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孩子的教育上不顺心,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从之前的“中考五五分流;禁止复读”,到“双减政策,禁止补习班”到“取消学区房”,我们的教育正在进行大改革,国家从最宏观的层面开始落实,让底层的孩子也能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我们首先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一下目前教育的形式:
在“减负”的同时,中等上下游的孩子学习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下所有问题是所有家长将来都会面对的(不管你的孩子现在是在小学还是初高中):
首先,中考改革录取率下降到50%也就是我们说得“五五分层”,
注定会有一半的孩子没有办法读高中,失去通往大学的“第一张门票”,被迫选取“职校”,不要想还可以复读,来年再考,因为复读也被取消了。
而对于学习成绩两个极端阶层的孩子来说:成绩稳定前面的孩子是没有任何压力进入“录取率的前50%”;成绩垫底在末端的孩子是没有任何悬念的被这一轮录取刷下去,选择职校或者直接进入社会;而处于中等的成绩的孩子在这50%上下徘徊,这部分孩子的压力的很大的,稍有不慎就被刷下去了。我们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被刷下去!
其次,双减政策禁止补习班。国家是想给孩子们减轻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学习压力。
可是对于中等部分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的只是在学校里没有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有的只是稍微有点偏科,有的孩子就是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控性,而这些相应的补习班刚好能帮助孩子完美地解决(此处没有美化补习班的意思,只是从何事实分析),这样孩子才能维持在一个很平衡的水平。
双减一出,从表象帮助中等孩子们减轻了负担,可是孩子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依旧存在;有的孩子父母可能是教师,他们可以自己教孩子;有的孩子父母有经济实力能给孩子请一个小时“500元”甚至更高的一对一教师指导;可是我们大多数的父母都不是老师,除却生活日常化所需,没有那么多的资金请得起家教老师。
我们既不想孩子在中考时,因为这些外部条件被刷下去;也不想孩子在高中时,因为种种学习的外部条件问题,最终只能考一个专科或者民办三本。
怎么办?
其实你会发现这些政策和规则都在指明一个方向——需要父母深化家庭教育,从“家庭教育”引导,引起“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质变。需要孩子从小有更完整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当父母和孩子同时做好这两件事,就轻松地应对这些教育的大改革。
怎样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提高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呢?
父母需要做出的改变:
第一,需要父母改变一些已经不适应当今孩子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
如“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打骂教育在这个时代已经完全不起作用,只会让孩子从小“潜意识”就充满了对父母的不满,在青春期叛逆期爆发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打骂似的教育除了影响亲子关系,加深亲子矛盾,百害无一利。
第二,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提前了解学习更多关于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成长的规律。
这样既能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前提前预防,又能在孩子深陷阻碍时,我们不至于举手无措。
第三,从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最适合孩子高效的学习方法。
总结就一句话:改变传统观念,提前学习家庭教育类的相关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
其实在孩子最需要引导的黄金时期给予指导和帮助,剩下的时间是不需要我们在为孩子多做什么的,因为孩子会找到自己“学习的价值感”而不断努力,一步步实现自主驱动学习。
怎样引导孩子,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
孩子的学习品质最终成果=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3A)
1、首先要帮孩子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或许以下问题是我们经常会说的:感觉孩子没有学习自信;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总是没有规划,拖延;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强。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的学习态度的问题。
如下图:
所以我们需要从让孩子有正确的学习认识开始(有正向的学习认知,制定最适合孩子现状的学习目标和收益最大化的学习计划),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让学习和孩子生活需求以及未来理想联系起来),这样自然就奠定了孩子初步的学习自信。
从以上几个方面根本上帮助孩子改变学习态度。
2、然后,帮孩子养成高效的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是依据一定科学的方法或经验而进行的,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建立在正确的学习行为之上的。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的就是,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制定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清晰地引导孩子整个学习流程和环节,让孩子随时都有及时反馈,从而实现“计划型学习”。
3、最后,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其实老师就是在帮孩子建造学习能力,从课堂和各种实践中,帮助孩子提升如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不断传授知识,加强孩子的知识储备以应对这种考试,和提高相应的学科素养。这一点是不需要我们家长操心的,因为孩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正确高效的基础下,学习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当然这只是帮助孩子的整体框架,每个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家庭背景都不一样,所以没有一个方法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