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德落泪,德国和奥地利为什么不能合并,欧洲在害怕什么?

广义上的德意志,指的是如今的德国、奥地利、瑞士,还有波兰的一部分。这是曾经的两多百个德意志邦国的领土范围,这些小邦的合并之路并不顺利,最终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泛德意志国家。

这些德意志邦国中最为强大的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其中普鲁士演化成了如今的德国,不过,普奥两国在历史上曾经数次险些合并。

1789年,诸德意志邦国

俾斯麦时期强大的普鲁士在获得了普奥之战的胜利之后,本可以顺势吞并奥地利,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泛德意志帝国。但俾斯麦在经过反复的权衡之后,克制了扩张的野心。

奥匈帝国解体后,奥地利独立,当时的奥地利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境地,匈牙利拒绝卖给奥地利粮食,捷克拒绝卖给奥地利煤炭。奥地利人认为,解决奥地利困境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和德国合并。

一战后的欧洲

德奥两国也开始密切交流,但合并计划最终被紧急叫停。

数次合并都以失败告终,冥冥中阻止两国合并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呢?

奥匈帝国成立前的历史

德意志的历史能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当时居住在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二十个日耳曼部落就是德意志人的先祖。

这些在当时被视作蛮子的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中建立了法兰克王国,于是日耳曼蛮子摇身一变成了法兰克人。

让德意志人从法兰克人中独立出来的是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当时东法兰克帝国皇帝卡洛林死后无嗣,于是选择了康拉德继承王位。

在康德拉手中,东法兰克帝国开始向德意志国家演化,严格来说,这正是德意志历史的开始。之后的德意志王国渐渐演化成了“神圣罗马帝国”,毕竟神罗的中文译名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来着。可惜神罗徒有其表,诸侯势大而王权衰微,王族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诸侯的一支。

11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

奥地利是神罗帝国东部的一个边区,当地的居民大部分是日耳曼人,他们信奉基督教,讲德语方言,毫无疑问是德意志民族的一部分构成。

在1278年,奥地利渐渐被哈布斯堡家族所控制,哈布斯堡家族曾经掌握神罗帝国皇位数百年,但在之后的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失去了神罗皇室的地位,渐渐将家族重心转向奥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家族曾控制的领土

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精心经营下,奥地利渐渐走向强大,以至于当时的德意志各邦都认为只有奥地利才能带领分裂的德意志民族走向统一,奥地利也因此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德意志“共主”。

不过,奥地利和普鲁士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奥地利是由正统的德意志人统治大量其余民族,普鲁士则基本是纯德意志人构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两者统一的难度。

此时奥地利在德意志各邦的地位有点类似于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公认的实力强大且享有崇高声望,但想要吞并各国,却依然力有不逮。

奥地利一家独大的局面直到普鲁士崛起才被打破,腓特烈大帝励精图治,废除农奴制,发展重商主义,再加上普鲁士军人继承自条顿骑士团的彪悍战风。

使得普鲁士内外兼修,文武并重,在腓特烈大帝和俾斯麦这对完美组合的手上走向了无法阻挡的崛起。

1867年,普鲁士正面在军事上击败了奥地利。此时,如果普鲁士想要吞并奥地利,可谓是唾手可得。

普奥战争后的普鲁士王国

迫于三个原因,俾斯麦选择了不吞并奥地利,其一是奥地利较为严重的民族纠纷(奥地利国内占少数的德意志人统治占多数的其他民族引发的矛盾问题),俾斯麦认为奥地利实际上是一块烫手山芋。

其次则是国际上的干涉,尤其是某些抱着大陆平衡战略的搅屎棍国家,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泛德意志国家的成立,对他们而言是不能接受的。最后,一旦普鲁士选择吞并奥地利,那么普鲁士就必须直面来自俄罗斯的压力。

在俾斯麦的坚持下,奥地利改组为奥匈帝国。普鲁士则统一了包括巴伐利亚王国(今慕尼黑)、萨克森王国(今德累斯顿)、符腾堡王国(今斯图加特)等除奥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各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被德意志抛弃的奥地利

一战结束后的德意志历史

一战中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同属战败方,德意志帝国随即崩溃,由魏玛共和国取代。

德国不仅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出产煤矿的萨尔还要交给法国开采15年,更失去了莱茵河以西的领土以及全部的海外殖民地。

奥匈帝国更是直接解体,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数个国家。

一战后的欧洲

其中的奥地利全名为“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是原本奥匈帝国内的德意志人所建立的国家。

当时的奥地利可谓是内忧外患,原本奥匈帝国时期遭受压迫的地区在独立之后,纷纷对原本骑在头上的奥地利表示恶意,拒绝与奥地利交易各种物资。

主要由德意志人构成的奥地利民众认为,和隔壁的德国合并,是奥地利走出困境的最佳办法。就连奥地利总理卡尔·伦纳都认为,德奥合并之前,奥地利人“没有自己的国家”。

三个月后,德国总统艾伯特回复,“愿意与德国统一的人绝不会被拒之门外”。一时之间群情激奋,德奥两国人民举国呼吁尽快合并。

德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但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表示“决不能坐视法国的敌人平添领土和人口”,因此,1919年的5月6日,巴黎和会宣布德奥两国的合并协定为无效协议。

这一次的德奥合并,走向了失败。

法国为了限制德奥合并,在1919年9月10日,与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条约规定,奥地利的独立国身份如要更改,必须经过国联行政院的同意。甚至就连“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这个名字,也被要求改为 “奥地利共和国”。

在协约国(主要是法国)的严密监视下,德奥的合并遥遥无期。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德国经济发展形势大好,隔壁的奥地利即使以不合并为条件换取了各种扶持,经济却远远比不上德国发展的迅猛势头,再加上法国对中欧影响力的下降。德奥合并就又一次被悄然提起。

当时的奥地利外交部长朔贝尔与德国外交部长库提乌斯经过数次秘密协商,制定了一个建立德奥关税同盟,试图以经济上的联合来推动政治合并。但不料隔墙有耳,这一秘密计划被法国方面获悉,法国立刻拉上各个盟友全力阻止德奥合并。

德奥合并再一次走向失败。

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改变了德奥两国的命运。希特勒本就有利用德国优势地位强行合并奥地利的想法,甚至希特勒一直认为德奥不能合并是由于“政府软弱”。

这位极端激进派在1934年随便找了个由头出兵奥地利,试图以武力统一奥地利。

出人意料,或者说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是——德军没有遭受任何抵抗,甚至有奥地利民众为德军带路或提供燃料。

当时的奥地利人认为,孤立无援的奥地利与其做个中欧小国,不如成为德国的一省。奥地利确实也从德奥合并中获得了足够的红利,在合并之后,奥地利失业率急剧下降,奥地利人由此重温了往日“帝国荣光”。

1938年,奥地利人民热烈欢迎希特勒

奥地利之后对德国的表现可谓是十分忠心,在二战期间,有足足130万奥地利人为德军效力。等到二战末期,预感到德国将要失败的奥地利人,重新捡起了“奥地利人”这一身份,极力和德意志撇清关系,并将自己塑造为被德意志残暴统治的受害人。

此后,奥地利在英法美苏等国的控制下,再次独立,并且宣布此后也不再追求与德国合并。奥地利国徽上单头鹰脚下挣脱的锁链,就象征了摆脱德国控制。

如今的奥地利,在马歇尔计划还有其他种种有利条件的加持下,经济成功走向了腾飞,甚至被视为欧洲最富足的国家之一。

正所谓穷则思变,幸福而安逸的生活让奥地利人打消了和德国合并的想法,即使他们是同文同种的日耳曼亲兄弟。

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