个愚者。负面的话语就只能震动我们的耳膜,不会触及我们的内心。
读书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宽容的理解这个世界,并坦然的接受自己所遭遇的一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我们见过大海就不会在意池塘里的是非。我们总说静不下心读书,可不读书又怎么静下心来呢?
读书的目的是让我们耐得住孤独和寂寞,能和自己相处。

二、于无字句处读书
  老帅说的好“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于无字句处读书就是出来混江湖。叫事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很多时候我们周遭发生的事情,我们不是很理解。岂不知凡事都有都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如果我们不理解,就需要去读更多的书,走更多的路,去理解这世上发生的一切,去体悟圣人说的“恕道”,恕心养到极处人间就全无过错了。

三、学习
学习有三个层次,一是знание(知识)二是умение(运用)三是навык(熟练掌握)。
学习是“知信行”的过程,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行动的过程。“知”即学习了解的过程;“信”即相信该理论;“行”即开始行动。
学习就是让我们变经验型人生为学习型人生,让我们时时处处保持学习的状态,век живи век учись(活到老学到老)。
故而,欲求生富贵,需下死工夫。就是要努力,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四、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意思是:“知”和“行”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
  从“术”的角度理解“知”,可以是“知道”“知识”...知行合一就是知道了就能做到。
  但是,就拿戒烟举例子,我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吗?肯定知道,那为什么戒不了呢?
  所以从“道”的角度理解“知”,就是良知。知行合一是说,良知和行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有了良知就能行,学有未知处只是知未到,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这个良知是我们人生的根本。就像大树的根,就像粮食的种子。
 我曾经说“自夸”自己是子路,子路勇而能问,闻而能行,我却不能。
人最大的痛苦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更不谈“致良知”了。
知行合一还是要果断,果断源于念头离手脚近,妄念重的,想了很久都不会行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啊朋友们,觉知此事要躬行。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最后借用两句话作为结尾吧。
郑板桥: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王阳明:知而未行,只是未知。

世间万法皆是无为法

读书|健身|爱你|

排版:宋存熙

素材:宋存熙

文字:宋存熙

配图:宋存熙

封面字体:宋存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