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游记 || 作者 邵亮
2019年三月,我独自乘坐火车,从库车这座南疆小城一路向东,火车渐次穿过辽阔荒凉的戈壁滩,穿过草木稀疏山顶突兀的黄土高原,直达素有“天府之国”称谓的成都。在成都游逛两日,然后直奔南充,在南充火车站附近等待的两个小时中,吃了午饭后顺便理了个发,然后急匆匆赶上开往阆中的火车。一小时后,我便兴奋地喊道,“阆中古城,我来了。”
在火车上的时候,我预先通过携程在众多客栈中,挑选了古城里一家名为“我的小屋”的青年旅舍,之所以选择这个旅舍,一是因为它的名字,二是因为它刚好位于古城南边主街道旁,出门右拐大约十多米就能看到嘉陵江。
从阆中火车站去往古城的时候,换坐了滚动车,一路上了解到阆中竟然是我们传统节日春节的发源地,2010年2月4日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于我也算是意外收获,窃喜之余,突然车进入一段隧道,然后豁然开朗,此时班车已经行驶在阆中嘉陵江大桥上。于是,我侧头看到轻舟畅游在碧波荡漾的江面,翠绿挺拔的锦屏山就像屏风一样立于古城对岸,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城……回想起来,那份激动依然在我心里喧嚣。
车一到站,我便急匆匆沿着青石板路走入古城,就像走近深藏心底的秘密。时间接近傍晚,放眼望去青瓦石街在阳光斜照下闪着古铜色的光泽,路两边暗红色的木质建筑一直延伸到转角,商铺门口悬着的写有“张飞牛肉”“保宁醋”等字样的锯齿边布的店招在随风轻摇,要不是随处看见打扮时尚的游人,我便深深以为我已置身于千年前的古城。
很快,我就找到了“我的小屋”。这是一家主打“民谣酒吧”的青年旅舍,门口挂着一串五颜六色又干净明亮的玻璃瓶,风经过的时候,发出“叮叮当当”风铃一样清脆的声音。窗户玻璃上贴着白色吊灯、酒杯和吉他剪画,窗下立有一牌,上面用白色粉笔写着“丰富藏书,以琴会友”云云,无处不散发着文艺气息。老板是个清瘦的吉他青年,黑边眼镜透露出与此店相称的文艺范。办入住手续的时候,我得空扫了一眼这个旅舍,左边墙上一半摆着色泽陈旧的书册,一半摆着种类凡多的酒水;右边墙上贴满了老板和女友四处旅行时留下的照片。后来得知,他和女友经营此店已有两年多,一人弹唱,一人看台,两人偶尔写写诗,喝杯自己调制的鸡尾酒,淡季里,两人出去旅游……总之过着隐退江湖的闲散日子。办完了入住手续,放下背包,我便急不可待地去看嘉陵江。
嘉陵江在这里拐了个“U”形弯,阆中就像得天独厚的恩宠,被紧紧地裹在弯中,引风捕浪,诉说千百年来阆中古城滚滚奔流的岁月,吸引着四方游客远道而来,感受阆中古城“天人合一”的美丽。
江面上有两座大桥,其上游处有一座便桥,连接着古城和对岸,专供行人通行,由于此桥贴近江面,江水碧绿,走在桥上就像走在画中,脚步也轻快了许多。就这样,一直闲逛到天黑,然后回到旅舍翻出一本《聊斋志异》看了起来,老板开始弹唱《成都》,氛围惬意。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来到江边公路,骑上一辆共享单车沿着嘉陵江向北骑去。山峦苍翠,亭台楼阁玉立于其中,水汽氤氲,江风微凉,当地人已经在江边晨练,或舞剑,或打太极,或广场舞,或跑步,个个从容自若,好像千百年来就是如此。
所谓“天人合一”我想就是这样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天应时,不执拗,不逞强,然后认真生活,体察四季。
一路向城北骑行,阳光洒向江面,微波凌凌。一抬头,便看见半山处的楼阁,那正是我心心念的滕王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提起滕王阁,最先想到的是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虽都是由滕王李元婴建造且同名为“滕王阁”,但南昌滕王阁在文人墨客的装点下名冠天下,享誉古今,相比之下阆中滕王阁则鲜为人知。阆中是一座古城,文化悠久,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更是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燕人张飞曾驻守阆中长达七年之久,最后身死阆中,留下“未出师身先死”的遗憾。
滕王阁在玉台山腰,拾级而上,满山花草繁茂,鸟鸣不绝于耳,蜂蝶在万花丛中忙不停歇。当微微出汗时,已身处滕王阁下,抬头仰视,阁楼飞檐雕琢,气势夺人,相当震撼。居高临下,只见古城在嘉陵江腾起的水汽中影影绰绰,远山层峦叠嶂。此情此景,令我心中激动不已,竟不顾“张冠李戴”放声背诵《滕王阁序》。
当天下午,我爬上古城东面的白塔山,俯瞰这座古城,久久不能释怀其震撼人心的美丽。我像很多次旅行那样,将这个角度的古城牢牢记在心中,每当我以后回想起阆中,脑海中就能浮现此时此刻所看到的景致。
第三天清晨,我便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离开阆中,古城的青石路被小雨洗的愈加光滑,路边的树木也愈加苍翠。“去我来兮杨柳依依,今我离兮雨雪霏霏”,我心中满是收获和感动,脚下也更生出几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