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与肌硬膜桥
头痛的原因来自脊髓?
你有头痛的困扰吗?
大约60%的人都曾经经历过头痛,在每二个人里面就至少有一个人面临头痛问题。
近期研究发现慢性头痛与常见的肩颈酸痛问题,有一部份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头部后面的某条肌肉失能,而造成脊髓张力发生改变。
肌肉与神经的关系
脊髓张力与肌肉?这二者可能会互相影响吗?
过去说到肌肉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大抵上是指2种状况:第一种,肌肉与神经并行,分布于我们的身体之中,当肌肉紧绷或发炎挤压神经导致神经压迫;或是第二种,神经支配肌肉,当神经受阻导致肌肉无力。
然而近期解剖研究发现,我们的身体之中有一条肌肉,会直接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而这条肌肉的位置,就位于头的后方、后脑勺底下与脖子交界处的–枕下肌群。而连接枕下肌群〔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和头下斜肌〕与脊随外层硬脑膜的结构则被称为:肌肉硬膜连接桥/肌硬膜桥。
肌硬膜桥的意义
与慢性头痛有关:研究表明,慢性头痛患者中头后小直肌肥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者,推测头后小直肌肥大影响肌硬膜桥功能可能是慢性头痛的一个病因。机制:病变的枕下肌通过肌硬膜桥传递到对痛觉敏感的硬脊膜,从而引发头痛。萎缩的肌肉可导致肌肉本体感觉传入减少从而导致平衡障碍,进而引起头痛。
传递本体感觉:枕下肌群存在丰富的肌梭,而肌梭可传递颈部本体感觉。硬脊膜张力的改变,可能会通过感觉传递,引发枕下肌群的收缩或舒张。
防止硬脊膜褶皱:对脊髓起到保护和固定硬脊膜的作用。在头部运动时,肌硬膜桥能够承载较强的拉力,枕下肌群可能经其对硬脊膜产生较大的拉力。在寰枕及寰枢关节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时,枕下肌群可迅速地做出调整,防止硬脊膜因为褶皱或牵拉而受损。
肌硬膜桥可能是脑脊液循环动力来源之一:头部运动时,枕下肌的收缩会通过肌硬膜桥的传递,牵拉硬脊膜,改变蛛网膜下隙的容积,产生负压,从而影响脑脊液的循环。
可能有助于解释颅颈疾病患者的某些症状和物理干预(如按摩、锻炼、手法或手术)的机械和神经生理学影响。
枕下肌与肌肉硬膜连接桥的运作
那实际上,枕下肌群与肌肉硬膜连接桥之间是怎么运作的呢?
脊椎是由一节一节所堆叠而成,然而他们并非单纯的圆柱体构造,脊椎的中间有个孔洞,被称为脊椎孔,而我们身体最重要的脊髓就从这里穿过。在颈椎中,脊椎孔的矢状面直径约为10 mm,会随着脖子往前弯而增加、往后仰而减少。
颈部后仰的危险性
当头部往后仰时,会让脊椎孔空间变小。研究发现,大约有6%的人,在颈部往后仰、头部往上看的同时,会引起脊髓后方与脊椎之间的韧带–「黄韧带」产生皱褶,进而往前挤压到脊椎孔,压迫脊髓;抑或是直接让脊髓的表层–「硬脑膜」产生皱折,进而影响到脑脊髓液流动的完整性。
肌硬膜桥张力维持避免皱褶
当头往后仰时,如果枕下肌群适时的收缩,就可以藉由维持【肌肉硬膜连接桥的张力】,进而让黄韧带与硬脑膜在脖子后仰的情况下,防止产生皱折并稳定脊髓。
此外,枕下肌群不仅富含神经支配也拥有较高的肌梭密度(肌梭在肌肉中专门负责监测肌肉张力的本体感受器),举例来说,枕下肌群中的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每克的肌肉有分别有242和98个肌梭;相比之下,斜方肌和扩背肌则仅仅只有2.2和1.4个,因此也有人认为枕下肌群可以监测硬脑膜的压力,并藉由反射性收缩稳定硬脑膜。
头痛与枕下肌群的关系
研究发现,当枕下肌群与肌肉硬膜连接桥发生问题时,很可能会产生慢性头痛的问题。当头痛状况越严重、频率越高的情况下,枕下肌群通常也会更加无力与萎缩。(头后小直肌与头后大直肌横切面变小)。因此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针对枕下肌群的放松和训练,对于头痛的患者会有帮助。
肌肉硬膜连接桥是连接枕下肌群〔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和头下斜肌〕与脊髓硬脑膜的组织。对于头部与颈部的稳定、脊髓的张力调整和头部的张力监测有一定的功用。如果这个地方发生问题,则可能发生慢性头痛与颈部后方酸痛的问题。