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饮食:那些在沸腾鱼乡的日子|饭醉党

【多年前,我还住在东直门外察慈小区,那附近的春秀路上,有几家很不错的餐厅,早期的沸腾鱼乡、九头鸟、渝信、眉州东坡,还有一家韩餐,我离开东直门外后崛起又搬迁了杨家火锅,等等,都是饕餮之爱。这些店,我都爱去,其中沸腾鱼乡的香辣黄辣丁,是我的最爱。不过,自从它火爆以及改成精品店后,我几乎没有再去过。我怀念平民化的沸腾鱼乡的黄辣丁,那才是人民的饮食。精品化的餐厅和菜肴,我都远而敬之。就像我,自从搬离东直门后,我去过当时的杨家火锅,去过渝信,去过周围工体附近很多餐馆,我再也没有去过沸腾鱼乡。

我只喜欢饕餮,不喜欢装逼。不就是吃饭嘛,卫生可口而已。本文写于2009年12月2日】

(图片来自网络)

东直门外春秀路上,有一个有名的餐馆,叫沸腾鱼乡。

沸腾鱼乡开在何时,于我而言,表面上已不可考,实则是懒得考。

我在春秀路沸腾鱼乡的处女餐,时间也已不可考。不过,我倒是记得,那一次是我的前黄中学学弟康晓东带我去的,当时他还在团中央下面一本叫《生活资讯》当采编主任。

自那次之后,我不知道去了多少次,直到不再住在东直门外。

沸腾鱼乡里,我与我的老大哥老马去得次数更多一些。我们在那里吃饭,一般是两到三人,总会喝很多啤酒。我在哪儿请过我印刷学院的老同事,我印刷学院的学生也曾在那儿请过我,当然,与不同的人去的次数,可能更多。

后来沸腾鱼乡名气日大,后面的院子里开始排起了长队,这个时候,我慢慢地去少了。而沸腾鱼乡的排队,也间接带动了周围渝信等餐馆的火爆,尽管渝信的菜色本身也不错。至少,我有好多次,因为懒得在沸腾鱼乡排队,去了渝信和春秀路上的九头鸟。

03年非典时期,北京很多餐馆关门歇业,春秀路上的九头鸟期间就关门歇业了,但非典之后,却一蹶不振,后来又拆迁了。

沸腾鱼乡却没有停业,相反,正因为非典之恐惧,使青年人的去处少了许多,而沸腾鱼乡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 03年5月3日,我太太已怀孕近9月,其时北京非典正欢,晚上与朋友去沸腾喝酒,结果排队排了近40分钟!

我去沸腾鱼乡,是因为近水楼台。其实,那里过去跟簋街一样,是很多年轻人喜欢去的地方,经常可见成群结队呼啸而来的青年,也经常可见亲昵的小两口,当然,也难免会有带小三的,另外,在那儿,你也许会经常碰上一些脸熟的陌生人,比如影视界的三线小明星,尤其是三线小女明星。

记不起是03年还是04年了,某一次,我跟一媒体的朋友在那儿喝酒,对面桌上,坐着一位大眼睛姑娘,是某部曾经很火爆的关于过去岁月的电视连续剧的第二部的一个女主演,但还未红起来,属于那种脸熟却叫不出名字的人(好像今天也还未红),我那朋友说,这种三线小明星,一忽悠就迷糊。朋友随即跟那丫头搭讪,说,我是北京晚报的(朋友虽在媒体圈,却非北京的媒体,北晚有点冤),我看你演的什么什么不错啊。几句下来,我吃惊地发现,那丫头竟然走过来跟我们搭话了!

我有点目瞪口呆了。天哪,这哪跟哪啊。

朋友眯着眼狡黠地告诉我,自己在娱乐圈混过一段时间,大致了解这些三线演员的心理,她们太需要媒体的吹捧了。所以,一听说是媒体的,尤其是有名的媒体的,就颇有点趋之若鹜之姿。04年8月,我参加新周刊8周年活动,倒是真印证了这一点。

其实,我去沸腾鱼乡,既非是为了它的招牌菜水煮鱼,更非是看那些小明星,而是对春秀路沸腾鱼乡的香辣黄辣丁情有独钟。

第一次去吃的时候,它还只要28元1斤,很快就涨到了58元1斤。当时买单没反应过来,只是想,怎么一下子贵了这么多。后来几次,才发现,它的黄辣丁早涨价了。

我打小就喜欢黄辣丁,我们老家叫昂公。腌菜烧昂公是故乡特色。沸腾鱼乡的香辣黄辣丁,以及作为锅底的黄瓜片,是我最向往的一道菜。自从康晓东第一次带我去吃过之后,我每次去都会点上这一道菜,而且必定要求多加一份黄瓜片,不管是否我买单,不管这一刀有多快多狠。老马知我心意,每次去吃,总是最少会点上2斤黄辣丁。

吃的人多了,菜价自然上了。到后来,在沸腾鱼水煮鱼遍地开花的时候,春秀路上的沸腾鱼乡也改成了精品店,我渐渐去的少了。这些年搬离东直门外后,我一次也没去过,也许今后也不会再去了。

在水煮鱼臭了大街的时候,我还是挺想念春秀路上的香辣黄辣丁的。

这不,嘴里口水多了。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