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常见昆虫---10中华蚱蜢
小时夏秋季,放假期间或者上学放学路上,呼朋引伴往路边荒地一钻或者谁家院子一进,又或者多瞅瞅草丛都会有收获,再不济也可以上手一只两只蚱蜢,然后拿着两只长长的后腿看着蚱蜢一耸一耸的,时光不知不觉中从手缝中流逝。
中华蚱蜢拉丁学名:Acrida cinerea),有夏季型(绿色),秋季型(土黄色有纹)。直翅目昆虫,蝗科。别名尖头蚱蜢、括搭板(握住大腿上身上下摆动)。在中国通常叫蚱蜢,有一些地区称其为"秀才"、'扁担锅'、'刀伶''担杖钩'"簸簸箕"。比中华负蝗大,细长。身体瘦长,绿色或褐色,头特别尖,突出在身体前面。触角剑状,前翅狭长,后足细长。多在田边、草丛中活动,以植物为食。
中华蚱蜢成虫体长80~100毫米,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若虫与成虫近似。卵成块状。
各地均为一年一代。成虫产卵于土层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在土层中越冬。若虫(蝗蝻)为5龄。成虫善飞,若虫以跳跃扩散为主。
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