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鼓胀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阴阳解析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阴阳解析


鼓胀气滞湿阻证候: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柴胡疏肝散:《素庵医案》

陈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g,甘草(炙)1.5g。

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柴胡疏肝散,为理气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胃苓汤:《丹溪心法》

苍术(泔浸)8钱,陈皮5钱,厚朴(姜制)5钱,甘草(蜜炙)3钱,泽泻2钱5分,猪苓1钱半,赤茯苓(去皮)1钱半,白术1钱半,肉桂1钱。

每服1两,以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炒盐1捻,煎8分,食前温服。

功效:安胃利水止泻。祛湿和胃。

解析:


阳性药:陈皮、川芎、厚朴、白术、肉桂、生姜、大枣

平性药:甘草、猪苓、茯苓、香附

阴性药:柴胡、枳壳、白芍、苍术、泽泻

君药:柴胡、香附、陈皮、川芎、枳壳、厚朴

陈皮:辛、苦,温。归脾、胃、肺经。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胆、三焦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枳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理气宽中、消滞除胀。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燥湿健脾,辟秽,祛风湿。

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针对寒多热少;君药以行气消滞为主,针对实多虚少。

方剂中,柴胡、香附、陈皮、川芎、枳壳、厚朴,行气消滞;猪苓、茯苓、苍术、泽泻,利水渗湿;白术,补气健脾;白芍,养阴揉肝;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肉桂,温通经脉;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以行气消滞为主,利水渗湿为辅,兼顾补气健脾、养阴揉肝、温通经脉、调和营卫。适用于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