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丞相李斯十大名言,鲁迅盛赞之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2、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3、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4、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6、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7、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9、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10、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则有殊勋。”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称为书法鼻祖。《李斯谏逐客书》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赍而盗粮’者也。”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折叠编辑本段注释①宗室:帝王的家族。②游间:游说离间。③一切:一律,一概。①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秦国霸业的开创者。②由余:春秋时晋人,西戎王派他出使秦国,秦穆公用计使他归秦,并采纳他的计谋,统一了西戎各个部落。百里奚:本虞大夫,虞亡被俘,逃入楚被捉。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任为大夫。宛:楚地,今河南南阳市。蹇叔:经百里奚推荐,任上大夫。丕豹:晋人,其父被杀,奔秦,穆公用为将。公孙支:秦国谋臣。③商鞅:战国法家代表,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很快强盛,孝公死后,被车裂而死。④获楚、魏之师:前340年,商鞅攻魏,俘获魏军主将,占领河西。同年秦军又南侵楚。⑤惠王:即秦惠王。张仪:魏人,纵横家代表,曾任秦相,用连横之计削弱东方六国,使秦更强盛。⑥三川:指今河南洛阳一带,因境内有黄河、伊水、洛阳三条河,故称“三川”。上郡:本魏地,今陕西榆林。魏因战败求和,献上郡于秦。⑦九夷:泛指当时楚魏境内夷族地区。鄢:楚旧都,郢:楚国都。⑧成皋:今河南荥阳县虎牢关。⑨昭王:即秦昭襄王。范雎:魏人,秦昭王时用为相。穰侯:魏冉的封号,封于穰。曾为秦相,专朝政三十年。华阳:即华阳君,封于华阳。⑩向使:假使。却:推却,拒绝。内:同“ 纳”。①昆山:今新疆和田县,产玉著名。随、和之宝: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明月之珠:即夜光珠。太阿之剑:即太阿剑,相传是春秋时吴国巧匠铸造。纤离:骏马名。鼍:鳄鱼类动物。②駃騠:古代北方名马。丹青:颜料。③宛珠:宛地产的珠。④阿:齐国东阿。⑤佳冶:美好艳丽。窈窕:文静美好。⑥瓮:装汲水的瓦器。缶:瓦钵。秦国把这两种乐器当作打击乐器。筝:秦国的弦乐器。髀:大腿。⑦郑、卫:指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桑间:在卫国濮水边上。相传那里的音乐很有名。⑧韶虞:相传是歌颂虞舜的乐舞。武象:周初的一种乐舞。⑨跨:凌驾,比喻统一。术:策略、手段。①让:舍弃,拒绝。②无:不分,不论。③所以:……的原因。④黔首:秦称百姓为黔首。黔:黑色。⑤业:使……建立功业。⑥藉:借给,供给。赍:送给。折叠编辑本段译文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诸侯各国人来秦国供职的,都是为他们本国游说,挑拨离间。请把客卿一律驱逐。”李斯也列入驱逐之列。李斯便向秦王上书,说:“臣听说官吏们在议论赶走客卿,依臣的私见,这真是错了!从前,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戎族那里取得由余,东面在宛取得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求得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都不生在秦国,而穆公重用他们,于是兼并了二十个小国,在西戎称霸。孝公用商鞅制定法律,移风易俗,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百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都愿亲近归服,俘获了楚魏国两支军队,开拓千里疆土,直到如今国家治理强盛。惠王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三川,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举南方的九夷各族,控制了楚国的鄢、郢一带,东据成皋的险要,割取肥沃的土地,这样就拆散了六国合纵的联盟,迫使六国诸侯转向事奉秦国,他的功勋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才废了穰侯,赶走了华阳君,加强了王权,杜绝了贵戚豪门专权的弊端,逐步侵占诸侯各国,使秦国建成了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君主的成功,都凭借了客卿的贡献。由此看来,客卿没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呀!假使当初这四位君主都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士人而不任用,那就使国家没有富强的实绩,秦也没有强大的声威了。“如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占有随侯珠和氏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骑着纤离马,竖着翠凤旗,架起鼍皮鼓。这许多宝物,秦国一样也没生产,陛下却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如果必须是秦国出产的才能使用,那么,夜光璧就不能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物就不能玩赏,郑魏的美女就不能充满后宫,駃騠之类的骏马就不能养在宫外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能用作器具,西蜀的丹青不能涂染色彩。如果装饰后宫的,站在后排侍奉的,娱乐心意的,好听好看的,都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行;那么,镶着宛珠的簪子,配上珠玑的耳环,东阿丝织的衣服,织锦刺绣的装饰,都不能进用;而那善于追随时尚、装扮雅致、容光艳丽、身段窈窕的赵国美女,也不能侍立在身旁了。敲着瓦瓮瓦钵,弹筝拍腿,呜呜呀呀地歌唱,使耳目欢快的,那才是地道的秦国音乐。而郑、卫桑间的民歌,韶虞武象的古代宫廷乐舞,都是别国的音乐。如今抛弃击瓮而欣赏郑、卫的民歌,不用弹筝而用韶虞、武象的雅乐,这是为什么呢?不过是适合观赏,能使心意畅快罢了。“现在录用人才却不是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问是非曲直,非秦人就排斥,是客卿就驱逐,重视声色珠玉,而轻视了人民,这不是跨越四海、制服诸侯的办法啊!臣听说,土地广阔的粮食充足,国家强大的人口众多,军队强盛的士兵勇敢。泰山不嫌弃泥土,所以成就了它的伟大;河海不挑剔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众民,所以宣扬了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四方,人民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现在却抛弃百姓以资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帮助别国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真是所谓'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呀!“物品不产于秦国而可宝爱的,很多很多,贤士不生在秦国而愿效忠的,也有很多。如今驱逐客卿以帮助敌国,减损百姓而增加仇人的力量,内使自己空虚,外与诸侯结怨,这样下去,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啊!”于是秦王取消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折叠编辑本段本篇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不嫌弃泥土,所以成就了它的伟大;河海不挑剔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折叠编辑本段本文读解韩国畏秦强大,派水工郑国来秦,劝秦王大兴水利,企图借此消耗秦的国力,以免对韩国用兵。此事被发觉后,秦国即决定驱逐所有的客卿。李斯此文,先说客卿对秦的重大贡献,再说逐客的无理有害。论证有力,比喻生动,文字多用排比,读起来音节铿锵。“泰山不让土壤”数语,尤其值得深思。李斯《谏逐客书》究竟说了些什么 让嬴政回心转意召回外客在秦王政时期,秦国统一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天下才子集聚咸阳,但随着秦国从边陲小国各国派出的间谍细作也越来越多。随着郑国渠废秦的计划曝光,嬴政听取宗氏意见下诏驱逐外客。李斯这才写出了这篇奇文《谏逐客书》。李斯开篇就举例说明“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直接点出了帮助秦穆公称霸的五子,由余(周王室后裔晋国人,帮助秦穆公平定西戎)、百里奚(辅助秦穆公修内政开民智,使得秦国国富民强)、蹇叔(春秋宋国人与百里奚为挚友,两人同掌朝政辅助秦穆公)、求邳豹(春秋晋国人,因晋惠公无道叛晋投秦)和公孙支(春秋晋国人嬴姓之人,正是他将百里奚推荐给秦穆公)。这五子无一例外都是外臣,借此说明外臣对大秦初立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的说明外客的重要性,李斯进一步为嬴政普及历史知识。一连举例秦孝公用商鞅(战国时期魏国人)变法强国;秦惠王用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大破诸侯合纵,收巴蜀之地;秦昭王用范雎(战国时期魏国人)加强巩固王权,蚕食诸侯成秦国帝业。用这三名外客来阐述外客对当今大秦的巨大贡献。虽然历史方面的举例很有说服力,但作为新君的嬴政毕竟没有亲身经历,无法感同身受。李斯抓住秦王的喜好来进一步论证。“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李斯公然质问秦王嬴政你喜欢的珠宝美玉,宝剑名马,哪一样是秦国特产的?如果都非要是秦国生产的,这样东西怎么能享受呢?接着李斯来了一出反转,引出论证:既然能凭喜好接受这些外国的宝物,为何就不问是非排挤外国的宾客呢?实际上李斯把话说的这种地步,从历史角度、从现实情况来讲已经很有说服力了。但这篇文章能成千古佳作,在于不走寻常路的李斯还要诛心。文章最后一段开始诛心,特别是最后一句:“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诛心的表达驱逐宾客等于资敌,你不是一向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国家变的空虚而让其他诸侯中抓住机会得以续命,到时候国家连安定都不能保证,何谈其他。李斯直接将逐客事件上升到国家利益的角度上,不留情面的抨击了秦王逐客的行为。嬴政算是一个很现实的君主,对待有本事的人他可以不顾面子礼贤下士,对待没有本事的人刻薄寡恩当成奴隶来服侍自己。李斯算是凭本事打动嬴政,因此嬴政不但收回逐客的诏命,也恢复了李斯官职,并且最终给其高官厚禄。李斯下场比商鞅还惨,临终遗言却感动后人,秦国丞相少有善终——李斯《谏逐客书》前言:秦朝在历史长河中的时间虽然是比较短的,但是却开创了很多的先河,很多的制度被后来的朝代延续,足以见得秦朝的能人是非常多的,当然,在秦朝确实是涌现出了一批特别有才干的人,李斯和商鞅都为秦国的发展出谋划策,二人的死法却是非常凄惨的。商鞅确实没有李斯死的惨商鞅,因为过多的触犯了秦国贵族的权力,导致他被贵族阶层诬陷谋害,在这个过程中,秦惠文王对他的猜忌也是不断上升,直到最后宣布将他五马分尸,车裂而亡,但是总的来说,商鞅变法还是特别优秀的一种制度,不过,他之所以死也是死于自己的变法。可以说,商鞅的死法已经够惨了,但是相比李斯来说,商鞅也算死得其所,李斯的死,却是有一些讽刺的,大家也知道,李斯帮助嬴政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朝,李斯其人其实并没有那么磊落,他也曾经设计陷害过很多人,所以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有人会说是自作自受。李斯陷害韩非子李斯对官场心生向往,从他开始做文书小吏开始,就想干一番事业,所以后来他拜在了荀子的门下,学习了很多治国救民的知识。李斯在学成之后,确实是给秦始皇献计献策,废除了非常不适合秦朝发展的分封制,实行了比较先进的郡县制,可以说,他为秦朝也是贡献了非常多的好计策,但是他也确实因为他的嫉妒埋下了祸根。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他的同学韩非子,二人都是荀子非常看重的学生,而韩非子也确实成为了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作为名垂后世的思想家,他的法家思想实际上也是非常有辩证主义的思想的,在秦朝时期来说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说如果韩非子的一些思想被秦王所使用,有极大可能秦朝统治的时间会长很多,有很多史料记载李斯是因为忌妒韩非子的才能,所以才不断在秦王耳边说一些诬陷韩非子的话,这也就导致韩非子被构陷入狱,在狱中被李斯投毒而死。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李斯完全是按照秦始皇的想法行事,是秦王本身不想采用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所以借李斯之手将韩非子处死,历史上很多事情都是众说纷纭的,不管怎样,在韩非子死亡的这件事情上,李斯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也是致使韩非子死亡的一个关键。李斯之死秦始皇在世时,可以说李斯的整个地位是非常高的,他的受重用程度是别人不可代替的,而就在秦二世登基之后,事情发生了转变,在这个时候,实际上韩非子已经冤死25年了,可以说李斯的人生也到了尽头。仿佛历史重演一样,他被赵高陷害之后入狱,而他的死亡受到的刑罚,可以说是比商鞅还要凄惨的,非常严酷,在他被腰斩之前,他还接受了五大酷刑,之后腰斩而亡。在他临死之前,留下了一句遗言给自己的儿子:综述:这句话一出也可以看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看来他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实际上是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太少了,也看出了李斯在面临生死时的临危不惧。不过有的时候还是善良一点,做事留一线,日后好想见。李斯害死韩非子,秦始皇为何没有惩罚李斯?反而更加的信任他都说同行是冤家,这句话不仅在现代是如此,在古代的时候更是如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纵横天下的谋士都有着同一个师傅,战国初期的孙膑和庞涓就是如此,他们虽然都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但是两个人却最终在战场上相见,庞涓更是被孙膑设计杀害。后来的苏秦和张仪也同样如此,他们跟随鬼谷子学习的是纵横术,两个人一个倡导合纵,一个倡导连横,将天下当做一个棋盘任意施展。跟以上四位名家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李斯和韩非子两个人,李斯之前在稷下学宫学习的时候,荀子是稷下学宫的大祭酒,跟他一同学习的还有韩国的公子非,他们两个人虽然性情相投,但是在治国理念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公子非为自己的国家考虑,想要学习变法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盛,而李斯学习的则是帝王之术,能够帮助人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两个人的才能都十分显著,所以在稷下学宫的学子中鹤立鸡群,两个人于是就成了好朋友。后来秦王嬴政登基之后,吕不韦想要替秦国招揽天下人才,于是就到了稷下学宫找到了李斯,并且请李斯跟他去秦国,李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秦国,发展大秦不仅富庶而且政局也十分的清明,最关键的就是嬴政雄才大略有一统天下之心,于是就留在了吕不韦的府邸做了舍人。而公子非则是回到了韩国,想要通过自己的所学所知,让韩国更加的富强,但是韩王却觉得变法图强太慢没有实际作用,将他的想法无限期的搁置,这个时候韩王命令韩非子出使秦国,秦王嬴政早就听说了他的大名,想要让他留在秦国为官,于是就命李斯接待他。结果李斯害怕韩非子被重用后,自己的才能没有办法施展,于是就开始忽悠韩非子,告诉他嬴政一心想着统一六国,如果韩非子能够表现出对母国的喜爱,那么就会被秦王重用和信赖,单纯的韩非子信以为真,在秦国大谈自己如何喜欢韩国,嬴政十分的不高兴,于是就对韩非子的兴趣减半。后来韩非子又向秦王推荐了自己编撰的书,秦王看后十分的高兴,觉得韩非子是个辅佐自己的贤才,可是李斯又从中作梗,他不仅将韩非子著作中的一些中肯的言论抹去,还加上了一些猖狂不羁的话,并且对韩非子的词意5加以曲解,最终让秦王信以为真,决心放韩非子回韩国。就在这个时候,李斯开始了自己坑害韩非子的最后一步,他不经请示就将韩非子缉拿下狱,并且给他扣上了韩国奸细的污名,这时候的嬴政已经没有耐心去管韩非子,所以在李斯的不断逼迫下,韩非子最后只能饮毒自尽。他死之后秦王只觉得是削弱了韩国的实力,并不知道自己错失了一个有用的能臣,这就是李斯的高明之处,让嬴政不知不觉间陷入自己布下的阳谋中,可怜韩非子还以为李斯是可以信赖的朋友,最终却被李斯出卖。为了打消李斯的顾虑和不满,嬴政比之前更加信任李斯,不管什么事情都交给他来完成,最终让李斯帮助自己实现了梦想,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宏图伟业。李斯也没有让他失望,以经天纬地之才帮助他管理秦朝。李斯斗败了吕不韦,成为大秦的丞相,到了晚年为何败给赵高?战国末期的秦国十分强盛,相比于其他六个诸侯国,秦国展现出来的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是其他几个国家没有的,也因此有很多的能臣名士都看好秦国,纷纷到达大秦想要一展自己的雄心壮志,其中就不乏为秦国一统立下赫赫军功的人。李斯求学的经历这些人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李斯了,李斯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徒弟,曾经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求学,一开始的时候李斯是想要帮助六国合纵对抗秦国的,但是后来跟随秦使见到秦国的百姓之后,李斯就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他想要帮助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实现嬴政想要建立的千秋大业,但是在他面前有一个难以逾越的拦路虎吕不韦,吕不韦是秦国的三朝元老,在秦国拥有着广阔的人脉和极大的权势,李斯想要游说秦王就必须先经过他。李斯成功的原因如果李斯只是个碌碌无为之辈,也许在秦国混个一官半职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难就难在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学的人,他不愿意在吕不韦面前卑躬屈膝,且在一统六国的大方向上跟吕不韦的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李斯在入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被重用,甚至吕不韦还觉得他特别轻狂,但是最后李斯却斗败了吕不韦,成为了大秦的丞相,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斯懂得察言观色,得到了秦王的支持与默许。吕不韦虽然在秦国拥有着滔天权势,但是他毕竟不是秦王本人,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替秦王做出决定,而且他的限制引起了嬴政的极大不满,所以嬴政经过了一番试探之后决定跟李斯合作,两个人联手扳倒了吕不韦。李斯负责在大方向上跟吕不韦做对抗,而嬴政则是在他的身后对他的行动表示支持,两个人配合的十分默契,最后将吕不韦的权力全部收回,李斯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丞相。跟赵高争权以惨败告终但是在他晚年跟赵高争斗的时候,情况就有着很大不同了,首先胡亥从小就跟着赵高学习,一直以来对赵高的感情比较好,所以李斯很难打压赵高的势力,让原本只是个宦官的他慢慢掌控了权力的中枢。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斯还不断地想要施行一些有利于秦国的政策,跟胡亥的利益发生了巨大的冲突,于是李斯就被胡亥缉拿下狱。这个时候赵高趁机落井下石,给李斯扣上了谋反的名声,胡亥顺水推舟将李斯处死。这样的方式就跟李斯帮嬴政处理吕不韦一样。小结只不过在两场夺权的斗争中,李斯分别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而已,一个是秦王的帮手,一个是秦王的对手,没有了名正言顺的支持,哪怕李斯拥有再大的权势都会因为一点点的小过错而被处罚,就算是李斯聪明绝顶,也想不出对抗秦王的办法,也许在他死之前心里会冒出跟吕不韦差不多的想法,那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许这一刻他才理解了前辈的苦衷。【李斯 -360百科】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皇帝"之号。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反对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始皇帝死后,与赵高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劝二世更为法律,行"督责之术",加强君权。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基本信息本名李斯字字通古(出自元以后文献,存疑)所处时代战国、秦朝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逝世日期公元前 208年主要作品《谏逐客书》《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等主要成就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极力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官职左丞相目录1人物生平2主要成就3人物评价4个人作品5争议6墓地和故居7史书记载8后世纪念9影视形象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折叠师于荀子战国末年,李斯生于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 。其字号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元人吾丘衍学古编》等书则称其"字通古", 可靠度存疑。年轻时,李斯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交配,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李斯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秦国去。折叠佐于赢政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 ,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一次,李斯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秦王听取李斯离间各国君臣之计 ,对于六国,李斯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长史。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为客卿。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他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 。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 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 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 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折叠沙丘之变参见:沙丘之变秦始皇巡游时候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折叠被杀灭族秦二世胡亥为了修好阿房宫,征发徭役,把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当时中国人民的反秦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为了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李斯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劝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当时,秦二世正与宫女宴饮作乐,见李斯等人上书十分恼怒, 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 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都被赵高扣留。 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死。 夷三族。而其子李由仍将兵在外,不久,与项羽、刘邦战于雍丘,大败,被义军斩于雍丘。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折叠政治废分封周统一以后,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郡县,天下才得以安宁。秦始皇也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了,再立许多国,不利于统一,安宁也没有保障,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见。于是,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折叠文化统一文字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这个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而关于小篆的由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这全是李斯的功劳。折叠经济统一度量衡秦朝建立后,为了不使其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为了有效地统一制式、划一器具,李斯又从制度上和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证度量衡的精确实施。这是秦王统一中国,李斯位居丞相之后的又一功绩。而它的影响不言而喻。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生活当中依然还有它的身影。统一货币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中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大。在李斯的主持下,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等。李斯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当初他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折叠社会修驰道车同轨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李斯又立刻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在全国展开。李斯以京师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今河北、山东一带),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50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 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此保证车辆的畅行无阻。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折叠总评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此时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以法治国"的志向。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李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折叠史书评价《史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折叠历代评价《淮南子·泰族训》:"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曹丕:"昔伊戾费忌,以无宠而作谗;江充焚丰,以负罪而造蛊。高斯之诈也贪权,躬宠之罔也欲贵,皆近取乎骨肉之间,以成其凶逆。"刘勰:"战代任武,而文士不绝。诸子以道术取资,屈宋以《楚辞》发采。乐毅报书辨而义,范雎上书密而至,苏秦历说壮而中,李斯自奏丽而动。若在文世,则扬班俦矣。荀况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司马贞:"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苏轼:"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曾巩:"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李贽:"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归有光:"李斯用秦,机、云入洛,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艳。事移时易,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听华亭之鹤唳,岂可得哉?"王夫之:"秦政、李斯以破封建为万世罪,而贾谊以诸侯王之大为汉痛哭,亦何以异于孤秦。"姚鼐:"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频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丁耀亢:"李斯尝为仓吏,见仓鼠而乐之。吾观斯死生,亦一鼠而已。始而谋饱,终而啮人,秦之社遂以空。及东门黄犬,仍思顾兔,驰心犹未死也。矫诏杀人而致族灭,不亦宜乎!高则刑余匹夫,死亦不足责。若夫恬亦有罪焉,为秦名将而阿主兴功,杀人多矣。此太史公所以罪之也。或曰:扶苏何罪?夫扶苏不死,则二世不被弑,秦能亡乎?"王士禛:"余素不喜李贽之学,其《藏书》《续藏书》未尝寓目。近偶观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论狂狷》一篇。其言谓放勋狂而帝,文王狂而王,泰伯狂而伯,皆狂也。舜也、禹也、汤、武也、太公、周、召,皆狂也。汉高帝,狂之神;文帝,狂之圣也。此等谬论,正如醉梦中呓语,而当时诸名士极推尊之,何哉?若以李斯、桑弘羊、吕不韦、李园、贾诩、董昭为名臣,温峤为逆贼,所谓好恶拂人之性者也。以扬雄、胡广、谯周、冯道为吏隐外臣,亦大谬。"曾国藩:"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毛泽东:"孟夫子一派主张后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属于荀子一派,主张先法后王。"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则有殊勋。"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称为书法鼻祖。折叠编辑本段个人作品折叠文学作品李斯散文现传四篇,计为《谏逐客书》《论督责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李斯作品除上述散文外,还有碑铭。秦始皇先后曾五次巡行天下郡县,其中自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四次巡行中,都命李斯刻石记功,计有《邹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碣邪台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七通。折叠书法作品李斯的文学和文字的造诣令后人追捧。他的文章论证严密、气势贯通,洋洋洒洒,如江河奔流,鲁迅曾经大力称赞李斯,被称为书法笔祖。李斯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折叠编辑本段争议折叠妒杀韩非李斯害怕秦王重用韩非,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秦王轻信李斯,把韩非打入大牢。根据秦国法令的规定,狱中的囚犯无权上书申辩。在李斯和姚贾的串通下,韩非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自杀而死。另有一说,李斯一直想将韩非留在秦国,等秦灭韩之后再为秦国所用。但由于韩非之书《韩非子》对于帝王之术、统治之术的分析过于透彻,导致秦王嬴政对其才华感到恐惧,加上韩非的三条不利于秦国发展的建议、姚贾的陷害,使秦王将韩非下狱拷打。李斯实心欲救韩非,曾帮韩非呈韩非绝笔之作《初见秦》于秦王政,无奈秦王政铁心欲除韩非。后秦王以韩非书中《八经》之三中除"阴奸"之术施于韩非,嫁祸于李斯,从而不背骂名。李斯无奈,只得从命而下毒于韩非饮食,使韩非暴毙而亡。折叠焚书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淳于越以儒家的立场来看待秦朝的政治,同秦始皇的思想和行动是格格不入的,使得秦始皇大为不满,把淳于越交给丞相李斯处理。李斯不赞同淳于越的看法,他向秦始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李斯认为:由于时代的变化,五帝三代的治国办法也不同。三代时期的做法,也并不值得效法。那时候诸侯并列,互相争夺,天下统一,情况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于造谣惑众,不利于统一天下的言行必须禁止,否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最后,他又把这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凡是秦记以外的史书,不是博士(指掌管古今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都要烧掉,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始皇下令焚书,先秦许多文献古籍都被烧掉了,使中国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另一方面秦始皇也曾将一些禁书收藏在咸阳皇家图书馆,使得部分珍贵书籍得以保存了下来。折叠编辑本段墓地和故居陵墓李斯墓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蔡国故城的西南部,位于芦岗乡李斯楼村东南角,是一个高大的土冢。墓的四周砌有石阶,墓前树有墓碑,上刻"秦丞相李斯之墓"。故居李斯的故居有两处:一是故城东门里东西大道路北,在今河南省上蔡一中一带,面积约5000平方米。二是上蔡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李斯楼。李斯楼,是李斯的乡下故居,李斯被害后,其幼子在亲朋的掩护下得以幸免,藏匿在李斯楼。直到现在,李斯楼村的居民都姓李,自说是李斯的后代,四周松柏掩映,花木丛生,墓西不远处有李斯跑马岗和李斯饮马涧。据传,李斯青年时期经常在此处纵马驰骋,马渴了就在此涧沟中饮马,后人便称此处为跑马岗饮马涧折叠编辑本段史书记载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参见:李斯坑、斯井鸡鸣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县城内有李斯井李斯坑等遗迹。 李斯出身平民,虽然当上了楚国管仓库的小吏,得空时仍在自己院中种些蔬菜。参加劳动。其故居处尚有一口李斯浇菜的水井,后人尊称为"李斯井"。李斯被斩于咸阳后赵高带人来上蔡抄了李斯的家,在整个李斯的故居处进行了残酷的"挖地三尺",最深处竟达丈余。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片芦苇丛生的坑塘。后人为纪念李斯,称此处为"李斯坑"。.

(0)

相关推荐

  • 韩非之死:被同门李斯陷害?别拿言情剧来理解历史人物

    <大秦赋>本该是一部激动人心波澜壮阔史诗般的电视剧,但是演到现在,慢慢的开始向古代宫廷斗争剧靠拢,各种狗血情节开始出现. 本该是秦王扫六合的战争场面,但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各种宫斗之下的阴谋诡 ...

  • 李说我听:韩非子是怎样结下怨敌的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攻打韩国,不为别的,只为一介书生---韩非. 韩非何许人也? 今天我们都称韩非为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法家成就最高的人.他虽然没有老子 ...

  • 战国311 韩非使秦——嬴政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口吃才人”

    尉缭得势.李斯当权,这两个人帮助秦王,秦王是如虎添翼.而且这几位伙计都不约而同地把韩国作为一统天下的第一步,也就是说,秦国要把韩国作为首要打击目标.而实际上韩国人也不是笨蛋,早在秦国和赵国开始闹矛盾的 ...

  • 《大秦赋》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符?

    近日,电视剧<大秦赋>热播让很多观众对秦国及秦朝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人也从观剧的同时了解到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事件.不过<大秦赋>虽然是以历史正剧的名义推出,但其中还是有诸多情 ...

  • 李斯为何背叛秦始皇?他腰斩前留下的预言,后来每个字都实现了

    [导读]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李斯的一生跟秦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它盛,李斯被封为丞相;它亡,李斯最终落得一个 ...

  • 大秦李斯十大名言,不愧中国第一宰相

    花团娱乐2021-06-15 09:54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他反对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 ...

  • 鲁迅的十大名言,任何一句,都让人无言以对

    来源:网络 有道理的话千千万万句,真正理解的寥寥无几.今天给大家解析鲁迅先生所提出的10大至理名言,其中任何一句,就可以让人感到"无言以对". 1.猛兽永远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

  • 鲁迅诞辰140周年|十大名言,入木三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 ...

  • 《荀子》十大名言,警句迭出耐人寻味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 《荀子》十大名言

    <荀子>十大名言 (转载)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 ...

  • 大秦丞相吕不韦十大金句

    大秦丞相吕不韦十大金句,堪称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吕不韦堪称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其"投资"故事在<史记 ...

  • 苏轼十大名言,比他的豪放词更鼓舞人心

    苏轼十大名言,比他的豪放词更鼓舞人心

  • 世界十大名言是什么?

    世界十大名言是什么?

  • 秦朝丞相李斯在腰斩前大喊了这句话,后来竟然成为了现实

    秦朝丞相李斯一生都在实践者他所推崇的法家思想.早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很看重他,在秦国做了一个小官,后来有机会见到秦王嬴政,于是向秦王进献了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谋略与方针.因早年师从荀子,学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